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4月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了截至2025年2月底的最新一期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披露了各国持有美债的详细数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次数据更新截止于特朗普政府宣布"对等关税"政策之前,而4月份的数据则需等到6月中旬才会发布。这份报告不仅展现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对美债的需求变化,更折射出国际资本流动背后的深层逻辑。
从具体数据来看,日本继续稳坐美国"最大海外债主"交椅,2月底持有美债规模达到11259亿美元,单月增持466亿美元;中国大陆以7843亿美元排名第二,较上月增加235亿美元;英国则以7503亿美元的持有量位列第三,环比增长101亿美元。
第四至第十位的开曼群岛、卢森堡、加拿大、比利时、法国、爱尔兰和中国台湾省。值得关注的是,所有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债总额达到8.8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但仅占美国36.3万亿美债总规模的约24.2%,这表明美国本土机构和个人才是美债的主要持有者。
中国作为曾经的美债最大海外持有国,近年来虽持续减持,但广义统计口径下仍居首位。
表面看中国大陆持有7843亿美元,但若将香港(2738亿)和台湾(2948亿)地区的持仓合并计算,总额达1.35万亿美元。
此外,中国在卢森堡和比利时设立的代理账户间接持有美债。这两个国家合计持有8072亿美元的美债,我们无法获得详细的数据代持数据,但即便按最保守的10%比例估算,也有807亿美元属于中国资本,若按20%计算则可达1614亿美元。综合测算,中国实际持有的美债规模可能在1.4万亿至1.6万亿美元之间。
面对如此庞大的持仓,中国为何未将大规模抛售美债作为反制美国贸易战的重要筹码?这背后存在多重现实考量。
首先,美债市场的体量决定了单一持有者的抛售难以产生颠覆性影响。美国当前国债总额超过36万亿美元,哪怕按最宽泛口径统计,中国持有的美债占比也不足4%。假设全部抛售,短期内可能引发市场波动,但长期而言难以动摇美债市场的根本。
何况美联储作为最大的美债持有主体且是美元发行机构,完全有能力吃进中国抛出的任何美债。
其次,经济账本的平衡不容忽视。中国持有的美债是其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债券的购入成本远低于当前面值。若短期内大规模抛售,必然导致美债价格下跌,迫使中国以低于成本价变现,可能造成数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损失。
更深层的战略考量在于,主动抛售美债可能引发国际关系的连锁反应。中国若大规模抛售,将被视为与美国"金融脱钩"的明确信号。在当前国际格局下,多数国家仍倾向于维持与美国的经济联系,此举可能迫使其他国家选边站队,最终导致中国陷入战略孤立。这种自我孤立的后果,显然不符合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战略方向。
综合多方考量,现阶段大举抛售美债实为不智之举。尽管抛售美债可能会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冲击,但却难以对美国经济体系产生实质性、持久性的影响。
同时,大举抛售美债反而会让自身遭受损失。这是因为美债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相对稳定的收益。一旦大规模抛售,可能导致自身资产价值的大幅缩水,进而影响到本国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
此外,这种行为还可能促使美国内外部高度团结,形成难得的统一思想。在面对外部的经济压力时,美国往往会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
只有等待美国自身出现严重问题时,例如美国发生严重金融危机,金融市场崩溃,企业大规模倒闭,失业率飙升,或者两党彻底决裂,导致政治决策陷入僵局,无法有效应对经济困境等情况,才是抛售美债的最佳时机。此时,美债的价值可能会大幅下跌,抛售所带来的损失相对较小,同时也能对美国经济产生更为显著的冲击。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