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
一种智能化引流液测量回收装置
项目编号:Z20250049
知识产权情况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1项专利权
项目亮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化引流液测量回收装置,主要用于外科术后引流袋里引流液的倾倒与计量。推车上设置有桶座,桶座上安放有引流液收集桶,引流液收集桶的顶面设置有盖板,引流液收集桶的底部设置有排液阀,盖板上分别设置有排气口、引流管入口,排气口内设置有吸附剂;引流管入口通过体外引流管与一次性使用引流液袋的引流液出口连接,体外引流管上依次设置有流量传感器、电磁阀,其中流量传感器靠近盖板一端,电磁阀、流量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效果与指标
该装置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有效降低了人为操作的繁琐性和出错率。通过智能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引流液的量和速度,并根据预设的参数进行自动调整。智能化倾倒引流液装置可以自动完成引流液的倾倒和处理工作,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指标主要包括:①控制精度:装置应具有高精度的控制能力,能够确保引流的量和速度在预设的范围内波动,以满足医疗需求。②易用性:装置的操作界面应简洁明了,易于医护人员操作和使用。③自动化程度: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应较高,能够自动完成倾倒引流液、清洗消毒等任务;④安全性与可靠性:装置应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够在各种环境下稳定运行,并确保患者的安全。
技术推广及应用前景效益
目前市面上尚无有关智能化的引流液回收装置。本产品的优势体现在:①采用在推车上设置有机架及机架上的隔板,用于放置控制器和记录仪;②推车采用四个带有刹车的万向脚轮,便于推车的移动及使用;③采用吸附剂,避免了从排气口排出的气体污染空气;④通过流量传感器对一次性使用引流液袋(或引流球)内的引流液进行自动定时计量后倾倒回收。本装置可用于各级医院的不同科室,需求量较大。此装置应用于临床后,不需要医护人员人工倾倒引流液和计算引流液总量,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该智能化装置计量准确,使用方便,解决了使用空针抽吸引流液时易存在空气的技术缺陷,能够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
交易方式及金额
交易类型:技术许可
交易金额:10万元+销售提成:受让方年度审计报告相关产品销售额的2%;计取时间:不少于专利有效期内,支付方式为每年支付。
项目公示网址
项目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定性评价系统V1.0
项目编号:Z20250050
知识产权情况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1项专利权
项目亮点
应用场景:本软件系统应用于常规胸部CT健康查体、慢阻肺筛查等临床应用场景或者慢阻肺相关研究支撑以及专病数据库建设及影像结构化报告生成的应用中。技术难度:依据胸部CT影像如何实现气道形态病变,如何评价肺段及亚段支气管壁的增厚情况、炎症性小气道疾病和阻塞性的小气道疾病、气道内有无黏液栓及其存在的具体气管支气管位置、评价有无空气潴留及累及范围。创新性:基于胸部CT影像学表现慢阻肺表型鉴别诊断;基于双气相扫描明确有无空气潴留。对于COPD确诊者,明确影像表型,提示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可能性,指导临床治疗。
技术效果与指标
COPD表型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型和(或)肺气肿型。定性评价包括:1.肺气肿、气道、肺血管的定性评价;2.明确具体肺气肿的类型和严重程度;3.明确是炎症性或阻塞性小气道病变;4.明确气道内有无黏液栓;5.提示有无空气潴留;6.对COPD确诊者明确影像表型(A型/E型/M型),提示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可能性,指导临床治疗。
技术推广及应用前景效益
竞品情况:本产品基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中国专家共识》进行开发的,与同类产品在慢阻肺定性评价效能、评价指标上相比,本产品更加精细、更加全面。 产品优势:基于表型鉴别诊断、结构化报告结合多元大数据分析,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与临床的可解释性。 预期成果转换收益:满足慢阻肺筛查评估数字疗法收费要求,便捷、准确、高效的完成结构评估报告输出和评价; 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中国专家共识》要求,基于CT的定性评价要求,提高慢阻肺早期筛查预警手段及方法、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功效,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的灵敏度。
交易方式及金额
交易类型:技术转让
