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啊。
上周发健身征集的时候,提了一下我弟@深八健身卓有成效,没想到后台好多人说想看,我立马一键转发大家的好奇心给他,并且让他投个稿哈哈。
先来看看他的健身成果,是不是可以说大变活人了,具体心得后面再分享。崔斯坦看完让他不要P图,我弟原话:没有P哦,某图秀秀拍的。 ▼
这次也收到了很多读者的分享,提前看完的我又被狠狠地激励了一番,很多人提到,运动是花时间就能看到效果和正反馈的一项投资,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到的往往不止是健康的体魄、体型,还有其他附加正向改变。
先看几个热热身:
甘甘:左图是2016年36岁时,当时已经是两娃妈,163cm、138斤、体脂率32%,看自己不顺眼,几乎每天都往健身房跑。
半年瘦到114斤,至今一直保持110斤左右。现在专注于舞蹈和撸铁塑形,保持23%左右的体脂率,看起来有训练痕迹,也不会垮脸。45岁了,健身已成为日常习惯,而健康和活力是我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 ▼
飞扬:49岁,健身6年,163cm/46kg▼
从中年大妈到参赛获奖▼
是不是很燃!
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吧:
甩掉大肚腩
这次投稿里最多的还是减重类型,很多人减掉了大肚腩、脂肪肝,降低了体脂率,尤其是内脏脂肪——
妖精の手指:45岁,坚持一周5天以上健身, 追求有力量感的薄肌 。不节食,但使用16+8方法——一日三餐在8小时内解决,8小时以外只喝水。
每天有氧和力量结合。因为 我是梨形,下半身容易堆积脂肪,平时核心和臀腿练习比较多。上半身则是背 部紧致和手臂力量训练,练背还能防止垮脸,练手臂力量则是为了避免大臂松弛,有肌肉线条穿无袖好看。 ▼
Brenda不懂味:36岁宝妈,靠健身逆袭(划掉)。
断断续续健身两年多,最初走两步就喘,现在轻松完成一组20分钟训练,我觉得自己付出了一些努力(但不多)。秘诀是,走进健身房的那一刻就已经完成了计划,余下的都是顺理成章。目前还有一些体脂要减,但人生还长,慢慢来喽。 ▼
左世妹:51岁,163cm。
健身前(左)体重62kg、腰围78cm;
现在(右)57kg,腰围68cm,历时16个月。▼
平时随意拍的图,没想过有一天会投稿哈哈
我主要是家庭keep跟练,力量哑铃为主,有氧为辅。
饮食:科学配比,增加蛋白质,优质碳水和蔬菜,减少糖油的摄入,周末随意就餐。不过于苛求自己,保持平常心,早睡早起。
早睡以后,头发都不怎么掉了,气血也变好了。▼
淡淡:居家健身,日常主要做Hiit+抗阻训练,配合饮食。
大肚子减掉了,整个人轻盈了好多,快40岁的姐姐自我感觉很年轻。▼
Jingshi ིྀ:41岁,健身两年整,从126斤减到100斤,体态和体型明显改变,重度脂肪肝消失,容易疲劳的感觉消失,脑子明显比以前更灵活,极大减少了悲观情绪,可以充满活力一整天且更有信念感。
我每周三到四次力量训练+三到四次有氧,其中两次力量训练是教练带,一是为了巩固动作,避免受伤,二是为了稍微冲一下重量,三是真的需要一个人监督和督促。
减脂最重要的是科学干净饮食:少油少盐,高蛋白质,少精致碳水,尽量不吃甜品和饮料。其他就交给时间就好了,结果会在那里等你。▼
还有一些朋友通过减脂让体型变得更匀称,体重变化不一定很大,但能看出变得紧致和挺拔——
晔Yeah:我现在37岁,身高164cm。
