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苗木病虫害频发,专家建议综合防控措施
基金项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科技计划项目( LGS202401 ) ;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 23CXNA0015 )资助。
重亚军等
苗木是果树种植成功的重要基础, 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桃树的生长和高产优质高效 。 如何应用桃苗木标准化的繁育技术已经成为广大育苗户密切关注的话题 。 苗圃中的苗木,多半处于幼苗生长期,抵御病虫害能力弱,一旦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会严重影响苗木产量和质量, 给苗木的生长和成活造成不良影响。 带有病虫害的苗木如果检疫不严被带出苗圃,会导致一些病虫害蔓延, 对生产和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做好苗圃和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苗圃内苗木的正常生长,保证苗木的质量,减少经济损失,为产业发展提供良种健苗保障。
1 桃苗木病虫害的特点
根部病虫害隐蔽性强: 桃苗木根部土壤中的病虫害,隐蔽性强,不易被发现,稍不注意就会引起大暴发,造成苗木重大损失。 如桃根结线虫、疫病以及蛴螬、蝼蛄等,这些病虫害在圃地易发生,往往不易被发现,防控不当会造成苗木经济损失。
繁殖、传播迅速:苗圃地的苗木种植密度大,有利于病虫害的传播。 苗圃地病虫害大多在具备繁殖传播条件时会迅速繁殖和扩散,一旦大量发生,防控难度加大,成圃内苗木病虫害发生危害严重。如介壳虫一般一年发生 1~7 代,螨类则能发生 10 代以上,螨类在高温干燥的苗木迅速生长季节容易暴发成灾,使得防治工作更加困难。
危害、损失严重:桃苗圃地蚜虫、细菌性穿孔病、桃疮痂病、桃炭疽病以及蛴螬、地老虎、蝼蛄等易发生,且蔓延速度快,常造成苗木生长受到抑制、早期落叶、缺苗断垄等现象,严重时苗木大面积死亡,对苗木产量、质量造成很大影响,造成经济损失。
重茬地不宜育苗: 桃树的栽植连作障碍比一般果树都严重。 主要原因是种植桃树后土壤微生态失衡,桃树残根及根系分泌大量的化感物质,这些物质主要为甲醛、氢氰酸等毒害物质,对苗木的生长发育有着很强的抑制作用。还有土壤中的病原菌及线虫等的危害也能造成连作障碍。 因此桃树忌重茬地育苗。
2 桃苗木病虫害防控现状
防治对象不清楚: 育苗户是否了解和掌握桃树苗木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为害特点, 直接影响着桃苗木繁育工作的成效。在生产中,管理人员能否及时发现病虫害, 能否在第一时间采取最佳的防控措施等都是做好苗木繁育工作的前提。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育苗管理人员对病虫害缺乏了解, 只对一些常见的病虫害了解较多, 而对一些不常见的病虫害知之甚少,当不熟悉的病虫害发生时,就很难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常会导致苗圃遭受损失 。
防控措施不当:在桃苗木繁育的整个环节,提前预判病虫害的发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对于当地普遍发生主要病虫害在其暴发前加以有效防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防控效果。如根据本地常见病虫害的发生期进行预判, 在发生初期采取倒茬轮作、 土壤消毒或是在圃地间作趋避植物等方式,均能起到对病虫害早期预防预控的效果。对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不了解,采取的方法措施不当,防控时期不科学,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同时会对苗木的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不利于苗木的高质、高效生产。
3 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控
针对桃苗圃病虫害的发生, 应首先掌握苗圃地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及为害特征,采取以预防为主、多种防控措施并举的综合防控, 有效地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造成危害, 将苗圃地内病虫害控制在早期阶段,实现苗木繁育效率、效益的最大化。据调查,立枯病、流胶病、细菌性穿孔病、炭疽病、根瘤病、线虫病、茎腐病、 根腐病等是桃苗木生产中比较常见且发生较重的几种病害,而为害桃苗的虫害主要以蚜虫、梨小食心虫、红蜘蛛、蛴螬、蝼蛄和地老虎等为主。