交易金额:30万元
项目公示网址
项目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定量评价系统 V1.0
项目编号:Z20250051
知识产权情况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1项专利权
项目亮点
应用场景:本软件系统应用于常规胸部CT健康查体、慢阻肺筛查等临床应用场景或者慢阻肺相关研究支撑以及专病数据库建设及数字化影像结构化报告生成的应用中。 技术难度:基于胸部CT图像的精准组织器官自动勾画与识别,实现肺密度、8级及以上气道、肺小血管和功能小气道的定分析;完成高级的慢阻肺表型定量参数反应图谱Parametric Response Mapping(PRM)、Air Trapping Mapping(ATM)、双气相INSP/EXP定量分析。 创新性:基于胸部CT实现对图像的自动分割、匹配、特征提取和定量分析,提高慢阻肺早期筛查预警手段及方法、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功效。
技术效果与指标
针对胸部CT影像,自动完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定量评价包括肺容积、肺气肿、小气道和肺小血管的定量评价,1.输出肺低衰减区域占比(low attenuation area,LAA%)或肺气肿指数(emphysema index,EI)指标;2.输出气道分析定量指标包括气道管壁增厚和管腔变窄,支气管壁厚度、支气管壁截面积、支气管腔面积、支气管腔直径、支气管壁面积百分比(%WA)和管径周长为10 mm支气管壁截面积平方根(Pi10);3.针对双气相CT图像,完成空气潴留量化分析,相关参数包括全肺、左右肺,甚至是5个肺叶水平的吸气-呼气肺体积比、吸气-呼气肺衰减比值、衰减值在-860 HU和-950 HU之间的体素的吸气-呼气相对体积变化,以及参数反应图(parameter response map,PRM)分析,评价功能小气道疾病情况,具体参数包括PRM正常、PRM肺气肿、PRM功能小气道疾病的体积及其百分比;4.肺小血管定量参数,包括血管直径、截面积等。
技术推广及应用前景效益
竞品情况:目前中国市场上暂无双气相扫描慢阻肺功能小气道定量分析参数响应图谱(PRM)功能的竞品。 产品优势:在影像定量分析上突破性的实现全肺组织、血管、气道高精度定量提取与分析。基于定量表型、结构化报告结合多元大数据分析,提高影像结果医生共识与临床解释。 预期成果转换收益:满足慢阻肺筛查评估数字疗法收费要求,便捷、准确、高效的完成结构评估报告输出和评价。 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中国专家共识》要求,依托更敏感的诊断方法及定量指标,提高慢阻肺早期筛查预警手段及方法、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功效,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的灵敏度。
交易方式及金额
交易类型:技术转让
交易金额:40万元
项目公示网址
项目四
皮肤软组织牵张闭合设备
项目编号:Z20250052
知识产权情况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3项专利权与3项专利申请权
项目亮点
该成果是一项外科修复技术,可应用于烧创伤、创面修复及整形修复领域,主要适用于各种原因形成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及各类伤口、创面的快速封闭,包括常见烧伤、创伤导致的皮肤软组织坏死、撕脱,及各种外科术后无法直接缝合的切口,如切开减张术后的切口、瘢痕或皮肤肿块切除后的切口等,可拓展应用于糖尿病足、压疮及各种慢性创面的封闭修复,特别适合合并较大腔隙、较多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前期我们成功应用于烧伤、创伤、筋膜切开减张术后、瘢痕切除术后及糖尿足、压疮等各种急慢性创面/伤口的修复,可以实现快速高效修复较大面积伤口/创面或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闭合,不仅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降低住院医疗费用支出,同时避免了传统的“拆东墙补西墙”的植皮或皮瓣手术治疗方式,无需产生供皮部位的“二次损伤”,而且可明显提高创面修复质量,愈合后的皮肤光泽、外观及弹性与原有的皮肤较为一致,避免了后期的瘢痕整复需求,极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其有望实现皮肤软组织损伤的原位修复再生,部分取代传统的“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术方式。
技术效果与指标
技术效果:通过集成化设计不仅简化了构造、方便手术操作,显著降低了对皮肤组织的损伤,而且可以实现包括皮下筋膜组织、肌肉组织和皮肤的同步扩张和再生,在完成创面封闭基本需求的同时,实现创面修复的功能重建。这些设计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显著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了医疗人员的操作上的复杂性。技术指标包括缩短创面平均愈合天数、提高创面闭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技术推广及应用前景效益
