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25,中国芯片打响“并购第一战”

0
分享至

来源: 腾讯科技

3月17日,华大九天发布公告称,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

10天后,同为EDA供应商的概伦电子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收购成都锐成芯微,参与到“并购战争”当中。4月11日,概伦电子再发公告,确认拟重组并全资控股锐成芯微,并同步实现对纳能微的全资收购。

EDA是设计、验证芯片所使用的软件工具,是芯片设计不可或缺的基础工具,被业界称之为“芯片设计之母” ,海外巨头基本都是在不断地并购、洗牌中成长起来。

从业二十年,我是国产EDA产业的见证者,也与华大九天、芯和半导体两家公司的创始人相识。所以打算以一个亲历者的视角,讲讲这场看似突如其来,实则酝酿已久的“国产EDA并购战争”。

先分享一个结论供大家参考—— 并购有利于产业长期健康发展,是巨头成长的必经之路,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残酷的淘汰赛已经开始。 要知道,与大额收购金额相伴的,也包括大范围的人事调整、人员变动,更直白地说就是‘裁员’” 。

01#中国“芯片之母”的前世今生

华大九天成立于2009年,时间不算早,但其核心团队和业务在EDA领域有三十多年传承。

2008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公布,其中包括芯片设计软件,华大九天在这的背景下诞生,并从国企剥离并独立出来。

那时,国内半导体设计公司普遍使用国外工具,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 国外公司从上世纪开始深入高校,在本科生中推广它的设计工具。

面对这种开局,华大九天可以说筚路蓝缕,以模拟电路工具奠定其地位,才逐步发展为国内“一哥”这一地步。

华大九天的核心团队,在上世纪的90年代就研发了中国第一款自主知识产权的 EDA 工具——“熊猫系统”,从行业独行者发展成为带头老大,本土色彩突出。

芯和不一样,其创始团队一开始就具有国际背景,专注仿真、电路等有难度的领域,其创始人一开始就在海外摸爬滚打,先后供职于摩托罗拉、Cadence这样的大公司,也操盘过Neolinear、Physware等初创公司。

也就是说,华大九天和芯和半导体两家公司发展历程、所处的环境风格迥异,但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双方的合并算得上是强强互补。

芯和在封装、系统设计、电路板等领域的工具可以填补华大九天的空白,而芯和则刚刚披露拟于科创板上市,进入辅导期。要知道,在 上市收紧的背景下,从辅导到敲钟,大概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筹备上市和并购双车道是明智之举。

筹备上市与并购双轨,是国际资本市场常见的策略,芯合与华大九天的案子释放了一个信号——双轨并行在国内产业中也显现出来。

如果市场追捧上市公司,那么必然是言必称上市,并购自然无人问津。如果上市困难,并购估值合理,创始团队不执着于控制权,那么并购就是快车道。

一个典型的半导体公司,股权一般是创始团队、投资机构和员工三方面力量, 在上市路迢迢的情况下,投资机构往往希望通过并购这一途径出售套现或者解套。 我亲自参与的项目中,就有2-3轮募资后冲击上市,但由于业绩下滑、上市推迟的情况,最终创始人和投资机构只能以整体出售为主方向。

与海外的产业发展看齐,但也仍然还有差距—— 中国半导体上市公司被收购案例稀少,上市公司壳资源价值高,更多作为收购方出现。美国上市公司之间的直接收购频繁发生 ,如前几年的AMD收购Xilinx,博通拟收购高通。

02#EDA大鱼吃小鱼,不存在蛇吞象

国产EDA公司目前只有三家在A股上市,除了华大九天、概伦电子,还有广立微电子。

未上市的EDA公司有80多家,各家生存现状各不相同——有的实力强劲(如芯和、合见工软),有的则在数个环节有标杆产品,如得到国家大基金加持的鸿芯微纳,也有多家在过去几年得到资本追捧,获得高额募资,在如今的环境下还可以从容不迫。

从我掌握的情况来看, 大部分国内EDA公司的收入刚过1000万大关,面临高昂的运营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直接一点 说,恐怕半数的公司已经接近资金链断裂的临界点。

与上述公司相比,已经上市的概伦电子和华大九天境况就是天差地别,两家都深谙并购之道,自上市后就开始大举战略投资、并购。

2023年,概伦电子收购福州芯智联。2024年,华大九天收购阿卡思控股权。这两个案子都是近两年发生的,不过交易逻辑各不相同。

阿卡斯的验证工具在市场上口碑很好,背后有哈勃、上海科创等机构支持,华大九天收购阿卡斯的估值约3亿人民币,可以有效补充产品线。福州芯智联由于估值不明,估计收购价不高,根据概伦电子公告,对该收购产生的商誉损失计提减值。

