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返回首页
正文内容

小米SU7两连撞严重后果来了,YU7推迟发布

图片

据CNMO科技消息,小米公司曾在2024年宣布,小米旗下首款纯电SUV小米YU7将在2025年6月/7月正式上市。不过,4月14日,CNMO注意到有汽车博主暗示,小米YU7疑似将推迟一个月上市,正式上市时间最迟可能会在8月。

股价波动与 YU7 推迟:事故连锁反应

3 月 29 日,一辆小米 SU7 在安徽铜陵高速上开启 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以 116 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时,撞上施工路障后瞬间爆燃,车内三名女大学生不幸遇难。按照小米官方通报,事故车开启 NOA 功能过程中,系统不断提示 “请手握方向盘”,但最后一刻由人接管时仍撞上水泥护栏。有分析指出,小米 SU7 标准版采用纯视觉方案,夜间摄像头识别距离仅 100 米,而 Max 版配备激光雷达,夜间探测距离可达 200 米,这或许影响了标准版对障碍物的识别。且 NOA 系统在 64 米处发出预警,留给驾驶员的接管时间仅 2 秒,低于人类平均有效接管所需的 2.3 秒。

紧接着,4 月 5 日凌晨,广东湛江又发生一起事故。25 岁的陈某驾驶小米 SU7 标准版(非车主本人)在手动驾驶状态下,与一辆电动二轮车发生碰撞。碰撞后,电动二轮车锂电池严重挤压变形起火,进而引燃小米 SU7,电动车上两名驾乘人员当场死亡,陈某弃车逃逸后投案,目前已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依法逮捕。小米官方表示,初步了解火情是碰撞后电动二轮车锂电池受挤压变形起火所致,但网友根据行车记录仪视频提出质疑,因车祸后电动车侧翻被压在轮胎下时未起火,而锂电池严重挤压穿刺后通常会极短时间内起火。

事故发生后,小米的股价产生波动,雷军账号活跃度降低。在 3 月 29 日安徽高速事故前,雷军常以 “顶流企业家” 形象活跃在社交平台,每天七点准时发健身照、深夜分享樱花摄影,日均五条以上的产品宣传频率,且将个人 IP 与小米汽车深度绑定,亲自多次参与小米汽车的路测等。4 月 1 日,事故回应使得舆论持续发酵,网民质疑雷军在事件后持续沉默,小米集团股价直线跳水。截至当日港股收盘,小米集团大跌 5.49%。此后,小米集团股价一路震荡下行,从 3 月 19 日创下的 59.45 港元历史最高价,到 4 月 7 日收盘股价为 36.45 港元,11 个交易日内跌幅超过 33%,总市值重回万亿港元以下。

小米 YU7 作为小米旗下首款纯电 SUV,原本计划在 2025 年 6 月 / 7 月正式上市。如今受 SU7 事故影响,有汽车博主暗示,小米 YU7 疑似将推迟一个月上市,最迟可能在 8 月。原本在本月举办的新品发布会,虽有望公布更多 YU7 信息并开启预售,但正式上市时间的推迟,足以见得 SU7 事故对小米汽车新品发布计划产生了冲击。

雷军 IP 双刃剑:光环背后的危机

雷军打造的流量 IP,在小米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此前,凭借雷军的个人影响力,小米产品得到了大量曝光和关注。比如在小米 SU7 发布时,雷军在发布会上的鞠躬呼吁,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支持,产品宣传效果显著。但此次 SU7 事故后,“雷军 = 小米汽车” 的等式却产生了负面效应。事故发生后,雷军致歉微博下 “虚假宣传”“杀人汽车” 等负面评论占比超三成,与往日评论区的 “雷神威武” 形成鲜明反差。有媒体统计,在相关调查中,超过六成参与者将事故责任部分归因于雷军。这充分暴露了企业形象过度依赖创始人个人光环的弊端,一旦产品出现危机,很容易演变为对创始人 “人设” 的审判。从 4 月 10 日投资者会议上小米股价较事故前下跌 25% 的情况来看,这场危机或许也促使雷军重新评估 “网红企业家” 带来的代价。

小米 SU7 的两起严重事故,不仅给受害者家庭带来巨大伤痛,也让小米汽车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YU7 推迟发布只是表象,背后反映出的是小米在产品安全、品牌形象维护以及创始人 IP 管理等多方面需要深刻反思和调整。未来,小米如何在提升产品安全性能的同时,重新赢回消费者信任,合理平衡创始人 IP 与企业品牌建设,成为摆在其面前的重要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