该技术是对是对临床目前现有的皮肤软组织外扩张设备的改良和升级,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其目前临床应用的难点问题,在各种类型的皮肤软组织缺损重建中均可以使用,应用范围较广。本项机械应力调控的微创型皮肤软组织外扩增技术可以缩短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闭合时间,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且相较于传统植皮手术,不需要创造新的供皮区,减轻了患者的治疗的疼痛感,并且改善了患者的愈合质量;同时其可于床旁操作,可以进一步减少患者的手术次数,并且术后患者形成线性瘢痕,降低了对于瘢痕整复的需要,从整体上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支出;同时缩短单个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科室整体患者的周转效率。
交易方式及金额
交易类型:技术转让
交易金额:200万元
项目公示网址
项目五
一种防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药食两用中药复方-甘枣宁Ⅱ号
项目编号:Z20250053
知识产权情况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1项专利申请权
项目亮点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NAFLD已经是导致全球慢性肝病负担日益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或疗法被批准用于MAFLD,控制该疾病并发症的努力也远未令人满意。因此,迫切需要为这种疾病筛选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我们前期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甘枣宁Ⅱ号治疗脂肪肝效果显著,对于减轻高脂饮食引起的体重增加、肝脏脂肪变性、脂肪沉积导致的炎症和肝细胞损伤、肝功能异常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相关结果已发表文章,并申报发明专利(申请号202411198064.7)。
技术效果与指标
基础研究证实,甘枣宁Ⅱ号明显减轻高脂饮食造成的大鼠体重、肝重比增加,有效减少肝脏脂肪沉积,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肝功能,控制血糖。同时在临床上以甘枣宁Ⅱ号治疗脂肪肝患者,经中医症状评价、B超、实验室检查、腹围测量证明本发明的中药复方制剂可以改善脂肪肝患者中医症状与B超结果,减轻ALT、AST、TG、TC、LDL-C异常的情况,减少患者腹围,并且临床安全性较好。对于长期进食高脂饮食的患者,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可以降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生率,降低医疗成本。
技术推广及应用前景效益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或疗法被批准用于MAFLD。甘枣宁Ⅱ号复方药物组成简单,君臣佐使齐备,所用药物为药食两用中药,安全、经济,风险低。经多年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对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具有较好的疗效。鉴于MAFLD发病率逐年递增的趋势,本复方制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且便于推广。
交易方式及金额
交易类型:技术转让
交易金额:200万元
项目公示网址
项目六
复方漱口泡腾片
项目编号:Z20250054
知识产权情况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1项专利权
项目亮点
牙周病是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海军舰艇官兵中尤为常见,且近年来呈加重趋势。牙周病不仅危害口腔健康,而且与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严重影响舰艇官兵的战斗力。漱口液是临床常用治疗牙周病的药物,可有效抑制牙菌斑的生成。目前比较常见的漱口液为氯己定漱口液,它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可加速细菌死亡,是广谱抗菌剂,是目前已知效果最确切的抗菌斑药物。然而作为液体制剂,它具有体积大,不易携带、运输、贮存的缺点,不利于在舰艇配备。以常用氯己定漱口液为基本剂型,通过剂型优化,制备出适合舰艇配备的复合泡腾片,不仅可以保障舰艇官兵口腔健康,而且相比于漱口液稳定性更强,便携性更好,空间占用更小。综上,漱口泡腾片对于改善舰艇官兵口腔健康保障水平,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效果与指标
产品为白色片剂,加入20ml水即可快速泡腾溶解,迅速转变为澄清漱口水,具有抗菌消炎防龋齿作用。使用后可有效抑制牙菌斑的聚集,抑制口腔有害细菌的破坏,保护舰艇官兵口腔,适用于舰艇及长远航环境,预防口腔疾病,改善口腔问题。同时较强的稳定性和更好的便携性,具备3年的保质期,解决了药品长期储备的难点。
技术推广及应用前景效益
