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宗教劝导人要心存善念,不要用恶意来揣度别人。为什么要心存善念?
人看待外界事物的时候,会把主观意识投射到外界事物中去。可以说,人看到的外界世界是一种高度主观化的世界,经过了主观意识的加工。人看到的东西是善的,证明自己的心态是善的;人看到的东西是恶的,证明自己的心态是恶的。苏东坡和佛印斗禅机,佛印说苏东坡像一尊佛,而苏东坡说佛印像一泡粪。佛印笑而不语,并没有反驳。过了一天,苏东坡想不通,来找佛印伦理。佛印说:“心中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我心中有佛,看到苏学士就是一尊佛。苏学士看我像一泡粪,那么苏学士的心中……”没等佛印说完,苏东坡哈哈大笑,承认自己输了。人不能心存恶念,不能总是出口成脏,不能总是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别人。倘若人人都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别人,心存恶念,那么社会将会变得礼崩乐坏。人看待外界事物要心存善念,其实是对自己生存善念,对自己善良。有人说诗歌和散文能够营养心灵,主要还是诗歌和散文写得比较优雅,对外界事物有一种审美情绪,可以让人在这种审美情趣中获得精神的营养。倘若人们每天都在读批判性的杂文,读多了以后就会愤愤不平,甚至每天都看不惯这个,瞧不上那个,最终会进入自己的恶劣情绪之中。当然,杂文中的理性还是人们应该具备的,杂文的批判属性也是人们应该认识的。心存善念就是对自己善良,对自身的精神主体进行善的关照,当然也就变得比较和蔼可亲了,人际关系也就和顺了,生活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主流意识形态方面要求人们心存善念,要人们从积极的方面看问题,看到事物发展的正能量,而不要总是从消极的方面看问题。社会发展需要每一个人贡献自己的力量,需要人们保持青春活力,尤其要积极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去,而不能躺平了,更不能总是啃老。心存善念的人会从大方面着眼,会看到社会的发展,看到每一个人善良的内心,同时也发现自己的善良。心存善念的人会看到事物发展的积极方面,因为他们的人生观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他们会在事物发展方面贡献力量,努力促成新事物的发展,而不会被旧事物阻拦,即便遇到了挫折和磨难,也会勇敢地战胜,而不是一味逃避。倘若有人生存恶念,就总是用恶意来揣度别人,凡事往坏处想,而不会往好处想,往往容易误解别人,甚至因此交不到一个好朋友。善良是人的一种天性,虽然人生下来无所谓善恶,但经过社会化训练以后,人的善良应该保存下来,或者说人应该被驯化出善良的品性。与人为善就是对自己友好,因为人不可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社会中,也要有自己的工作,挣钱养活自己。在社会大分工形成以后,人们在社会上形成了分工协作的态势,会互相依靠,互相帮忙。在这种状态下,每一个人都要心存善念,理解别人,倾听别人,当然也就获得了别人的理解,增强了团结协作的能力,最终共同完成一些社会工作,挣钱养活自己,有的还能挣很多钱,走向致富的道路。
心存善念的人本身就是积极的,因为他们总是把事情想得理想化,觉得每一个人都是善良的,虽然这种想法有失偏颇,但并不能用恶意来揣度每一个人。当然,心存善念的人并不一定是完全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有防人之心,有自己做事的底线,叫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还有的秉承“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理念,说话办事中规中矩,并不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全都说出去。他们怀着一片善良之心,用博爱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看待他人,同时小心翼翼地做人,而不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全都告诉别人。只要心存善念就够了,没必要非得“全抛一片心”。清纯善良的人是悲悯的人,而悲悯是人类共有的感情,看到乞丐要饭就感觉到乞丐很痛苦,施舍一点钱财或食物给他,算是一种善良的表现;看到流浪猫、狗比较可怜,就会拿食物喂它们,甚至会收养它们。心存善念的人会觉得痛苦中的人比较可怜,而且感同身受,就要适当援手。倘若每个人都这样,世界将会变得很美好。但分明有心存恶念的人,有碰瓷的人,有讹诈的人,弄得很多心存善良的人不敢表达善良,不敢帮助别人,最终败坏了社会风气,而正义在这方面往往缺席。
即便如此,很多人仍然会心存善念,因为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养成了善良的性格。心存善念,看什么都是好的,是善的,而心存恶念看什么都是恶的。就像禅师所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心存善念,人就活在天堂里,心存恶念,人就活在地狱里。人怎样看待世界,要靠自己选择,他人似乎不能决定。心存善念还是心存恶念,和人的成长有关系,和人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关系,和一些人和事的刺激有关系。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被蛇咬之后,人的意识就受到了强烈的刺激,看到井绳就以为是蛇,其实还是心存恶念。但这样的人并不可能去喜欢蛇,也不可能爱咬过他的蛇。虽然上帝要求人们有博爱的精神,不仅要爱亲戚朋友,而且要爱素不相识的人,甚至要爱自己的敌人,但蛇咬了的人不太可能爱蛇。蛇蝎的本性就是那样毒辣,对于人和动物都是毒辣,而对于自己来说却是天性。就好像佛陀以身饲虎一样,认为自己施舍肉身给老虎是本性,老虎吃肉也是本性,看似大无畏,其实是心存善良的表现,却让后世褒贬不一。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达到上帝的境界,也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达到佛陀的境界,但只要人们心存善念就够了,没必要去斤斤计较,但面对恶人,惩恶即是扬善,没必要畏首畏尾。就像《水浒传》中写的那样,劫富济贫,惩恶扬善,本身就是善良的表现,而对于恶无动于衷,本身就是一种纵容,无形中做了恶的帮凶,本身也是恶的。
心存善念是必要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在善的自我关照中成长,遇到恶的时候,如果有能力惩恶扬善,就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果没有能力惩恶扬善,就要请求有关部门来惩恶扬善,而不要自己逞强。心存善念的人并不是软弱可欺的,而是有自己做人的底线,要维护内心的善良,同时捍卫这个世界的尊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