这一年多,其实就是最简单的“管住嘴迈开腿”,运动形式主要有:慢跑3/5公里+瑜伽波速球+普拉提+瑜伽课,每周尽量保持一两次运动。
2023年12月,体重117斤VS 2025年3月,体重102斤▼
张茜茹&富翔源:从190多斤瘦到130多斤,通过健身+控制饮食,几乎就是重获新生了哈哈哈哈。▼
:我是梨形,一胖就很明显,之前为了减肥吃了一周青菜,实在难以下咽,后来下定决心健身。
因为对身材不自信,不敢去健身房,只在家里锻炼。我不太喜欢有氧,当时唯一能接受的就是爬楼梯和骑自行车:每天晚上骑车10公里特别爽,正常配速;爬楼梯的话坚持差不多两个小时。
跳操对于我来说也很痛苦,后来慢慢接触到了力量训练,发现自己特别喜欢,买了哑铃杠铃弹力带,放家里每天练,主要练的部位是肩背胸臀,右图是练了一段时间后的效果。▼
fi sh p lu s can:推选我家那位和娃,我们从2022年疫情结束之后开始带着娃一起运动,先生从180斤到现在稳定在140斤左右,娃也能独立跑5公里。
全家定期每周1-2次跑步健身(3公里),推荐keep的法特莱克训练方法,长跑练习不会很累。▼
凉水鱼:健身十年,每周四练,分别是撸铁、普拉提、瑜伽、游泳。 身高162cm,从65kg到50kg。减肥不难,难的是以新的生活方式继续走下去,并且挑战反弹、平台,以及精进。
分享下我的心得——
1.关注点放在运动本身,别在意体重的起伏,容易让心态崩;
2.不定目标,运动和饮食管理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冲刺的工具;
3.目前看到的运动博主,大部分和我的体会不一致,他们说的可能是运营团队的文案,未必是亲身经历和方法。所以要多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
4.要找一对一教练,不要糊弄教练,因为不应该糊弄自己。▼
深八:30岁之前,我体重长期保持在80出头……堂堂七尺男儿,出门总被妈妈担心会被风吹走。
30岁后开始发福,中年男人标配的肚腩越来越大,体重到了130斤。 ▼
但以前我并不在意,反正过得蛮舒服。直到2023年的某一天,我梦见自己头发掉光,胖得走不动路。
从那一刻开始,我决定戒掉熬夜、宵夜和烟,不再喝任何饮料,不吃垃圾食品, 吃饭以牛肉鸡肉鱼虾等高蛋白为主,同时好好护肤拾掇自己。 起初特别痛苦,尤其是戒烟,前几天疯狂打呵欠,还有种一万只蚂蚁在身上爬的感觉 。
同 时每周去3-4次健身房,打几次乒乓球当有氧,很累 很累,也怀疑过自己是个废物,怎么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
很多人问,是什么让你如此坚持,特别简单,主 要是尝到了改变的甜头,毕竟我的前半生都在被嫌弃中度过(外表)。但是啊,当你决定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会发现,就连呼吸都特别清爽,每天朝气蓬勃,跟以前熬夜到天亮睡到下午醒来的浑浑噩噩截然不同。而且 我 因为打赌戒烟,赢了黎贝卡一件羊绒外套哈哈。 ▼
增肌增重
虽然听起来有点“
凡尔赛”,但增重对很多瘦子来说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肌肉量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貓:健身投稿每年必投,是我除了玩外唯一的爱好了。每周五天撸铁,肩、背、臀腿轮流,团课上爵士舞,还会上两节普拉提!周末爬山或骑车。
今年37岁,孩子11岁,身高166cm,这么多年都是92-96斤之间,吃的话随便吃,不控制!不然健身的意义在哪里,不就是为了吃得开心!