漱口泡腾片适用于舰艇、长远航等淡水资源较为匮乏的作业环境,应用对象主要为受淡水缺乏引起的机体免疫问题尤其是口腔疾病的各类岗位人员以及日常口腔管理不善的各类岗位人员,对舰艇官兵战斗力保持和提高我军卫勤保障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交易方式及金额
交易类型:技术转让
交易金额:500万元+销售提成:受让方年度审计报告相关产品销售额的3%; 计取时间:不少于专利有效期内;支付方式为每年支付。
项目公示网址
项目七
血流导向装置
项目编号:Z20250055
知识产权情况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3项专利权与3项专利申请权
项目亮点
应用场景:颅内动脉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5%,患者每年发生动脉瘤破裂的概率约为0.95%。然而,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其致死率可达40%。因此,对于颅内动脉瘤的及时干预非常重要。当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被国际多项大型临床试验研究所证实。然而,颅内复杂动脉瘤(如巨大型动脉瘤、宽颈动脉瘤、梭形和夹层动脉瘤等)因存在治疗过程复杂、治疗并发症率高、治疗后复发率高等特点,其血管内治疗仍是巨大挑战。目前对于大型动脉瘤来说,传统的弹簧圈栓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效果并不理想,不仅术后可能加重动脉瘤的占位效应,而且远期复发率超过一半。血流导向装置的发展更新了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理念,对大型或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结果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可在无弹簧圈或疏松填塞弹簧圈的情况下使动脉瘤完全闭塞,开启了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纪元,让临床医生和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创新性:该产品是首个从设计、动物实验到注册研究均在国内完成并首个在国内上市的血流导向装置,专门针对难治疗的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研发设计,其独特的48/64根镍钛合金丝编织结构设计保证了产品推拉柔顺性的同时,实现了良好的贴壁超弹性及网孔变形性。通过利用“血流动力学”原理,显著改变动脉瘤内血流流态,降低血流对动脉瘤的冲击,使内皮细胞沿支架骨架生长,逐渐修复动脉瘤瘤颈,治愈动脉瘤,从而排除“颅内不定时炸弹”。
技术效果与指标
该产品由支架系统和微导管系统组成,微导管系统由微导管和塑形针组成。支架系统由支架和输送器组成,输送器包括输送导丝和导入鞘。支架由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且每个支架均由两根铂/铱显影丝贯穿整个支架,采用自扩张方式释放。输送导丝为具有显影标记的介入导丝,其结构及组成芯丝材料为镍钛合金,远端缠绕一段304V不锈钢组成的柔软绕丝,输送导丝外涂有亲水涂层。输送导丝连同支架一起,预装在导入鞘内,通过输送导丝上的输送膜将支架推入到微导管中,并最终从微导管中释放。微导管具有半刚性的近端杆和柔软的远端,头端具有不透X射线标记。环氧乙烷灭菌,一次性使用。
技术推广及应用前景效益
前期已经完成临床试验证明该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操作简便方面得到了术者的认可,认为这一产品将使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变得更加简便、精准和安全,并对长期疗效充满期待。
交易方式及金额
交易类型:技术转让
交易金额:3000万元
项目公示网址
项目八
治疗脑血管狭窄的球囊微导管
项目编号:Z20250056
知识产权情况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4项专利权
项目亮点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中国人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伴随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比例高达30%至50%。以往,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但对中重度狭窄的患者而言,药物治疗的效果极为有限,其服用药物后仍有较大可能引发脑卒中。传统介入器具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反复用到球囊扩张和支架输送,操作复杂,极易出现并发症。技术难度:将球囊扩张和支架输送两大功能集于一根导管,在技术上存在非常大的困难。事实上,输送不同器械的导管需要具备不同的能力。如专门输送支架的微导管,因其腔内含有金属结构,必须拥有强大的支撑力才能确保支架输送顺利;而球囊扩张导管的腔道则相对较柔软,以确保其更好地到达病变部位。创新性:通过这一导管,临床医生在操作手术时将省略以往多次交换的操作。新产品大幅简化了术中操作步骤,能减少由于术中操作引发的并发症问题,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安全性。而手术步骤的减少,还将缩短该手术的学习曲线,使医生更快地学会该手术。