这里面也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 已经启动上市甚至是上市撤回的公司,由于经过了资本市场的洗礼,在后续的并购当中,会更受青睐 。

半导体是一个高集中的行业,技术密集、资金密集、赢者通吃,其产业发展史,本身也是一部并购史,这在EDA领域的集中尤为显著——全球范围只有三家大型公司,Synopsys(新思)、Cadence(楷登)和Siemens(西门子),这三家公司基本都是在经历了几十、上百起并购之后,成功突出重围,形成今天三足鼎立的局面。


过去10年Synopsys和Cadence市值变化 来源:GV

并购是EDA工具乃至半导体产业的底色,市场规模有限也是推动公司并购的底层逻辑。

根据SNS Insider的数据,2023年全球EDA市场大概是146亿美元的水平,预测到2032年将会增长至327.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大概9.35%。相比之下,WICA提供的2023年整个半导体市场规模大概是5300亿美元左右,EDA市场规模可见一斑。

根据我们观察到的数据,中国EDA市场大概在100亿元左右,覆盖了前端、后端、模拟等众多细分领域,每个领域都有数家到十几家公司厮杀,而按照行业规律,最终每个细分领域容纳三五家已经是极限。

另外,中国市场目前处于芯片创业退潮期,其中2019年这一批新成立的一部分 设计公司已经举步维艰,而顺利做大的公司受到周期影响也控制成本,这种下游市场的收缩,也会传导至上游供应商,加速EDA软件的并购 。

全球市场规模本身有限,客户也受周期影响在收缩,就算中国市场再大,也不可能长期容纳这么多公司生存,结果只能是优胜劣汰。

以上都是客观因素推动并购, EDA公司要想参与国际竞争,也存在并购的主观需求。

EDA公司处于半导体产业上游,客户遍布半导体产业链,从上游的英伟达、苹果这样的设计公司,到下游的台积电这样的制造公司,都需要配套专用产品,这种全产业链的自研,对于行业龙头公司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EDA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分布,来源:Quartr App

如果想跟欧美巨头争夺客户,并购是扩张的唯一捷径,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前面说,残酷的淘汰赛拉开帷幕的原因。

国产EDA并购加速,还有一个特殊的外部因素——美国的技术封锁。

目前,全球最先进的逻辑芯片已经到2-3纳米制程,但相关EDA工具在这些工艺节点上对中国市场禁运,这就意味着中国的芯片设计公司开发2-3纳米工艺,只能依赖国内工具,然而设计需要全套工具,国内EDA公司受限于自身品类,在2-3纳米节点上无法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只有横向并购扩张才能迅速获得完整产品线,进而抢占高端、先进工艺市场。

客观来说,已经上市的三家中国EDA公司,都是在跨国巨头的夹缝中发展起来的,都在加速推动并购,但都还不具备提供全链条EDA工具的能力,这个事实我们也要认清。

也就是说,中国的芯片设计公司,对海外EDA巨头仍具有依赖性 ,而依赖国外产品,就绕不过“卡脖子”的话题,也就必须警惕知识产权风险。

国外EDA工具价格高昂,那些募资顺利的设计公司,销售刚起步就不得不拿出上千万购买国外EDA工具。规模小一点,资金没有那么充沛的 设计公司会使用盗版产品,不上市可能不会被过度关注,但如果启动IPO,国外EDA巨头们就会前来维权。

过去数年,我有数家芯片设计公司客户顺利上市,其上市前大都收到海外EDA公司的律师函,要求支付使用费。有的的确是使用了盗版,缴费了事;有的则使用的是正版,但超过了许可的范围,例如通过付费获得在五台机器使用软件的许可,实际却在十台机器上使用。 此类上市前发函要钱很常见,中国公司最后都是付款结束。

03#海外巨头的并购“教科书”

EDA国际三强的成长史,本身就是一部并购史。

Synopsys自1986年成立以来发起了数十次并购,一直在持续地扩大产品和业务规模,并购已刻入其基因。 可以说,海外EDA产业,伴随着半导体产业的演进已经发展了数十年,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停下并购的脚步。

2024年1月9日,Cadence宣布完成对Invecas, Inc.的收购。同年10月,西门子收购工业软件公司Altair Engineering。

今年1月16日,Synopsys宣布以350亿美元收购工业软件公司ANSYS,后者提供的仿真软件也用于汽车、航空等领域——这意味着, 在与Cadence等鏖战多年之后,Synopsys开始将业务触角拓展至只有百亿美元级规模的EDA市场之外了。


