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3年,林徽因指着北京市副市长吴晗骂道:你算个什么东西?

0
分享至

1953年,北京。

夏日的北京城笼罩在躁动的热浪中,推土机的轰鸣声撕碎了古都的宁静。

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站在永定门城楼下,望着工人们挥动铁镐砸向斑驳的城墙,神情冷峻。不远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怔怔地凝视着这一幕,泪水模糊了双眼。

随着一声巨响,城楼轰然倒塌,砖瓦四溅,仿佛砸碎了这对学者毕生的信仰与心血。



01

北京古城墙始建于元代,历经明清两代扩建,全长约24公里,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古代城防体系之一。

城墙高耸,城门巍峨,承载着八百年历史的沧桑与荣耀。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北京被定为首都,城市现代化需求迫在眉睫。

苏联专家提出以莫斯科为蓝本,将天安门广场扩建为政治中心,而古城墙被视为“阻碍交通的封建残余”。

1953年5月,北京市委向中央请示拆除朝阳门、阜成门城楼及东四、西四牌楼,理由是“改善交通,破除封建象征”。

吴晗作为分管文教的副市长,成为拆除派的核心人物。这位曾以《朱元璋传》闻名的历史学家,,公开宣称:“这些城墙是封建桎梏的象征,必须为新中国的建设让路!”

02



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是中国建筑学的奠基人。他们曾走遍15省190余县,测绘了2000余处古建筑,甚至在抗战时期冒死保护古建资料。

面对拆除令,二人开始了近乎悲壮的抗争。

一开始,梁思成提出“新旧分治”的“梁陈方案”,建议在月坛以西另建行政中心,保留古城原貌,并将城墙改造为“环城立体公园”:城墙上设步道、花池,城楼改作博物馆,护城河引入游船……他描绘道:“夕阳西下时,市民可登城远眺,西山如黛,古城如画。”

遗憾的是,这一方案因“耗资巨大”被否决。林徽因则从美学与文化角度疾呼:“这些建筑是‘土石写成的史书’,拆了便再无重生之日!”

03

在1953年的一场规划会议上,吴晗以“阻碍交通”“象征封建”为由坚持拆除。

林徽因拖着病体出席,她面色苍白,声音嘶哑却字字铿锵:“若因死过人就要拆,故宫早该铲平!你们拆的是真古董,将来盖的只能是假古董!”

吴晗冷笑反驳:“林女士,您这是因循守旧!”林徽因拍案而起:“我侯官林氏满门忠烈,三代人为国捐躯,你吴晗又算什么东西?”



梁思成则在国务院会议上含泪恳求周恩来:“这些城墙是民族的记忆啊!”

04

1953年7月,永定门城楼成为第一座被拆除的城门。

梁思成赶到现场时,工人们正搭起脚手架。他抚摸着城砖喃喃道:“这是明代最好的雕作,晴天时能望见西山落日……”一旁的工程师低声解释:“木构件已腐朽,不得不拆。”梁思成黯然离去,数日闭门痛哭。

林徽因的病情因忧愤加剧。她曾指着吴晗怒斥:“你们必将身败名裂!五十年后,历史会证明你们错了!”



1955年,她带着遗憾离世,临终前对护士说:“我想见思成……有话要说。”然而最后一刻,她未能等到丈夫。

至1969年,北京内城墙基本拆除殆尽。2004年,为“恢复古都风貌”,政府重建永定门城楼。

可正如林徽因预言,新楼虽形似,却失了历史的厚重。一位老工匠叹息:“当年的砖石是‘用糯米灰浆砌筑,刀插不进’,如今的水泥仿品,风吹雨打便开裂。”

尾声

今天的北京,故宫与天坛依然屹立,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可那些消失的城墙与牌楼,如同撕裂的历史拼图,提醒我们:文明的前行,不应以抹去来路为代价。

真正的进步,是让推土机的轰鸣与古砖的叹息,都能在时代的回音壁上找到共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三公子聊社会 incentive-icons
三公子聊社会
娱乐八卦,影视热评,从剧里看见人生
1319文章数 74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