技术效果与指标
该产品一种用于专门用于治疗脑血管狭窄的球囊微导管。该球囊微导管由球囊导管和微导管合二为一,球囊导管套在微导管的外面,其内壁与微导管外壁形成一个外腔,外腔的前端设有球囊,微导管在应对球囊的两端设有球囊显影环、在尖端处设有尖端显影环,微导管的内腔作为支架的输送系统。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先使用球囊导管上的球囊在血管狭窄处进行预扩张,然后球囊撤出原先的血管狭窄处,与此同时,随着该器械的回撤,球囊扩张支架或自膨式支架脱离微导管内腔(球囊扩张支架需要向前稍微推进),在原先的血管狭窄处撑开和固定,使血管扩张。本发明能减少手术中医疗器械在病人体内的交换次数,从而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技术推广及应用前景效益
该产品是目前国际上首款治疗脑血管狭窄的球囊微导管。2022年11月初,成功应用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为一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完成了介入治疗手术。2023年4月11-15日, WLNC期间,使用加奇生物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完成高难度手术,这是该产品的世界首秀。因此,具有显著的优势。
交易方式及金额
交易类型:技术转让
交易金额:1000万元
项目公示网址
项目九
一种膝关节X光影像质控方法及装置
项目编号:Z20250057
知识产权情况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1项专利权
项目亮点
医学影像技术是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基础,作为基础的辅助诊断工具,它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地定位病情,快速地作出准确而专业的判断。由于影像科工作人员数量少且专业水平良莠不齐等原因,拍摄的影像往往并不尽如人意,而影像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最终医生的判断以及后期治疗方案的确定。 影像质控一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传统影像质量控制检查是由高年资的影像科医生用肉眼完成的。这种质控方式通常存在以下几个痛点:1.要定期进行,用纸笔记录和分析数据,费时而繁琐;2.每次只能抽检 10-20份影像,质控数量十分有限;3.医生数量少,有经验的高年资医生更少;4.医生的时间有限,肉眼审查的效率过低;5.不同医生之间的标准很难做到完全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室内部质控的效率和真实性。 区域质控乃至国家质控涉及了更多家医院,每一次影像质控检查往往需要耗费数天到数周的时间。各医院影像质控数据分散,缺乏整体性和可比性;最后,如果发现了质量不合格的影像就需要召回患者重新检查,这无疑会给患者带来不好的医疗体验。 我们在课题进行中发现AI诊断的准确性受到了拍摄质量的巨大影响,因此萌生了对拍摄质量进行规范化和质控的想法。其中,膝关节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关节,膝关节发病率也非常高发,严重影响民众的生活质量。其结构复杂,灵活性比较大,在实际影像拍摄过程中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膝关节的质量在各省市质控中心多用来作为评价一个医疗机构能力水平的标志。因此,我们针对传统影像质控的诸多痛点,率先对膝关节影像进行了AI质控系列模型的研发。 本发明属于医学影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膝关节x光影像质控方法及装置,开发的人工智能影像质控系统解决实时质控、回顾式质控难题,为影像质控带来创新优势。
技术效果与指标
本发明通过在膝关节的各个骨头的正位和侧位标注一定数量的关键点,可以方便地实现膝关节上各个骨头的定位,从而简化质控指标的计算;由于质控指标计算中涉及的分割、分类等操作基于关键点进行,因此可去掉大部分背景区域,从而减小内存占用量及数据计算量,提高运行速度;通过设置少量的冗余关键点,可有效解决因遮挡造成质控参数计算困难的问题。 指标包括: 1.影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膝关节的正位和侧位X光影像; 2.关键点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位于膝关节各个骨头的正位和侧位用于定位和消除遮挡影响的关键点; 3.指标打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关键点进行图像分割,计算表征质控指标的相关参数对每个质控指标打分,汇总后得到膝关节X光影像的定量评分。
技术推广及应用前景效益
应用前景:本发明提供一种膝关节X光影像质控方法及装置。针对单体医院和医联体场景,提供AI膝关节自动质控,并借助设备端实现质控前置,秒级反馈技师;回顾式为管理者提供可视化质控统计,基于全局数据,从医院、设备、人员、模态等多维统计视角,一键完成质控统计报告,全量质控病例,实现图像质控精细化可视化管理。这是质控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医院单家质控和区域质控、国家质控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个路径和深度学习方法可以迁移运用到其他影像图像质控,有着潜在的可拓展价值。 风险:虽然本发明中给出了定量评分修正的一种技术方案。目前给出的质控指标均是对膝关节X光影像质量影响比较明显的一些指标,但影响影像质量的因素很多,对这些典型的指标打分汇总后,还要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即进行评分修正。所述其它因素主要包括是否存在伪影、异物、术后改变等,如果检测到输入图像中存在伪影、异物、术后改变,从汇总后的定量评分中扣除一定的分数,使评分更客观、准确。
