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辅导一个妹妹申请美国法学院,构思PS的时候我们一起头脑风暴:你过往中有哪些亮眼的经历,你有什么想要诉说的个人声音,那些散落在成长、求学、实习中的细节要怎样串联成一个精彩的故事。
写过留学申请材料的人应该都知道,PS的核心就是讲好你自己的故事,最好能有一个明晰的主题,把过去的经历自然巧妙地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
就像乔布斯说的——connect the dots.
但妹妹当时唉声叹气头都想秃了。
妹妹也很诚恳,“哎呀 我的人生没有什么主线啊,我就是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快毕业了大家都要去实习的啊。”
当然我们最后还是绞尽脑汁从杂乱无章的过往里硬生生梳理出一条逻辑流畅的故事线。这是一种presentation,没办法,也是这个社会看重的一种能力。
但是回过头来,也许是当时妹妹太可爱了,我一直对她生无可恋中略带一丝娇嗔的抱怨声记忆犹新。
“哎呀我的人生没有什么主线啊。”
平心而论,这就是大部分人的人生吧。
我们没能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惊人的天赋,找到那个命中注定的热爱,成长的过程中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不仅如此,当我们回顾过往时,也无法像乔布斯说的那样,清晰地看到那些原以为是浪费的“点”竟意外地逐步连成了“线”。
我不是想批判乔布斯的话,他的话给了那些正在坚持热爱的人穿越漫长低谷期的勇气和希望。
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也是一种hindsight,是一种成功以后倒推的逻辑。
还有多少人没有冲出来,一辈子都没有找到那根能串起珍珠的线呢?
我曾经写过,如果我把创作当成人生的主线,那么我的人生中就没有一秒钟是浪费的。 。
这当然是我真实的想法,这是所有创作者的幸运,但同时,这也是所有创作者的谎言。
因为你就是不可能去书写所有的经历,也不会从所有的经历中得到养分。我之前看过洪常秀的一个采访,他说(大意)好莱坞主流片子是拍故事拍戏剧性,但是他的电影镜头就是要对准“故事”之外大片大片的空白。
他是一位已经获得认可的创作者,所以他才能把这种“无聊”也用起来。
其他创作者呢?以及,从事非创作工作的大部分人呢?
人生的密度其实很低,放眼望去就是大片大片的散乱的日常啊。
春天来临时,妹妹拿到了T14的offer,但是家长综合考虑了国际政治尤其是中美关系后,最后决定在香港和英国之间选择。
收到消息的那一刻我正走在路上,春和景明,鸟语花香,春天真是太好了,怎么过都像在虚度一样。
我突然想,这个春天的下午会对我的人生主线(if i have)产生什么影响呢?
也许是命运齿轮转动的一刻,也许就是毫无影响,实在是无法预料。
但不影响此刻,以及千千万万个类似的此刻,在当下带给我的体验和感受。
也许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比connect the dots更重要的课题是——
允许人生中有一些点,连不起来。
后记:
去年我辅导了两个学生,考虑到付出的精力比较多(因为有责任),今年我自己就不接了。
如果有读者对法学院留学申请感兴趣的,我在这里实名推荐我的好朋友Jinna Liu。她专注于法学院留学申请近十年,过往申请成绩非常亮眼,刚刚过去的申请季也为这一期所有的学生拿到了超出预期的offer。
我跟Jinna一起旅游过,她是个非常细心温柔负责的同伴,在辅导申请的过程中也跟很多申请人建立了长期友谊。
最近她结合多年的申请经验,专门推出了一个留学文书撰写课程(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查看详情),希望能帮助打算DIY申请的朋友、或希望从事这个行业的朋友提供系统化的支持和训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