Synopsys过去近10年收购案,数据截止到2020年 来源:SeekAlpha

EDA巨头的并购扩张,对国产同行来说,就是一本丰富的教科书。

过去7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经过几个周期,行业巨头从自然增长到开疆扩土,都是通过并购实现持续增长,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功穿越周期。

到21世纪,半导体行业步入成熟期,技术飞速进步、供应链全球化、资本投入密集,胜者通吃成为业内常态——光刻机市场ASML一家独大,微处理器英特尔与AMD两强争霸,存储器则是三星、海力士与美光三足鼎立。

千禧年初期,由于资本回报率走低,风险投资大幅下降,半导体公司IPO减少,跨国并购步伐加快 。

到了2011年之后,半导体行业的并购潮一浪高过一浪,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11-2017(第一阶段)、2018年至今(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在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和汽车应用等因素刺激下,半导体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至 2015年前后,因技术成熟、市场饱和,公司增长放缓、成本上涨、利润压缩,行业巨头掀起史无前例的并购潮 ,恩智浦收购飞思卡尔、博通宣布计划收购高通。

第二阶段,中美贸易争端,这一阶段集成电路供应链是扭曲的,芯片产品紧缺。 大争之世,不进则退,行业巨头再次发起巨额并购以增市场份额、以固自身地位 ,英伟达喊出收购ARM,完成收购迈络思,AMD完成对赛灵思的收购,行业再次加速集中。

不过,巨头们的收购也并非畅通无阻。

AMD收购赛灵思,恩智浦收购飞思卡尔,各国监管部门没有为难,最后顺利成交,但是博通收购高通、英伟达收购ARM,这两个交易一旦达成就会造就一家独大的格局,结果都是因为监管审批最终失败。

随着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的兴起,下一轮的产业整合已经开始,OpenAI突出重围,英伟达、台积电成为半导体产业的王者,行业整合和资产剥离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就在刚刚,英特尔折价50%,将10年前收购的Altera业务的股权,其中51%剥离给了银湖资本。

时代大浪淘沙,那些无法进化为巨头的新势力,就是下一个时代的旧势力。

04#国产芯片的资本游戏

2017年以来, 中美经济贸易摩擦聚焦于高科技领域,美国和欧洲对中国半导体公司的海外并购设置了诸多限制,这一阶段中国公司对海外半导体项目的收购,数量直线下降 。反观国内,由于市场规模大、公司分布零散,并购呈现抬头之势。

很多原因我们前面都提到过,像创业热潮消退、中美科技竞争等等因素影响,相关公司估值下滑,部分陷入融资困境,而资本又持观望态度,这类创业公司都是潜在被并购的对象。

另一方面,龙头公司基本都已经顺利上市,且持有大量现金,并购成为补全产业链供应能力的快速通路。

还有一些特殊案例,比如一些 传统公司则希望通过跨界收购半导体资产,来实现业务转型。

概括来说,国内半导体并购最常见的项目类型是上市公司主导收购非上市公司,偶有未上市公司之间的合并,但后者由于估值和资金来源等限制,少有成功。

关于这一轮并购的起始点,业内普遍认为,始于2022年底,判断逻辑在于投资热潮消退,行业周期下行,竞争愈发激烈。但实际上, 到2023年很多公司仍在坚挺,只有零星并购,这一阶段鼓吹并购的很多是金融机构——投资三年后面临退出 ,并购于公司来说可以减少竞争对手,股权重组让投资人也能有退出机会。

表面上,公司大都兴趣盎然,但是在估值上缺少共识,并购后管理权分配也难以达成一致。很多公司硬生生被时间拖垮,一些公司到了不被收购就凋零的处境。

在这个阶段,大家都看到了,大量芯片公司注销,就连 OPPO 这样的行业巨头,也因多种原因关停了旗下哲库芯片的自研业务。

消息面上, 蔚小理自研5nm车用芯片先后流片成功,以及小米传出自研玄戒SoC也即将发布,算是国产芯片寒冬里,设计层面上的一些利好 。当然,我们也要正视这种好消息背后的原因—— 现在竞争的焦点都在AI芯片。

到了2024年,上市公司主导的并购大量涌现,累计超过30起,有的项目成功交割,有的则不欢而散,其中模拟芯片交易最多,如纳芯微收购麦歌恩。

在《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发布之后,半导体并购交易明显增多,2025年第一季度就有20起左右。