交易方式及金额
交易类型:技术转让
交易金额:32万元
项目公示网址
项目十
髌下脂肪垫源性干细胞浓聚物制备套装的临床应用及转化
项目编号:Z20250058
知识产权情况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1项专利权
项目亮点
骨关节炎在中老年人群体中发生率极高,我国约有超过1亿骨关节炎患者,其中膝骨关节炎发生率最高。骨关节炎的核心是关节软骨病损,目前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是在终末期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而在骨关节炎进展期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方式。研究团队通过基础研究发现膝关节髌下脂肪垫中存在间充质干细胞对关节软骨病损具有很好的疗效,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关节镜收集常规关节镜术中“刨除”的髌下脂肪垫组织经过体外处理可以得到百万级的髌下脂肪垫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临床试验证实膝关节镜结合髌下脂肪垫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浓聚物治疗膝关节软骨病损取得优异的疗效。综上证明本方法对膝关节软骨病损有效且属于原创性技术,具有很好的创新性和临床前景。
技术效果与指标
本项目主要是结合本研究团队前期设计开发的髌下脂肪垫源性干细胞浓聚物制备装置,固化并生产一体化制备套装用于临床髌下脂肪垫源性干细胞浓聚物的术中快速获取制备。结合临床试验验证疗效后用以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并未来在临床中用以关节软骨病损的治疗应用。
技术推广及应用前景效益
目前市面上相识的产品包括富血小板血浆制备套装和干细胞制剂,富血小板血浆主要是通过补充生长因子促进组织修复,其疗效差异性较大,疗效限制较多;干细胞制剂治疗目前大多属于临床试验阶段,尚无上市产品用于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且干细胞制剂设计伦理和政策监管限制较多,价格也更昂贵。关节软骨损伤发病率极高,国内有超过1亿的患者,有明显症状的约3000万,而目前国内发展至终末期选择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每年约100万;因此绝大部分患者处于保守治疗阶段,因此市场前景巨大。
交易方式及金额
交易类型:技术转让
交易金额:100万元
项目公示网址
项目十一
基于压力性损伤预防理念的一种石膏床专用头面部衬垫及石膏床的改良研发与应用
项目编号:Z20250059
知识产权情况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2项专利权
项目亮点
由于手术方法或病情的需要,患者往往需要采取一定时间的俯卧位来配合治疗。较常见的有脊柱后路手术的术中体位,以及俯卧位通气的患者。而长时间的俯卧位容易造成患者发生头面部压力性损伤。《一种颈椎及上胸椎后路手术石膏床专用头面部衬垫》是基于脊柱颈胸段后路手术在使用传统石膏床时发生头面部压力性损伤的情况而研发设计的一款专用头面部衬垫。它由弹性记忆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和可朔性,符合人体工程学;减少面部与石膏床的直接接触,有效降低头面部承受的压力,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此外该产品也可在呼吸危重症需要俯卧位通气的患者中使用,使患者在俯卧位通气期间即提高了舒适度又预防了头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一种石膏床的头颈托及石膏床》是在上一个专利基础上进一步改良石膏床的头颈托结构,头颈托通过高强度材料替代石膏,符合头颈解剖结构,能够贴合患者头颈以及上胸部;面部视窗能够暴露眼、鼻以及口部,可满足气管插管、呼吸机管路或胃管等管道的通过;同时颈部开窗口可以满足气管切开导管的通过。患者俯卧位在头颈托床上接受手术时,能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将头颈部处于前屈位可更好的暴露手术节段,以满足手术体位需求。
技术效果与指标
