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似乎是一个做了许久的梦,一个不舍得轻易实现的梦。
漫天飞扬的黄沙、无垠荒凉之地、一张张沟壑堆垒的岁月沧桑……那种在记忆中沉睡太久的苍茫感,正是我一直憧憬向往的灵境深处。
我就是渴望体验这种孤独感爆棚的凄凉,如同我逃不出内心之魔的梦魇。
日复一日的重复度日,在我心中,那不是生活,只是碳基生物的生存。
只有下定决心背包出发,确定站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土地上,用步伐去丈量这座城市;
在真正踏上自己的旅途后,延绵不绝的远方和肩膀复发的陈旧伤,才能让我感受到这不是蹉跎平淡人生的唯一路径。
造成今天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始终抱着过去的不甘和放不下那些许久的遗憾。
如果说旅行这种释放的方式,在逐渐改变我的一些什么,肯定不是那些已经改变不了的结局,而是自己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方式。
世间一切的意义和本质,并不漂浮于它们的表面,而是极力地隐藏在它们的内核当中。
我从来没想过原谅自己的前半生,只是现在终于敢于直视自己的旧事。
面对至亲的回避性失望、亲朋好友的尴尬冷漠、发小们的关切询问,以及夜半人静时,回忆自己在世人定义里“失败”的前半生……
在此之前的数年里,我只敢用目光移到别处的沉默和淡定夹菜抿酒,来面对这一切。
没有人能通过痛恨自己的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好。
近期,我突然醒悟,人生最大的内耗,就是始终不愿意放过自己。
创伤就像林间巨兽,你越想逃避,它越是逼近;你越坦然面对,它反而抱头鼠窜……
我也终于明白,岁月最绝情的一面,就是坚决不允许我们保存进度和重新读取。
所以,坦然面对现在的一切结果,收拾行囊,出发。
西行,没有目的地,也没有计划,更不可能去做攻略。
只确定了第一站,也是一直想去,却找不到理由去一次的张家口。
我喜欢硬座出行,当然前提是人别太多,这次车厢里的同行旅伴数量,不多不少,刚刚好。
他们是我旅途中的NPC;自然,我也是他们的NPC之一。
闭目养神并非真的睡着,啃鸡爪可能只是打发时间。
短途硬座的好处在于,看看风景、发发呆、观察下同行旅伴的喜怒哀乐,就到站了。
我十分佩服这位只让我看见背影的大哥,扁担出行,可能还是在重庆的站台上看到过。
张家口站很新,是那种一尘不染的崭新感,盲猜是因为冬奥会大规模翻修过。
现在不是旅游旺季,但车站来来往往的行人并不少,而且不少人在站前广场等待,也许等待着朋友、等待着亲戚……
我快步离去,不再等待,因为我等待不来戈多。
张家口的阳光很足,足到可以蒸发掉一切的阴郁,哪怕不开心到极致,也会被在口外阳光的暴晒下,唤起尘封中的一丝开心。
怎么办,我这辈子也戒不掉博物馆和图书馆,如同我的新家和老房子。
每次一进博物馆,总是一种回家的错觉,熟悉、自在、舒心的感觉;
这跟去图书馆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图书馆的那种放松感,只有跟发小小磊哥住上下楼的旧两居的中学时候才有。
作为普通地级市的博物馆,张家口博物馆的布展水准,绝对可以给到80分。
虽然,张家口的GDP,在2024年全河北省的排名中位于副班长的位置,但并不影响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等魅力。
张家口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在过去不仅是各民族加速融合的地区,更是一个巨大的交易市场,造就了其他地区难以匹敌的独特历史感。
可能是旅游淡季的原因,博物馆必备的安检,在这里都省略了,好一个“空城计”。
我进入张家口博物馆的时候,安静的如同时间在停止,甚至琢磨是不是临时闭馆了,竟然走路的姿势都有点探头探脑,高仿龟丞相的伸脖,直到我看到零星的几位游客和百无聊赖的工作人员。
展品不算特别丰富,可也称得上包罗万象,很好的囊括了人类历史中张家口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点。
张家口的地域面积非常大,大概有三个沈阳地区大小,让我一直神往的除了即将抵达的张家口堡,还有蔚县和宣化,应该今年都能深度解锁。
逛张家口博物馆,让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某一件藏品,而是第一次亲眼看到老师们如何整理展品。
用瘦乎乎的外甥女王小胖的话来说,“家猫做久了,第一天出门,不可能像那些野猫随时随地的浪起来”;
所以,还是有些习惯性自闭的我,没有主动上前跟老师详细攀谈。
我猜测,这是一位老师带着几名学生去完成文物编码的核对工作;
老师很和蔼,甚至还对我微笑,面对我的镜头,没有抵触,没有排斥,反而给予一种亲切感。
旁边有个大哥负责开启展柜,那就应该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他看我非常突兀的出现在近前,还居然近距离拍照,很负责地问:你是学校那边一起来的学生吧?
