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的那些破事,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1、"东方破烂"变天价镰刀:日本商人当年用麻袋装明清官窑时当破烂收,如今中国富豪却花几个亿往回买,最后接盘的永远是自家韭菜。
2、西方资本的三板斧:先找专家写"彩虹屁"学术报告,再用拍卖槌敲出天价神话,最后让中国土豪们哭着抢买单。清三代瓷器20年涨千倍?这不是收藏,是华尔街式收割。
3、专家变"鉴宝灭霸":民间藏家捧着传家宝来鉴定,专家眼皮一翻:"真的都在博物馆!"转头却给海外同款写赞美诗。这双标玩得比渣男分手理由还溜。
4、1%真品困境:就算民间99%是假货,剩下1%也够填满十个故宫。但鉴定体系宁愿错杀一万,就怕给一件"黑户"文物发身份证。
5、国宝帮与二道贩子:嘴上骂"民藏都是假货"的古玩商,半夜三点蹲在群里收"破烂",转手就成拍卖会"流传有序"的珍品,真是川剧变脸大师。
6、文物界的饥饿游戏:资本大佬们圈地为王,把民藏当廉价矿场。真要放开鉴定?那可比让LV专柜卖地摊货还可怕。
7、美元赎不回的文化尊严:富豪在纽约拍场一掷千金的样子,像极了用赎金赎回被绑票的祖宗。问题是:钱能买回文物,买得回被拍卖锤砸碎的文化自信吗?
8、来自29.9元的鸡缸杯狂欢:当拼夕夕爆款"大明成化鸡缸杯"月销10万+,传统文化彻底沦为流量时代的盲盒玩具。
9、鉴定学化石:现在的鉴定技术还停留在"看胎釉"阶段,堪比用BP机测5G信号。专家们一边抱怨"假货太多",一边拒绝更新装备,毕竟古董检测仪哪有"我说真就真"的权力香?
10、割韭菜新姿势:直播鉴宝比相声还精彩:"老铁!这乾隆珐琅彩只要998!"屏幕那头,刚用泡面钱赌明天的打工人疯狂下单,殊不知连做旧用的土都是上周埋的。
11、收藏圈"鄙视链食物链":玩高古的看不起玩明清的,拍行买家看不起地摊捡漏的。最魔幻的是,昨天还在骂别人"国宝帮"的藏家,今天自己上了拍卖图录就突然"流传有序"了。
12、富人的面子游戏:土豪们边骂国外拍行心黑,边抢着当VIP。这操作就像明知是杀猪盘,还非要当最肥的那头,毕竟被苏富比收割,可比在潘家园捡漏有排面。
13、马未都的沉默:当年满街捡漏的马爷如今闭口不言,像极了发现前女友成了诈骗团伙的话术导师,不是不想说,是剧本太魔幻没法接。
14、新老藏家的"柏林墙":老一辈守着"数量论"当护城河,年轻人带着光谱仪来踢馆。两边吵得火热时,中间商正把假货打包发往直播间。
15、魔幻现实主义终局:当民间藏家一边骂着一边偷偷往拍卖会挤,当假货贩子边卖仿品边攒钱买真品,这个江湖最大的笑话就是:每个人都在痛恨规则,但每个人都想成为规则本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