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城聚,城以人兴。三岛各行各业的无数奋斗者,为了崇明发展而精耕细作,我们陆续推出“我在崇明,蛮好的”系列人物专访,邀请这些奋斗者,讲述属于他们和崇明的故事,敬献每一位参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平凡英雄。
崇明岛的春日午后,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在一群稚嫩的脸庞上。孩子们围坐一圈,中间是一位身着深蓝色外套、笑容清澈的年轻老师。她时而模仿小鸭子的叫声,时而用严肃的语调讲述历史故事,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这是小荧星崇明分校的主持表演课堂,而这位被孩子们唤作“晞晞老师”的韩鑫月,已经来崇明快两年了。从最初被生态岛的静谧吸引,到如今成为社区艺术教育的“星星之火”,她说:“崇明给了我意想不到的舞台,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着。”
从北国到江南
一场与崇明的“双向奔赴”
韩鑫月的故事,始于边城丹东。从小热爱艺术、热爱舞台的她,心中怀揣着对江南水乡的向往,上海这座繁华而又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更是她梦寐以求的地方。然而艺考时,因时间冲突与上海擦肩而过,成了她心底的遗憾。“那时总觉得,上海是座需要踮起脚尖才能触碰的城市。”大学毕业后,这个倔强的东北姑娘通过校园双选会再次与上海相遇——小荧星的录用通知,让她带着忐忑与期待,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初到上海的日子,穿梭于高楼大厦间的韩鑫月,常被快节奏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直到2022年春天,一次偶然的崇明之行,让韩鑫月的命运悄然转折。彼时恰逢小荧星崇明分校成立,她和同事相约踏青。“车过长江大桥,成片的芦苇荡在风中起伏,白鹭掠过水面,田间阿婆提着竹篮慢悠悠走过……”这幅浑然天成的生态画卷,瞬间抚平了她内心的焦躁。2023年6月,她主动申请调往崇明分校,“这里的土地和人都带着温度,我想试试把艺术教育种在更纯粹的地方。”
“情绪树洞”与“蜕变计划”
让每个声音都被听见
在小荧星崇明分校,韩鑫月主要负责4-12岁儿童的主持表演课程。由于上课时间大多集中在双休日,她深知孩子们在繁忙的学习之余需要释放情绪,于是她努力将自己的课堂打造成一个“情绪树洞”。“被弟弟抢了玩具”“不敢和邻居打招呼”“奶奶总让我穿太多”……每节课前10分钟,孩子们可以尽情分享自己的烦恼。很多家长反馈,来到这里后孩子慢慢变得爱表达了,连家庭矛盾都少了。
“12岁之前的孩子正处于语言敏感期,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对于内向或语言能力较弱的孩子,韩鑫月制定了“蜕变计划”。曾有一名5岁男孩因口齿不清被同学嘲笑,上课时总躲在最后一排。韩鑫月发现孩子对童话故事特别敏感,便为其量身定制了学习计划,带他通过吹泡泡练习气息,用镜子观察口型变化,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带动发音练习。三个月后,小男孩在社区的公益演出中流畅朗诵了整首诗歌,台下母亲泪光闪烁的模样让韩鑫月记忆犹新。“教育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种。”韩鑫月说。
“破茧成声”
从课堂辩论到社会观察
“学说话,说好话,孩子们需要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韩鑫月经常在课堂上引入历史故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主持表演不仅仅是站在舞台上讲故事、诵典故,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对社会的关注。”在韩鑫月的课堂上,新闻播报模拟成为了孩子们最期待的部分。她会选取近期的时事热点,或者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大家进行模拟播报。
有一次一个孩子在播报完关于垃圾分类的新闻后,即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垃圾分类很重要,它能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美好。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这番话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也让韩鑫月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
舞台上的绽放
孩子们的高光时刻
去年12月,上海广播电视台东视演播剧场的聚光灯下,小荧星崇明分校的孩子们完成了历史性首秀。在这场汇聚27所分校的冬季国际少儿艺术节上,来自崇明的孩子们带来了戏剧表演、歌舞、主持、芭蕾等6个原创节目,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表演能够如此成功,离不开孩子们两年来打下的扎实基本功,也离不开为了演出将近两个月的辛苦排练。”小荧星崇明分校负责人林海说,“在孩子、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收获了快乐和成长。”韩鑫月老师作为演出的负责人之一,从节目编排到服装设计,从舞台布置到音乐制作,每一个细节她都亲自把关。
排练的日子里,困难接踵而至。孩子们年纪小,注意力难以集中,一个简单的动作可能要反复练习几十遍。长时间的排练让孩子们感到疲惫不堪,有的孩子开始闹情绪,甚至想要放弃。韩鑫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韩鑫月一边安慰着孩子们,一边想尽办法调整排练计划。她连夜设计出“闯关积分卡”,把枯燥的台词练习变成“寻找宝藏”游戏,还邀请家长参与亲子配音。她也会在排练间隙给孩子们讲笑话、做游戏,让他们放松身心;给孩子们准备小零食、小奖品,鼓励大家坚持下去。孩子们逐渐克服了困难,排练进度也越来越顺利。“当看到孩子们在后台自发对台词、悄悄练习表情管理时,我知道所有的坚持都值了。”韩鑫月笑着说。
热心公益
传递艺术之光
除了日常教学工作,参加各种社区公益活动是韩鑫月来崇明一直坚持做的事情,她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感受主持表演的魅力。去年3月,她代表小荧星崇明分校参与了第十届语言类艺术大赛公益课指导课活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参赛选手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7月1日,她带领学员顾梓林参加东江社区“最好家住在东江,歌颂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活动。在韩鑫月的悉心指导下,学员顾梓林朗诵的《活力东江-我们共同的家园》声情并茂,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7月8日,她又来到小城书亭开展公益课,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体验。小荧星崇明分校负责人林海告诉记者,只要校区有公益课程,韩鑫月总是会第一时间报名。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鑫月越来越喜欢崇明这片土地。她感受到了校区良好的氛围和温暖的人情味,也在这里得到了锻炼和发展。问及为何选择留在崇明,韩鑫月从手机里翻出一张照片,暮色中的东滩湿地,孩子们举着自制的话筒,对着成群候鸟即兴解说。“在市区,家长常问‘多久能考级’;在这里,他们会说‘孩子今天主动给游客讲崇明历史了’。”这种对教育本质的共识,让她能沉下心来打磨课程。
关于未来,韩鑫月的计划带着鲜明的“崇明烙印”。她想搭一个“流动艺术站”,用帐篷课堂把表演训练带到田间地头;计划挖掘崇明山歌元素,编排儿童音乐剧;还梦想组建跨年龄段的“生态解说团”,让孩子们为游客讲述家乡故事。“有人觉得留在岛上是放弃更大舞台,但我觉得,真正的教育恰恰需要这样的土壤——离土地近些,离人心近些。”
记者:秦浩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焦倩倩
责编:李琳、顾佳丽
给我点赞和推荐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