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头对决”。4月10日,京东以“百亿补贴”高调杀入外卖市场,短短40天订单量突破百万单,矛头直指美团的“现金牛”业务;而美团则凭借多年积累的本地生活生态,以防守反击姿态应对这场关乎未来十年零售格局的战役。这场较量不仅是两家巨头的存量博弈,更揭示了即时零售从“闪电战”转向“持久战”的行业趋势。
京东“闪电突袭”:百亿补贴+零佣金撬动市场
4月10日,京东外卖宣布启动“百亿补贴”,次日8点正式上线。这一策略被外界视为京东对美团的“总攻冲锋号”。补贴覆盖北上广深等39个核心城市,用户下单可享满减、免配送费等优惠,部分爆款餐品价格甚至低于堂食。为吸引商家,京东推出“全年免佣金”政策,仅收取与美团持平的配送服务费。数据显示,京东外卖上线首周订单量激增,部分连锁餐饮品牌如库迪咖啡的单店日均订单量已接近美团水平。
京东的野心不止于外卖。其核心逻辑是通过高频的外卖业务带动即时零售全品类增长。京东APP首页的“秒送”入口已整合外卖、生鲜、日百等即时配送服务,试图将用户从“点外卖”延伸至“买万物”。这一布局依托京东物流旗下达达集团的即时配送网络,但挑战在于如何将传统“次日达”的仓储体系改造为“分钟级”履约能力。
美团“以守为攻”:生态壁垒与下沉市场双线防御
面对京东的攻势,美团展现出本地生活“霸主”的韧性。一方面,美团闪购持续扩大非餐品类优势,2024年Q4日均单量达1800万单,同比增长近40%;另一方面,美团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强化内容营销能力,在短视频、直播等领域与抖音展开流量争夺,同时加码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市场。
美团的护城河在于其成熟的商家生态与配送网络。截至2024年底,美团合作商家超1000万家,骑手规模达600万人,覆盖全国2800个县区。此外,美团通过“神枪手”系统优化算法,将平均配送时长压缩至28分钟,较京东外卖的35分钟更具效率优势。
持久战逻辑:补贴难换用户忠诚,供应链与心智成决胜关键
尽管京东的“百亿补贴”短期内吸引了价格敏感型用户,但行业普遍认为,即时零售的胜负关键在于长期投入能力与用户心智占领。
供应链改造是京东的“生死线”。京东需将传统电商的“中心仓”模式升级为“前置仓+即时配送”体系,这一过程涉及数千个网点的重建与数万骑手的招募,成本高达日均1亿元。而美团凭借“餐饮外卖—即时零售”的协同效应,已实现仓储与运力的动态平衡,边际成本更低。
用户习惯迁移则是另一大难点。美团占据67.4%的外卖市场份额,消费者对“黄色骑手”的认知根深蒂固。京东若想打破这一惯性,需通过差异化服务建立新心智,例如主打“品质堂食商家”和全链条食安溯源,但其目前合作商家多为连锁品牌,难以满足大众化需求。
行业影响:从“零和博弈”到价值重构
这场战役正在重塑即时零售的商业逻辑。对商家而言,京东的低佣金政策(综合费率10%,低于美团的15%-25%)带来了短期红利,但长期仍需权衡流量规模与利润空间;对消费者,竞争促使服务升级,例如美团试点“超时赔付”和京东推出“慢必赔”;对行业,即时零售的边界从餐饮、生鲜向3C数码、美妆等品类扩展,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专家视角:持久战无捷径,生态协同决定终局
中国零售协会专家王磊指出:“即时零售的本质是‘物流+流量’的协同竞赛。京东的挑战在于如何将电商基因与即时配送融合,而美团需证明其能突破‘送餐’标签,成为全品类零售平台。” 达达集团前高管则坦言:“这场战役没有速胜者,至少需要3-5年沉淀。”
可以预见,2025年将成为即时零售的分水岭。京东的激进扩张与美团的生态防御,最终将推动行业从粗放补贴走向效率与体验的深度竞争。而无论胜负,消费者都将是这场“持久战”的受益者——更快的配送、更优的价格、更好的服务,正在重新定义“即时”的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