本项临床专利以护理器具创新发明为手段,为了降低脊柱后路俯卧位手术患者头面部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设计《一种颈椎及上胸椎后路手术石膏床专用头面部衬垫》该专利项目于2017年上海市护理学会第五届护理器具创新二等奖,在第三届上海国际护理创新发明大会”中获:“实物展示创新、实物展示实用、多媒体展示优胜奖”;于2018年在海军第905医院和我院手术室用于脊柱外科和骨肿瘤外科颈胸段后路手术患者,累计达1700余例患者使用,头面部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由40%下降至10%。在2020年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以解决专科护理问题的系列骨科护理器具研发与应用》项目里,获得了上海医院协会管理创新奖的二等奖。此外在2023年年初全国疫情管控解除期间,我院收治大量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该产品在呼吸重症医学科、急救科、胸外科等监护病房给俯卧位通气患者200余人使用,大大提高了此类患者俯卧位通气的舒适度和耐受性,且无一例头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石膏床的头颈托及石膏床》该专利是对传统石膏床的头颈部结构做了进一步改良,采用高强度材料使石膏床更具有稳定性,同时使头面部衬垫更加贴合,从而更好的保护患者头面部皮肤,该专利在第三届海军护理学科创新发明展上荣获银奖。
技术推广及应用前景效益
《一种颈椎及上胸椎后路手术石膏床专用头面部衬垫》既可以用在脊柱后路需要采取俯卧位手术的患者中,包括头颈胸后路石膏床、腰椎后路手术等,也可以用在所有需要俯卧位通气以改善呼吸功能的患者身上。《石膏床的头颈托及石膏床》,这个主要在脊柱后路手术,改良版石膏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方便医生携带,可以在野外环境下开展手术,2008年汶川地我院救援医疗队在野外简易震帐篷里用传统石膏床开展了后路上颈椎手术并取得成功。
交易方式及金额
交易类型:技术转让
交易金额:10万元
项目公示网址
项目十二
药食同源黑蒜多糖抗便秘功能性食品及创新药物研发
项目编号:Z20250060
知识产权情况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2项专利权
项目亮点
黑蒜是由大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酵一定时间制得(一般90-120天),目前在我国产业体量大,迫切需要产业开发出口。黑蒜具有显著抗便秘作用,但其残留大蒜风味,每日用量达20g以上,导致依从性差,接受度低。课题组创新性地从黑蒜中提取了多糖类成分,并确证了其优良的抗便秘功效,进而成功开拓了其核心制备工艺,做到了去除不良风味,保留功效,食用减量化,可以进行产业化应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效果与指标
本成果针对黑蒜的创新研发,做到了保留功效,去除黑蒜不良风味,食用减量化。黑蒜多糖提取率2%~5%,估算成本1元/g;原味黑蒜日用量20g,黑蒜多糖用量为1g,减量为原味黑蒜用量的1/20。
技术推广及应用前景效益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重,便秘产品存在巨大需求。目前在抗便秘方面,除了药物以外,竞品主要是一些通便茶饮等,虽能解决少部分便秘需求。但是由于便秘的发病率高,病人体质情况差异大,黑蒜多糖药理作用主要是“补益+缓泻”,与刺激性抗便秘产品相比具有差异化和优势,市场前景较为可观。
交易方式及金额
交易类型:技术转让
交易金额:50万元
项目公示网址
项目十三
双腔可自动湿化吸痰结构
项目编号:Z20250061
知识产权情况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1项专利权
项目亮点
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丧失对吸入空气过滤、加温和湿化的生理功能,如对气道人工湿化不当,气道内分泌物干结,易导致气道堵塞堵管,发生呼吸窘迫甚至窒息;临床上护士每次配备湿化液后对于使用量小的病人容易造成湿化液浪费,而且湿化液滴入量大或速度过快易刺激呼吸道,造成病人呛咳,而吸痰也是需要进行的操作,很多病人容易排斥吸痰,但是痰液不及时清理,会造成呼吸道堵塞;很多带管出院的气道造口患者在家中吸痰时,家属很难掌控气道湿化液滴注的量和速度,长时间外出时不方便携带湿化液,或容易造成湿化液污染。
技术效果与指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腔可自动湿化吸痰结构,吸痰管内再开设湿化液腔用于装湿化液,利用大气压打开后湿化液可自动匀速流入气道内,关闭后停止流入,通过进气孔同时可另外注入湿化液或其他药物;在临床上避免造成湿化液配置浪费现象,痰液堵塞紧急救治时使用方便,患者出院后长时间外出时携带使用方便。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腔可自动湿化吸痰结构,包括吸痰管,所述的吸痰管为两段U形管,且吸痰管内设置有吸痰腔和湿化液腔,吸痰腔与吸痰管上端的负压接头连通,吸痰腔的下端为吸痰口,湿化液腔的下端为湿化液出口、上端为连接进气接头,所述的进气接头配合有进气孔盖。
技术推广及应用前景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腔可自动湿化吸痰结构,吸痰管内再开设湿化液腔用于装湿化液,利用大气压打开后湿化液可自动流入气道内,关闭后停止流入,通过进气孔同时可另外注入湿化液或其他药物;在临床上避免造成湿化液配置浪费现象,痰液堵塞紧急救治时使用方便,患者出院后长时间外出时携带使用方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益: 1. 避免湿化液配置浪费现象,降低医疗成本。 2. 痰液堵塞紧急救治时使用方便,提高救治效率。 3. 患者出院后长时间外出时携带使用方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广泛应用于临床:该结构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及家庭护理中,如人工气道建立后、痰液堵塞紧急救治等情况。 然而,本实用新型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 1. 湿化液自动均速流入气道内可能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2. 患者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适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交易方式及金额