大口罩挡住我的法令纹,大眼镜让鱼尾纹没那么容易被发现,或许还算灵动的眼睛,些许让人有点年轻人的错觉,当然,发量也把我伪装的很好。
坦白说,那一瞬间,我美的鼻涕泡都入脑了。
感性上,我特别想点头称yes;
理性上,我还是坦诚的表示,我只是个路过的好奇游客。
本来以为说完后,博物馆大哥会阻止我继续拍照,他只是点点头,并未干预;
所以,我顺利地拍下了老师的工作照和视频。
如果,不是博物馆深度爱好者,我不是很建议大家特意来一趟;
如果,你跟我一样热爱文物到血脉里,那我推荐你来一次沉浸式的张家口博物馆之旅。
张家口图书馆就在博物馆旁边,我看时间尚早,就决定进去转转。
对于一个地级市的图书馆,我几乎没有任何期待感,只是因为路过了、看到了,就进去逛逛。
等进去后,发现自己的想法草率了。
人变老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总是习惯用自己的经验去判断,而忽略了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中。
地级市的图书馆为什么就不能非常有趣呢?
我不知道该不该用惊艳来形容,可确实有种想连续一个月,每天都来的冲动,如果能住在里面,哪怕是打地铺,我都会非常乐意。
没去查张家口图书馆的前世今生,也许也是因为冬奥会的原因吧,水准超过我去过的很多省会城市的图书馆;
绝对不逊色北京各区的图书馆,忽略面积的话,精致程度甚至可以跟国家图书馆媲美。
这个单独的影音室,会让你瞬间沉浸在音乐的殿堂里,暂时忘记烦恼、忘记一切俗世的羁绊。
坦白说,藏书方面,可能还是有点复古,新书没那么丰富;
不过,图书馆的“深度客户们”,实际上,大多数是自习或者自带书籍,需要的更多是安静的气氛和便捷的空间。
我进入张家口图书馆的时候,离闭馆时间大概只剩一个多小时,我并未着急阅读,只是做一个沉浸的体验者,体验突然进入的置换空间。
有书,就有希望;有希望,就看得见发光的未来。
书籍,对我来说,永远都是一只炬感蝴蝶,在空中绚烂舞蹈,为我照明人生未来之路。
观察每位出现在我视线里的阅读者,他们都是知识海洋里的摆渡人,在各自未来的人生中,摆渡自己,也在摆渡身边的人。
这次张家口图书馆之旅,并不在我的任何计划中,只是它突然触及了我的好奇心,我也无意中闯进了它的领地;
或许彼此心心相惜,彼此又擦肩而过。
走出图书馆,我有些失落,更有些依依不舍,相信不久的未来,会再找时间深度体验。
我望着前面的两个年轻身影,她们刚刚与我同时从知识的海洋里回到现实的陆地上,她们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和美好的憧憬,而我呢?
我甚至都不太确定,接下来的时间去哪里。
我扫开一辆共享单车,漫无目的的骑着,在没有方向感的晚风里,跳着踢踏舞。
临近傍晚的张家口,凌乱又有序,时不时让我想起沈阳。
当我远远看见一座商场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有些骑腻了,有种强烈的感觉需要下来走走,或者坐下缓缓。
我对自己默默念道,如果这个商场有星巴克的话,那我就停下来。
我越来越觉得,所有的巧合都是命中注定。
星巴克似乎是我近期的一个消费标杆,每次看到它的标志总有进去消费的冲动。
我并不算咖啡爱好者,或者说,我对星巴克的咖啡不怎么感冒,而见到星巴克就想进去消费,像是为了证明什么,又像是一直在赌气。
不过,这次走进这家千篇一律、毫无特点的星巴克,却有些改变了我的性格,
或者应该说,叫找回一些失去的性格,不算是一段奇遇,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更是一个新的开始。
……未完待续……
文章到这里,别忘了右下角给本文点“在看”和“点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