左图是2014年生完孩子半年没运动的照片,就是传说中的“细狗”哈哈,除了瘦就是瘦。▼
蔡小瑜:2018年27岁开始练瑜伽和撸铁,坚持8年了,系统学习瑜伽后取得教练证,兼职过老师2年。现在35岁产后2年半,身高165cm、体重105斤,每天花1-2小时撸铁+瑜伽轮流练,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目前肌肉紧致很多,线条也明显。体质变得更好,流感季也不容易生病。▼
最大的感受是,运动是你花时间就能看到效果和正反馈的一项投资,从每天15分钟开始,逐步慢慢增加,每个人都可以无痛坚持,不用去纠结什么运动适合自己,去尝试后再选择爱好。
有了每天1%的改变,就能叠加复利看到坚持带来的变化。▼
CHEUNG.:之前都是散步跑步之类,2022年有了自己的小房子后买了哑铃,于是开始爬楼梯+哑铃居家训练,三个月就有明显变化(中)。
就这样断断续续坚持了两年左右,之后因为阳了、休养了大半年,去年开始复健,玩健身环在家里跳操,今年1月终于踏进健身房。
我净身高只有157cm,从完全不锻炼的92斤到现在104斤,真的想跟大家说体重很不重要。一日三餐要好好吃,不要节食! ▼
琴声悠扬:还记得2021年和你分享过平板支撑的成果。四年过去了,现在的我爱上了力量训练。
最左的图片是有氧锻炼了2年时拍的,中间是力量训练半年,右边是现在没有节食,零食不断,体重虽然没掉,但全身紧致,40+的我对现在比较满意,我会再接再厉,为了将来尽可能不麻烦孩子照顾自己。▼
little fine:疫情那年开始健身,不是为了减肥,纯粹觉得在家闲得无聊。
我身高165cm,常年体重90斤左右。之前是瘦,但气质差一大截,慢慢健身以后挺拔了很多,每个人都说我变化特别大,随之而来的是满满的生命力,又在四十岁的时候学了爵士舞。
希望每个女生在任何年龄段都不放弃自己,永远做自己。41岁生日时拍的▼
燕:我身高159cm,体重106到102斤,这是莱美Body Pump九个月的效果,一周两次BP+两次瑜伽拉伸,周末一次骑行或者爬山。
在健身房有小姐姐问我,是不是练过臀了,正好看到卡卡征集,发一下让我欣慰的对比照▼
ChenHuan:45岁,有一对15岁的龙凤胎。153公分,常年体重86斤。秘诀就是一周晨练六次,每次30-40分钟。其中包括3次有氧,比如椭圆机、跑步,3次力量,在家用轻量哑铃和弹力带即可。 ▼
Murphy:以前太瘦了,没肌肉。现在只撸铁,喜欢有肌肉的自己。我相信审美有很多种。2020年 VS 2025年 ▼
Cp:力量训练三年多,59岁开始,真的收获满满。
身高154cm,健身前94斤,现在96斤。现在不驼背了;基本不感冒;精力充沛,一个人带孙在北京旅游八天,八达岭长城全程走完,香山走的野路,天天2万多3万步。这在我原来是不敢想的。还有就是皱纹比原来少了,皮肤紧致了很多,据说是拉背带来的。
刚开始锻炼时,带孙本来家务就多,我还增加运动量,过度硬拉,因为腰部问题导致左腿不舒服。拍了CT、改进锻炼方法后,以坐和卧的动作为主,现在恢复了正常。
所以,年龄大了开始力量训练,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特别是腰、膝盖,循环渐进,不要和别人比,只和自己比,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的。▼
燕子:健身会上瘾!我35岁开始进健身房,起初就是跳舞,主要是民舞和古典舞,后来慢慢喜欢了爵士舞、健身操、搏击操,50岁以后喜欢上了搏击课,今年马上55岁了!
我身高164cm,现在体重是49公斤,全身肌肉线条流畅,真的很爽!