交易类型:技术转让
交易金额:10万元
项目公示网址
项目十四
飞蓬散瘀止痛凝胶
项目编号:Z20250062
知识产权情况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1项技术秘密
项目亮点
本品是在中医外治理论及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治疗原则指导下研制的,经传统和现代工艺精心炮制加工而成的中药凝胶外用涂抹剂,具有温中散寒、活血散瘀、清热利湿、消肿止痛诸多功效,适用于风寒痹症、退行性骨关节病及运动训练导致的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技术效果与指标
采用中药破壁和现代萃取加工技术,充分释放药材有效成分,提高药物疗效。结合传统苗药发酵技术,药效渗透性强,技术含量高。苗药发酵环节利用传统发酵工艺,使药材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更多有益物质。蒸馏提取进一步纯化有效成分,确保产品的纯度和质量。点水成膏工艺将所有精华凝聚成方便使用的凝胶形态。诸多创新工艺既保留了传统中药加工工艺精髓,又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确保产品质量。
技术推广及应用前景效益
本品应用场景广泛,各领域效益显著:在军事训练和实战中,能快速缓解伤痛,保障军事任务的顺利进行,减少因伤痛导致的非战斗减员,提升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在民用运动康复方面,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普通运动爱好者,在运动损伤后可加速康复进程,满足市场对高效安全运动康复产品的需求。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方面,能促进中医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创新,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带动中药材种植、研发、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能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存在风险是由于中药原材料价格趋高及加工工艺繁杂,本品价格相对偏高,在前期市场营销中会存在一些困难。
交易方式及金额
交易类型:技术许可
交易金额:150万元+销售提成:受让方年度审计报告相关产品销售额的2.8%;计取时间:产品上市后永久 ;支付方式为每年支付。
项目公示网址
项目十五
雾化式气振排痰器
项目编号:Z20250063
知识产权情况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3项专利权
项目亮点
应用场景:可应用于医院和康复医疗机构。技术难度:由气振出雾器、雾化杯、输气管路组成,属于肺内气振类器械,配有输送气溶胶化药物的喷雾器,其设计上借助合理的气振波形,呼气和吸气过程中产生气振冲击气团,以帮助患者廓清支气管分泌物,提升雾化排痰效果。创新性:1.具有小型化、轻量化和便携等特点,不占空间;2.产品可将雾化进气压力进行改性,形成特殊频率和压力下的气振波形,该种气振波形可提升雾化排痰效果。
技术效果与指标
本专利产生的正压高频气振波形,可实现对气管深部进行正压给药和物理祛痰,疗效将会大幅提高。
技术推广及应用前景效益
医学价值:对战创伤的肺部康复治疗具有促进作用。 经济价值: 较常规机械振动式排痰方式来说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对病人感受好等优点,且临床理论上可知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社会价值: 肺部疾病普遍,增强普通雾化排痰器疗效对当前呼吸道疾病来说是一大福音,具有较为重大社会价值。 竞品情况: 1.与传统雾化排痰器比较 传统雾化排痰器由于不能产生正压冲击,雾化仅限于口腔和咽喉部位,对深部气管的排痰效果有限。而本专利产生的正压高频气振波形,可实现对气管深部进行正压给药和物理祛痰,疗效将会大幅提高。 2.与传统机械振动排痰比较 机械振动排痰装置是通过高频敲击患者背部来促进肺部气管分泌物排出,其缺点是:1)需要专门贵重的设备来实现高频敲击,成本高;2)高频敲击对一些重症患者来说有肯造成二次伤害。而本专利的气振压力小,穿透力强,具有成本低、伤害小、可随身携带等优点。
交易方式及金额
交易类型:技术转让
交易金额:100万元+销售提成:本成果转化产品年本成果转化产品年销售50万台以下,按销售额的 1%计提,年销售额50万台(含)以上按销售额的1.5%计提;计取时间:本成果转化产品的上市销售期间。
项目公示网址
项目交易咨询
上海技术交易所 交易部 朱思聪
电话:1590057294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