“阅享阳光”自治区气象局全民阅读活动
优秀作品展播
年少时窗外的春意
作者:蒋世博
这场春雨下得突然,我正在整理电脑里繁多的事务,忽听得窗外传来细密的沙沙声。推窗时,清风裹着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办公楼下那株老榕树正在雨中舒展着枝叶,新抽的嫩芽被雨水洗得透亮。恍惚间,我仿佛看见十五年前的自己正踮着脚趴在教室的玻璃窗上,鼻尖几乎要贴上冰凉的玻璃,只为看清那片被春雨浸润的绿。
那时候的春天总是湿漉漉的。桂北山区的教室没有暖气,倒春寒裹着雨丝往人衣领里钻,后排男生总把冻得通红的手揣在袖管里,像一群瑟缩的鹌鹑。可只要放学的钟声敲响,我们便像出笼的麻雀扑进雨里,踩着泥泞的山路追逐打闹。路旁苦楝树的新芽在雨中舒展,像婴儿蜷曲的手指,轻轻一碰就会簌簌地抖落水珠。
“阿博当心!”邻家阿姨总举着雨伞候在村口。她的袖口沾着新摘的艾草香,竹编的篓子里装着刚冒尖的蕨菜。雨水顺着伞骨汇成珠帘,我踩碎满地晶亮的水花,惊得觅食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掠过雨后初霁的天空,翅膀上还沾着未干的春雨。
近日,我在值班室接到母亲的电话。视频里她举着手机转圈:“后山的竹林蹿得老高,你种的那株山茶开了碗口大的花。”屏幕晃动间,我瞥见老屋窗棂外层层叠叠的新绿,像打翻的翡翠盘子。那晚我梦见自己变成十五年前的小孩,赤脚跑过雨后松软的田埂,裤脚沾满苍耳,发梢挂着晶莹的蛛网。春雨过后,后山上总会冒出许多的蘑菇,每次都会兴奋的上山找寻蘑菇的身影,一起享受这大自然送来的美味,不过现在已多年未品尝了。
前天傍晚加班时,七岁的小侄女发来视频通话。她举着画板雀跃:“满满(家乡对叔叔的称呼)快看!”画纸上歪歪扭扭的线条铺成漫天雨丝,嫩绿的小芽顶开褐色的泥土,角落里用拼音写着“和大家一起种”。我忽然想起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活动中读到的句子:“当我们把根须深扎泥土,向上生长就不再是奢望。”
此刻站在六楼的窗前,我望着远处建设工地上林立的塔吊。春雨中的钢筋森林泛着湿润的光泽,吊篮里的建筑工人正给新浇筑的楼体覆上养护膜,那动作温柔得像在给新生儿裹襁褓。楼下花坛里,几株新移栽的花圃在雨中轻轻摇曳,沾着水珠的花苞宛如缀满星辰的铃铛。
手机震动,天镜广西预警平台跳出新的提示。我轻轻触摸窗玻璃上蜿蜒的水痕,静静的发呆,思绪不自主的回到了年少时站在窗前,看着充满春意的窗外,仿佛听见春笋破土的声响。年少时,只觉得雨后的潮湿令人厌烦,对雨后新生枝丫的蓬勃生命力和那种宁静的氛围,都浑然不觉,如今工作繁忙,连留意这份美好的心力都没有了。不过在这个被数据与图表填满的春天,我们依然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触摸季节的脉动——当暴雨预警化作万家灯火的守护,当灾情监测连着远方的稻田,每个气象人都是大地上的园丁,用专业与热忱浇灌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春天。
雨停了。榕树根上的水珠滴落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我打开窗户,混合着泥土芬芳的风涌进来,轻轻掀起桌上的《之江新语》。阳光穿透云层,照亮扉页上的批注:永远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力,这是我们党永葆青春的精神密码。
作品名称:年少时窗外的春意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
审核: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机关党委办公室
广告合作、宣传片、专题片、教学片、科普动漫片制作及会议庆典活动制作拍摄,欢迎垂询,联系电话:0771- 587628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