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沪铜价格持续走强,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作为兼具金融属性与工业属性的“铜博士”,其上涨逻辑需从宏观与微观双维度拆解。以下是推动本轮沪铜行情的核心因素分析:
1. 美元指数大幅走软,金融属性助推铜价
美元走弱直接利好金属定价:美元指数近期跌至近三年低点(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及美国经济数据降温影响),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对非美货币持有者更具吸引力,刺激国际买盘需求。
流动性宽松预期升温:市场预计美联储可能提前结束加息周期,甚至转向宽松政策,进一步削弱美元信用,推动资金涌入铜等抗通胀资产。
2. 矿端供应持续紧张,成本支撑强化
铜精矿加工费(TC)暴跌:当前现货TC已跌至-15.92美元/吨,创历史极值,反映矿端供应严重短缺。主因智利、秘鲁等产铜国产量下滑(如智利国营铜业1月产量同比降16%)及运输受阻事件频发。
长单谈判压力倒逼减产:炼厂面临加工费大幅压缩,若TC谈判结果不达预期,可能被迫减产,进一步加剧精炼铜供给紧张。
3. 库存降至近9个月新低,供需矛盾激化
全球显性库存持续去化:最新数据显示,LME、COMEX及国内交易所总库存已降至208,775吨(近九个月最低),较年初降幅超30%。低库存背景下,市场对交割品不足的担忧加剧,现货升水走高。
美国“抢铜潮”加剧资源争夺:特朗普关税威胁下,贸易商提前将亚洲订单改道美国,导致其他地区现货紧缺。美国单月进口量飙升至50万吨(正常为7万吨),全球库存分配失衡。
4. 需求韧性支撑长期逻辑
新能源与基建需求爆发:中国新能源车、光伏及特高压建设推动用铜量激增,预计2050年数据中心用铜需求将达300万吨/年(现为50万吨)。
补库周期启动:下游加工企业逢低采购,叠加宏观政策刺激预期(如国内稳增长措施),补库行为加速库存消耗,形成正向循环。
数据来源:结合SMM、LME、中信证券及国新国证期货等机构研报风险提示:宏观政策变动、矿山复产超预期、需求不及预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