附上18岁照片和54岁健身后的照片给卡卡炫耀一下,变美变健康是我的追求。姐妹们动起来吧~▼
Betsy Z:健身前100斤,健身后120斤,现在是最满意的身材。
刚开始健身时,只是一味举铁,后来经历了腰伤,意识到运动需要全面的多关节动作,开始尝试多样的运动方式,舞蹈、空中瑜伽、普拉提等等,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灵活了。▼
看风景的心情:我练普拉提两年多(之前还练了三年的垫上瑜伽),最近一年保持每周不低于三节课的频率,最大的改变是力量上来了,背变薄了,体重稳中有增但朋友说变瘦了。我很喜欢上普拉提的原因是能找准动作的发力点,很少有代偿,锻炼后身体很舒展而不是疼痛,当然与我之前上了50节私教有很大关系。
我不仅自己练,还让全家人都有了锻炼习惯。老公每周跑步3次,小学生女儿每晚跳一千个绳,初中生女儿每周两节有氧。
锻炼前后肉眼所见没那么明显,但是内在的改变才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原因。▼
coco:健身6年,每周三次以上,最初迷恋有氧、跳舞和跑步,这几年疯狂喜欢无氧,但是为了不受伤重量不大,体重上涨10斤,肌肉更加紧实了。
对中年人来说,精气神和防止肌肉流失,可能比美更重要。健身的心得就是慢慢来,以年为单位去等待变化,多学习肌肉结构、动作标准化,运动需要多样性,不要为了追求运动频率去压榨情绪睡眠和饮食,坚持长期主义。▼
体态更加舒展
健身还可以潜移默化地调整好体态——
兜圈:2015年的结婚照,含胸驼背明显,人不够舒展,常常觉得自己不好看。▼
下面这张是2025年2月拍的,也是规律练习普拉提和瑜伽的第4年,每周1次普拉提私教,1~2次瑜伽团课。每次专注练习结束后都能忘掉生活的鸡零狗碎,完成了一次充电,牛马又活过来了!
P.S.我不是特别在意体重,没有控制过饮食。体重浮动在100~110斤,健身的这几年最重,体脂率维持在23左右,不追求白幼瘦。▼
金姐非铁哥:坚持跳芭蕾舞1年半,最大的变化是下颚线清晰了,后背的肥肉薄了,腿变紧实了,手臂拜拜肉少了很多。以前不敢穿露一点的衣服,现在也敢尝试了。
最重要就是气质好了很多,腰酸背痛大大缓解。在跳舞的过程中还能欣赏自己。强烈推荐姐妹们试试。▼
晓泣:51岁,10多年来一直坚持跑步,中间去过两年健身房,疫情期间健身房跑路、开始学打网球,虽然不专业但很享受跟教练对拉的一小时。可惜去年8月出现了网球肘,一直不见好转。现在唯一能做的运动是跑步。
去年八月在镰仓的海边▼
LHJ:2017年开始健身,到现在已经八年。一开始在家里跟着视频练,后来去健身房上操课,近两年开始撸铁。
我本身不胖,但体态不好,圆肩弓背这些问题都有,自从撸铁之后,肌肉开始有型,比较明显的是背和腹肌,经常被人问是怎么练的。
一周里,我一般做有氧+撸铁3-4次,中间2天去跳爵士舞,休息1-2天。下了班就奔去健身房,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几天不练就难受。饮食上,尽量不常吃太油太甜的,体重几乎不变。▼
Hedonistlxj:身高161厘米,体重52公斤,40岁,孩子断奶后(断断续续)坚持健身10年啦!
在加班和带娃的间隙上私教,每周一到两次,每个月保六争八。以前执着地练臀腿,后来发现边际效益越来越低,在教练劝说下重点改为肩背,对抗脖子前倾和富贵包。新手福利对自己来说很有成就感▼
产后恢复
很多妈妈们生娃后身体会有各种不适,但却常常被忽视,这次有很多恢复好状态的宝妈,都根据自己情况给出了针对性建议,大家可以参考——
Leung:我年龄35岁(有5岁娃),身高159cm,体重46.5±1kg,平均每周2次60min力量训练(私教),1-2次30min有氧,偶尔瑜伽或普拉提。健身一年多,给我带来“新身”!
从小驼背,生娃后老是腰痛(理疗、按摩都不能缓解),从来不运动的人一年多前开始健身,首先,核心加强,肌肉增多,体态变好,腰不酸腿不疼,整个人精气神都upupup,骨骼有肌肉的保护,没那么容易崴脚受伤。其次,健身能转移缓解工作压力,从多巴胺到内啡肽,带来正反馈!