尽管公开的并购案例逐渐增多,但与海外并购相比,成功率低得多,其中一半以上最后不能成交,商业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主导,这与海外情况迥异——海外半导体领域的并购,排除受监管拦截的个例,比如美国政府基于反垄断和国家安全审查叫停博通收购高通,其它基本都能顺利完成。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并购,商业相关的影响因素更多集中在收购估值偏差、产品周期与买方匹配、收购后的整合难题等方面 。

前面说过,2020年-2021年投资热潮推动了公司估值提升,只是经过数年沉淀,部分公司到了生死关头,但在这种环境下,创始团队、机构投资者对于收购的估值,都有其利益考量,尤其是不同时间投资公司的股东的成本也不同。

所以,在收购过程中,买方态度大多是边走边看,只要没付款都来得及抽身跑路,成功率很低。

众口难调下,有的并购项目中, 买方给不同股东的估值都有差异,部分股东甚至需要打折出售股权 。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一些特殊的案例——有的标的公司处于亏损状态,而上市公司收购亏损公司,会收到证券监管机构高度关注,这也会带来障碍。

在收购标的产品周期与买方适配性方面,现状不容乐观。部分公司面临客户流失、市场萎缩、产品老化等问题,在并购市场中,这些问题会被买方重点关注。我操作的几个项目,有的由收购100%股权转为小额股权投资,有的则买方干脆放弃交易。

收购后,公司之间怎么整合也是影响并购的关键因素——各方能否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

换句话说,并购不是终点,整合才真正决定成败。管理团队、业务部门、厂房设备、人力资源、客户资源、销售渠道都需要合理整合,被收购领导团队有的留任,有的则拿钱走人。

以个人经验来看, 成功的并购案例虽有,但数量不多;极为失败的并购案例同样较少,更多的是效果平平、差强人意。 交易完成后,有的项目看似成功,但团队和技术难以整合,或者并购带来收入增加利润率反而低了,我的经验里,成功的并购有十之一二就不错了。

在各类并购交易中,收购剥离资产的成功率相对较高。 剥离是半导体公司极为常见的重组方式——左手并购,右手剥离,购买新业务板块,抛售非核心业务,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利润率,是国际公司数十年的套路。

前面我们提到过,英特尔将Altera业务剥离,并将其中51%的股份出售给银湖资本。可见,强如英特尔,也到了不得不剥离资产的时候了。

国内的芯片巨头大都锐意扩张,鲜有主动剥离,苹果供应链公司闻泰科技是个例外。

2025年1月,闻泰科技陆续将其ODM业务转让给立讯精密,市场推测其背后的推手是两家公司共同的大客户苹果公司,以我的经验 ,经过苹果认可的交易,也就是有市场背书,大概率会成功。该交易就是典型的资产剥离交易,卖方退出相关领域,由买方接手 。

闻泰科技在剥离ODM之后,开始基于收购而来的安世半导体,开展半导体业务,即左手并购,右手剥离。

刚刚过去的3月份,我自己也交割了一个半导体剥离项目,国际半导体公司很痛快地将中国大陆和欧洲产线出售给中国公司,退出利润较薄的器件生产,中国公司则借机获得产能和技术,打入部分高端国际市场。当然,该资产包是这家国际公司十年前高价购得,比英特尔还夸张,十年亏掉了90%,这又反映了并购的残酷一面。

举这些例子,也是想表达一个洞察—— 中国公司收购欧美公司剥离的半导体资产,是提速发展的捷径。

将视线拉回10年前,像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这样的机会还比较多,彼时半导体并购也以寻求海外标的为主,通过交易一步到位,这种模式随着国际局势变迁一去不复返。

如果将视线拉回5年前,半导体创业方兴未艾,人人争上市,公司估值奇高,并购难以推行,估值只有通过资本市场消化。

着眼当下,半导体上市公司已有数百家,各个细分领域都有龙头,而众多创业公司估值大幅回落,投资人耐心有限,创始团队态度更加灵活。同时,政策积极鼓励并购,部分金融机构也有意为并购提供融资支持高达80%的交易金额,史无前例。种种迹象显示,中国半导体并购的大时代已然来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韦世豪:每次转会分成,鲁能足校一毛没少拿过

韦世豪:每次转会分成,鲁能足校一毛没少拿过

懂球帝
2025-05-28 16:38:38
明确规定来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可从事这些副业,无需担心查核!

明确规定来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可从事这些副业,无需担心查核!

