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轻型卒中后开展后续卒中风险评估,以及采取有效的二级预防策略,在短期内是有益的。虽然有部分观察性研究显示,短暂性脑缺血或轻型卒中首次发作1年后,后续卒中发生风险持续增加,但关于这些患者的长期卒中发生风险情况,不同研究结果差异较大。
基于上述背景,短暂性脑缺血或轻型卒中预后合作组织(PERSIST)进行了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以明确短暂性脑缺血或轻型卒中后长达10年间后续卒中的发生情况。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短暂性脑缺血或轻型卒中患者后续再发卒中的风险持续升高,第1年、第5年和第10年后续卒中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9%、12.8%和19.8%,这意味着约1/5的患者在经历短暂性脑缺血或轻型卒中后10年内有再次卒中的风险。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开展长期卒中预防措施是很有必要的。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
JAMA)。
截图来源:
JAMA
研究人员检索了MEDLINE、Embase和Web of Science建立至2024年6月26日的相关数据。最终纳入38项相关研究,均为前瞻性或回顾性队列研究,且报告了短暂性脑缺血或轻型卒中患者至少随访1年期间内后续卒中发生风险,共覆盖17万患者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任何类型的后续卒中发病率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下峰值出现在第1年,随后每年发病率相对平稳。其中,第1年发病率为5.94例/100人-年、第2~5年降低至1.8例/100人-年、第6~10年为1.72例/100人-年。
▲随访10年间,任何类型后续卒中发病率趋势(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38项研究中,有32项研究提供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第90天、以及第91天至第365天的分阶段数据,其中第1年内4749例发生后续卒中事件中,有2932例(61.7%)是在最初的90天发生的。最初90天内任何后续卒中发病率为16.09例/100人-年,而第91天至第365天发病率为3.04例/100人-年。
第1年、第5年和第10年后续卒中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9%、12.8%和19.8%,即第5年后续卒中累积风险是第1年的2.1倍;第10年后续卒中累积风险是第1年的3.3倍。这意味着短暂性脑缺血或轻型卒中患者群体在首次发病后1年风险最高,随后每年发病率相对平稳,但整体卒中风险始终居高不下。
▲随访10年间,后续卒中累积发病率(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文章表示,尽管后续卒中的风险仍比较高,但由于风险是逐步增加的,因此临床实践中很难及时察觉。鉴于到当前多数二级预防措施仅限于在发病后前90天,所以应考虑在患者度过最初的风险期后,仍持续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并采取合理的降低后续卒中发生风险措施。
从具体的卒中类型来看,第1年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5.89例/100人-年、0.45例/100人-年和0.48例/100人-年;10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7.8%、2.8%和3.2%。
次要终点方面,患者发生残疾、心梗、全因死亡的10年风险仍较高:
残疾风险:共有7项研究报告了后续无卒中患者的残疾情况(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分)。结果显示,第1年残疾发病率为10.82例/100人-年;10年累积发病率为42.6%。
心梗风险:共有20项研究报告了心梗情况。结果显示,第1年心梗发病率为1.82例/100人-年;10年累积发病率为5.9%。
全因死亡风险:共有35项研究提供了全因死亡率数据。结果显示,第1年全因死亡率为3.07例/100人-年;10年累积死亡率为35.1%。35项研究中有17项研究同时提供了致死性卒中和全因死亡率数据,其中归因于致死性卒中的全因死亡事件比例为12.6%。
总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轻型卒中病史的患者,后续发生卒中的累积风险持续走高。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采取长期卒中预防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JAMA官网阅读完整论文。
欢迎投稿:学术成果、前沿进展、临床干货等主题均可,。
参考资料
[1] Writing Committee for the PERSIST Collaborators. Long-Term Risk of Stroke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or Minor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6, 2025. doi:10.1001/jama.2025.2033
[2] Luengo-Fernandez R, Li L, Silver L, et al. Long-Term Impact of Urgent Secondary Prevention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nd Minor Stroke: Ten-Year Follow-Up of the EXPRESS Study. Stroke. 2022 Feb;53(2):488-496. doi: 10.1161/STROKEAHA.121.034279.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