立枯病 : 引起桃苗木立枯病的病原有侵染性病原和非侵染性病原两种。 侵染性病原是引起苗木立枯病的主要原因。防控苗木立枯病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和排水条件良好的砂壤土地作为苗圃地;二是选择当年成熟、种仁饱满、无污染、特征较为一致的种核为种子,播种前以多菌灵和五氯硝基苯混合剂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或是使用经隔冬埋藏处理的种子; 三是加强苗期管理,根据苗圃地墒情适时灌溉,以少量多次为宜;施肥多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 四是当苗圃内湿度过大时, 用 70% 敌磺钠可溶粉剂 800~1 000 倍液或30% 恶霉灵水剂 1 000 倍液浇灌苗木至根茎部位。
流胶病 : 流胶病在桃树苗木上表现为枝干有皮孔流胶和伤口流胶,病重时全株衰弱,最后枯死。 育苗时应选择背风向阳、 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地块为苗圃地,并注意开沟排涝,增施有机肥及磷、钾和中微量元素肥料,合理规划育苗密度,增强苗木长势。加强苗圃地管理,避免苗木机械损伤,及时清理感病植株。对于发病重的苗圃地,在苗木生长关键时期的5 — 6 月,喷洒 25% 氯溴异氰尿酸 1 000 倍液或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 1 000 倍液, 每 15 天喷 1 次,连续 3~4 次,可有效防控苗木流胶病的发生。
细菌性穿孔病 :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是一种蔓延非常快的桃树病害,一般在 5 月上旬开始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也会为害枝干。叶片发病时叶脉处初生水渍状小斑点,严重时导致早期落叶。 苗木染病后,会在当年嫩枝上产生水渍状紫褐色斑点, 斑多时可使枝条枯死。 生产中应加强苗圃管理,注意排水,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规划种植密度,使苗圃地通风透光,提高苗木长势,增强其抗病力,及时清除苗圃内枯枝杂草,保持圃地干净,减轻病害发生。发病严重时可喷洒中生菌素或噻唑锌进行防治。
桃树根瘤病:桃苗木感病后,会在根部或枝干基部增生大小不一的肿瘤,肿瘤体初为乳白色,后变成褐色,表面粗糙,木质化坚硬,严重影响着苗木的生长。 桃树根瘤病在黏重、排水不良的土壤发病重,根部伤口越多发病重,一般劈接法比芽接法发病重。如发现有苗木感染病菌, 应在起苗和耕作环节及时捡拾圃地内的残根或瘤块,并带出圃地烧毁,对圃地采用硫酸亚铁或硫磺粉 5~15 kg/hm 2 进行消毒处理。也可在育苗时选用 K84 菌剂对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可有效减轻苗木根瘤病的发生。
炭疽病:炭疽病主要为害桃苗的叶片和新梢。一般在 5 月前后遇连续阴雨天发病较重。在低温、高湿环境易发病。苗圃管理粗放、种植过密、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等均有利于发病。 生产中苗圃地应远离病原地,清除苗圃地病梢、枯死枝,清扫落叶和地面病残体深埋于施肥坑内。 前一年发病重的苗圃在发芽前细致喷洒 5 波美度石硫合剂 + 五氯酚钠 100 倍液,消灭越冬病菌。 生长季节发病初期可用 25% 拢总好(咪鲜胺 + 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 800 ~1 000 倍液防治,连喷 3~4 次,每 7~10 天喷 1 次。
根腐病:根腐病在幼苗期常见,病菌常从桃苗的侧根、须根处侵染,直至主根,发病后会导致苗木根皮部腐烂萎缩,引起叶片萎蔫,苗茎干缩,直至整株死亡。苗圃地应避开重茬、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地块,并保持圃地通风透光及土壤疏松,防止圃地积水。 加强地下害虫防治,减少苗木根部伤口,避免病菌侵染。 合理规划育苗密度,作好间苗,保持圃地通风透光和适当干燥。当苗圃地发现病株时应及时拔掉烧毁, 也可用青枯立克 150 倍液 + 大蒜油1 000 倍液 + 沃丰素 600 倍液进行灌根杀菌, 重点灌苗木的毛细根区域,然后喷施叶面肥,补充营养。
桃茎腐病:桃茎腐病是苗木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桃苗、幼树和成年树根颈部。 病菌侵入苗茎后,发生褐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引起茎部腐烂,呈猝倒状。 在 7 月前后,遇连续降雨和持续高温,使苗木茎部灼伤变褐色, 内皮层组织腐烂, 逐渐扩展致根部, 叶片逐渐死亡下垂。 生产中选择排水条件好的砂壤土地块, 还应在苗圃管理环节尽可能减少苗木根茎部伤口,以减轻茎腐病的发生为害。苗圃发病后可用 58%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800~1 000 倍液,或40% 三乙膦酸铝 300 倍液灌根防控。
根结线虫病:桃苗木发生根结线虫后,会在苗木须根上产生许多大小不一的瘤状物(虫瘿),并进一步刺激根部增生,形成肿瘤,直至根部腐烂;与此同时, 造成的伤口还有利于其他病原菌和微生物的入侵为害。 发病植株的主根短,侧根和须根少,影响了根对水肥的吸收,造成苗木生长发育受阻。苗圃地发生线虫病时, 可对圃地地面喷雾 2 000~3 000 倍液的 1.8% 阿维菌素乳油 1 mL /m 2 , 然后用钉耙混土。也可施用石灰氮、 3% 米乐尔颗粒剂 ( 1.5~2.0 kg/667 m 2 )或 20% 益收宝颗粒剂( 20 g/m 2 )等,杀死土壤中的根结线虫。 对根结线虫发病重的地块应实行轮作,间隔期 2~3 年。