我没有节食,向来食欲很好,也爱吃甜的巧克力。甜食真是体脂冤家,但我运动是为了开心健康而不仅仅是身材好,所以没有对自己很苛刻。▼
尐致:我167cm、现53kg(孕前52kg)。目前产后半年,坚持产后恢复2个月,体脂从29.5%降到23.3%,照顾宝宝没有时间去健身房,就每天早起空腹有氧40分钟到一小时,成果明显,我会坚持的。▼
梁三金:一胎后,努力锻炼过一段时间,每周跟着帕梅拉课表,一天45min,从一开始非常艰难根本做不了,到后来感觉好像还可以再来一轮,前后差不多坚持了一年,终于把孕期的肉减掉了。
现在生完二胎又得从头再来,又回到了根本做不了的阶段,但是我相信再过一段时间会有改变的。▼
malimalihom:我是二胎宝妈,两次生育都是我的减肥血泪史。
我主要是爬坡,适合基数大的产后妈妈,五个月左右减了27斤。达到自认为健康的体重后,偶尔会吃零食,但不暴饮暴食,吃健康天然食物,不吃精加工食品,少油少糖少盐。
运动方面,保持一周三次有氧训练的基础上,开始力量训练,也是一周三次。力量训练可以让身材更加紧致,因为肌肉储水且比脂肪重,体重有点上升是正常的。我更在意维度变化,而不只是盯着体重秤上的数字。
平台期时的崩溃我经历过,但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收获想要的身材。▼
杨小羊:因为下班后的育儿和家务,只能用碎片化时间运动,主要集中在孩子看动画片的半个小时里,连饭后跟孩子的互动举高都成了健身项目,健身房目前就上了11节课。
现在育儿“成本”越来越大,无论是物质还是精力,还有生育损伤。很多妈妈的无助和痛苦我深有体会。但只要行动起来哪怕每天只有半个小时,人生还很长,一定会一点一点找到自己的。▼
子畯:34岁,二胎产后妈妈,二宝目前不到4个月,纯母乳喂养。现在主要做普拉提产后修复,每周3-4节/周。 运动收获好多:
1.体重从58.6降到55-56斤;
2.抱娃啥的身体不累了;
3.每日心情很好,和老公吵架的频次和强度都降低了,不像一胎产后没有主动运动,有点抑郁。
第一节课vs第十五节课▼
鱼鹰:没有对比图,因为保持15年了。怀孕前空闲多,锻炼到一个不错的状态。生完后武功全废,主要有孩子后,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锻炼只能慢慢恢复。
现在娃9岁,尽量每周一次跑步5km+一次私教课,状态属于同龄人里不错的,其实就是养成习惯去坚持,其他交给时间。▼
心态变得更好了
运动不光能改变外在,对心态也有正向反馈——
小跟班:虽然本身不胖,但经过了两年瑜伽,肩背挺拔了,臀越来越翘了,马甲线也有了。最大的收获是没那么内耗了,每次运动完觉得迎面吹来的风都是甜的,心里很满足!▼
_7.UP -:从平板支撑都做不标准,到如今可以徒手拉起自己、引体轻松做,我用了8年。健身已变成我的头号减压方式,陪伴我度过了无数emo时刻。▼
也希望更多的姐妹爱上力量,欺负你的人才会希望你纤细瘦弱,爱你的人只会欣赏你的力量与健康。▼
JX:我今年28岁,身高162cm,体重98斤,健身到现在差不多1年半。
除了身材,我觉得健身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心态和意志。运动是为数不多能够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也能可视化成果的一件事情,没有甩锅、也没有合作,更不能摸鱼。
我属于易胖体质,要很努力才能获得现在的身材,所以很珍惜。因为健身,我拥有更好的体能,接触了潜水、高尔夫,打开了以前从未触碰的大门,也收获了快乐和满足感,同时因为专注,我不再急于求成,不再在乎他人,不再纠结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我更愿意享受过程。
最后我想说,不管因为什么开始运动,都是一个好的开始,只需要做好饮食、睡眠、训练,那个目标终会实现!▼
张十六:31岁,168cm、53kg,我是梨形,有马甲线,但臀腿肉很多。日常健身主要是阿斯汤加全序列、HIIT、臀腿、肩背、呼吸等针对性练习。一周至少一次,1.5小时以上,理想状态一周三次,每次40分钟以上。
分享一下心得:
1.选择自己能坚持下去的健身方式。我只要一张瑜伽垫就可以,随时可以开始;
2.学习一些理论,了解自己的身体。2023年参加了瑜伽教培,在有了理论知识、更了解身体后,见效更快,正向反馈很多,也越来越爱自己的身体,开始喜欢穿露背、露肩、短裙、短裤了哈哈;
3.一天从健身开始,开心一整天。我一般选择早上、上午练,练完吃点东西洗个澡,一天能量都很强,为了这种开心,也有动力坚持;
4.有能分享、会捧场的观众。这个是更及时的反馈,有一点效果就分享给姐妹,夸夸群让健身动力更足,而且大家都在变得越来越好;
5.养成易瘦吃法。2017年半年长胖20斤后,我每次吃饭都按照喝汤→吃蔬菜→吃蛋白→吃脂肪→吃主食的顺序,已经成为习惯,真的很有效!