蚜虫:桃树蚜虫发生时会密集在植株的嫩梢、叶片、嫩茎以及花蕾的顶芽上吸取汁液,进而引起桃树叶片卷曲、苍白、畸形,严重的时候会大量脱落。针对桃苗圃地蚜虫的防治, 建议要采用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但也不能忽视生物防治措施。 秋冬季节清除圃内的枯枝落叶。 加强肥水管理,增强苗木抵抗力。 春夏季蚜虫大发生时, 可以喷洒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 000 倍液、啶虫脒 2 500 倍液或者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
梨小食心虫 : 梨小食心虫在桃苗木上主要危害幼嫩新梢,造成苗木断头。 在桃树育苗过程中,苗圃地应避开混栽果园区域,加强圃地肥水管理,增强苗木长势。 生长季一旦发现圃内新梢尖端叶片变色萎蔫时,应立即剪去新梢,深埋处理,生产中可在苗圃内悬挂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捕器诱杀雄蛾, 一般每667 m 2 悬挂诱芯 8~10 粒为宜, 同时对梨小食心虫的成虫发生进行监测,当各代成虫高峰期过后的 5~7 天时,喷 25% 灭幼脲悬浮剂 1 500 倍液、 10 % 氯氰菊酯乳油 2 000 倍液或 1.8 % 阿维菌素乳油 3 000倍液进行防治。
红蜘蛛:红蜘蛛主要危害桃苗的叶和茎等,吸取茎叶汁液,使受害部位水分减少,表现失绿变白,叶片卷曲发黄。天气炎热干旱,连日晴热无雨的条件下发病严重。 在苗木生产中,苗圃内应定期浇水,有目的地降低田间温度, 增加湿度, 人为减缓其繁殖速度。 平时应注意观察, 发现苗圃内桃苗叶片颜色异常时,应仔细检查叶背,当较多叶片发生虫情时应及早喷药。 可选用 10% 杀螨霉素乳油 1 000 倍液、 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 1 500~2 000 倍液或 25% 三唑锡可湿性粉剂 1 000~1 500 倍液进行防治。
蛴螬:蛴螬是小青花金龟、白星花金龟、铜绿丽金龟、 华北大黑鳃金龟以及苹毛金龟子等金龟类害虫幼虫的统称,类型多样。幼虫在地下取食苗木的根部,苗木受到蛴螬啃食后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在圃地管理环节应及时清理圃内杂草, 多施用腐熟有机肥,在播种前每 667 m 2 用 3% 敌百虫粉剂 1.5~2.5 kg或 3% 呋喃丹颗粒剂 2.5 kg , 加细土 25~50 kg 混合拌匀后,均匀撒于地表,整地杀虫。 同时可结合在圃地周围或行间间种蓖麻诱杀毒害成虫, 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其盛发期捕杀、在幼虫活动时适时翻土、在成虫羽化期用黑光灯进行诱杀、并在出苗后用 40%甲基辛硫磷 1 500~2 000 倍液浇灌圃地, 可对蛴螬进行有效防控。
蝼蛄: 蝼蛄的成虫和若虫啃食幼苗的根部和嫩茎,导致幼苗的根系和嫩茎受损,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过程受到阻碍,最终使得幼苗死亡。生产中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深耕和中耕圃地也能减轻蝼蛄的危害。 其次,在圃地周围栽植杨树、刺槐等防风林,招引黄鹂、喜鹊、红尾伯劳等益鸟扑食。 再次,在播种时使用 0.5 kg 的 50% 辛硫磷乳油拌种 100 kg ,再进行播种,出苗后圃内若发现蝼蛄,可用 50% 辛硫磷 1 000 倍液或 80 % 敌百虫 1 000 倍液进行灌根,均能起到良好防控效果。
地老虎:地老虎类以幼虫咬食苗木根茎部,造成缺苗断垄。地老虎幼虫喜欢在夜间活动,经常咬断桃苗的根茎、枝条和主茎,对苗木的伤害极大。 生产中应及时清除苗圃地杂草,创造不利于其产卵的环境。当圃地出现地老虎幼虫时应先喷药后除草, 在其大量发生期,可对圃地进行大水灌溉,淹死土壤中的部分地老虎,并迫使其外逃,进行人工捕杀。 此外可利用地老虎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 对圃地在清晨进行翻土,杀死部分幼虫。 也可在发生期对 苗木和地面仔细喷洒具有胃毒和触杀双重作用的 80% 敌百虫 1 000 倍液或 50% 辛硫磷1 000 倍液,对地老虎幼虫进行防治。
总之,在桃树苗木繁育过程中重视和加强桃苗圃地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提高苗木质量、保障农林业生产安全、促进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及增强果树抗病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苗木质量关系到果树生长的基础,只有做好苗木病虫害的防控,才能保障苗木质量,促进果树产业健康发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