分享两张这两天运动后的照片吧▼
小瑞瑞:7年前生完娃后,发现低头快要看不到脚尖了,立马决定运动起来。最基础的运动就是跑步,跑了几次发现自己水平不错。然后每周二四六、每次13公里的夜跑就开始了,一年2000公里的目标咬牙扛了下来,国内大大小小马拉松也跑下来了。
身体健康的同时心灵也得到了净化,一路跑来看了很多风景,收获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最重要的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节奏,坚持下去就可以了,配速成绩啥的不要勉强。
我体重一直没有变化,但是状态很不一样,感觉近几年省了很多医药费,全搭到运动装备里了。不过面相有点显老了,运动还是要适量。▼
苏芬:35岁后,代谢很慢,精神状态不好,整天没有劲。规律健身8个月,一周5次,周六周日休息,现在的身材有线条,更挺拔有力量,很喜欢,重要的是精神状态好很多。
不过,健身真的很苦,要就是找到合适的教练,和教练沟通达成一致。同时也要接纳自己的身材,每个人先天基因不一样,健身为的是让自己的优点放大。
最后提醒一下,安全和健康第一,不盲目追求大重量,精准练习很重要。2020.11 vs 2025.04▼
不是每个朋友都适合大强度的运动,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每天多走走路,打打八段锦,其实也不错——
岸芷汀兰:肯定有很多漂亮姐妹说健身的好处,那我来说说负面影响吧。
几年前我也开始了运动,我其实讨厌运动,也不觉得这能分泌多巴胺,从中感受不到快乐。
后来找到了Jo姐,感觉跳操很有趣,能坚持下去,强度不大,每周大概3-4次,每次30-50分钟,几个月之后我腰围小了一圈,还没开心多久,我大姨妈不正常了。
其实就像大夫说的,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运动,实际上,它也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紊乱进而引发焦虑。对有些人来说,快走,做八段锦,骑车,散步,爬楼梯,已经就算是运动了。
所以我想说的是,动肯定是有好处的,前提是找到合适自己的那种“动”法。从少坐开始,找到最舒服的方式,才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健康。
黎贝卡的话:
大家的分享太热情,我今天就不多说了,其他的投稿我们会放到读者分享里 。
想起之前分享过的、 项飚老师说的: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我们普通人要有自己的“大后方”,而 我们的大后方就是吃喝拉撒睡 ,这些最基本的事直接影响 人的生态系统(身心灵) 。
分享这篇是希望我们都能变得更有活力,或者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加对生活的掌控感,但看完也别产生身材焦虑,能让自己更健康舒服的,就是好的生活方式。
今天就到这。
祝大家都能越来越接近理想的生活方式,晚安:)
编辑:小佳
统筹:Meow
投稿人保证对其投递的内容,享有合法权益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若涉及他人权利的稿件,投稿人须保证已获得当事人授权。投稿即代表同意将除署名权之外的权利授予黎贝卡工作室旗下账号,黎贝卡工作室能够修改、发表投稿内容,发表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公众号、微博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