诗词中国
2025-05-28 12:56:46
男子杀害母亲和女友后带嫂嫂潜逃32年落网:同居嫂嫂成破案突破口,案件尚未宣判

男子杀害母亲和女友后带嫂嫂潜逃32年落网:同居嫂嫂成破案突破口,案件尚未宣判

红星新闻
2025-05-28 15:08:12
突发意外!刘国梁、王励勤:选举国际乒联主席多出了5张投票!

突发意外!刘国梁、王励勤:选举国际乒联主席多出了5张投票!

姩姩有娱呀
2025-05-28 11:25:48
公安局干部被曝开车撞死2岁男童,男童家属:他驾驶证已过期!当地介入处理

公安局干部被曝开车撞死2岁男童,男童家属:他驾驶证已过期!当地介入处理

扬子晚报
2025-05-27 18:21:20
87岁凝聚态物理学家孙鑫逝世,复旦物理学系官网变为黑白色

87岁凝聚态物理学家孙鑫逝世,复旦物理学系官网变为黑白色

澎湃新闻
2025-05-28 17:02:28
印度要求中国道歉,三大死亡威胁喊话中方?中国回应令世界钦佩

印度要求中国道歉,三大死亡威胁喊话中方?中国回应令世界钦佩

说天说地说实事
2025-05-28 17:18:09
最好的防守是进攻!面对疯狂空袭,乌克兰唯有置死地而后生

最好的防守是进攻!面对疯狂空袭,乌克兰唯有置死地而后生

史政先锋
2025-05-28 13:45:42
视频丨白宫:美国需要的是电工、水管工 而不是哈佛研究生

视频丨白宫:美国需要的是电工、水管工 而不是哈佛研究生

环球网资讯
2025-05-28 14:02:20
徐芝文任四川省副省长

徐芝文任四川省副省长

澎湃新闻
2025-05-28 16:12:02
安徽石狮子现身江苏博物馆!文旅局要证明材料,村民晒出铁证。

安徽石狮子现身江苏博物馆!文旅局要证明材料,村民晒出铁证。

趣文说娱
2025-05-28 10:15:18
李嘉诚的反击

李嘉诚的反击

求实处
2025-05-28 00:41:22
中国男子在法国,以2.7亿拍得兔首和鼠首,却拒绝付款:我为什么要付钱?这本来就是我们的!

中国男子在法国,以2.7亿拍得兔首和鼠首,却拒绝付款:我为什么要付钱?这本来就是我们的!

明智家庭教育
2025-05-26 22:24:57
3名“熊孩子”闯入正装修别墅搞破坏 业主:家长带孩子道歉,我回赠了试卷

3名“熊孩子”闯入正装修别墅搞破坏 业主:家长带孩子道歉,我回赠了试卷

红星新闻
2025-05-28 17:59:17
美称已有计划制止大陆对台“军事入侵”,国台办回应

美称已有计划制止大陆对台“军事入侵”,国台办回应

扬子晚报
2025-05-28 11:57:09
外交部答澎湃:中方已实现对海合会国家免签全覆盖

外交部答澎湃:中方已实现对海合会国家免签全覆盖

澎湃新闻
2025-05-28 15:24:32
动力电池自燃将成历史?新国标:明年电池必须“刀枪不入”

动力电池自燃将成历史?新国标:明年电池必须“刀枪不入”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05-28 08:28:06
石家庄铁道大学一学生直播疑遭学院书记殴打,校方回应

石家庄铁道大学一学生直播疑遭学院书记殴打,校方回应

大象新闻
2025-05-28 15:11:08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盐城智通祥被查!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盐城智通祥被查!

鲁中晨报
2025-05-28 15:46:15
泽连斯基:俄军在乌北部集结5万兵力准备发动进攻!德国取消供乌武器射程限制,俄方回应

泽连斯基:俄军在乌北部集结5万兵力准备发动进攻!德国取消供乌武器射程限制,俄方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8 17:37:12
2025-05-28 19:52:49
晨哨网 incentive-icons
晨哨网
中资跨境投资并购第一垂直门户
3058文章数 128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DeepSeek R1完成小版本升级,已可体验

头条要闻

估价超1亿"英之园"被拆 当地曾想没收但当事人不配合

体育要闻

郑钦文势不可挡!近4年3进法网32强

娱乐要闻

19岁荣梓杉和混血美女疑似恋情曝光

财经要闻

74岁王石罕见发声,能为万科做些什么?

汽车要闻

25万级纯电SUV飞坡 特斯拉Model Y来回跳?

态度原创

教育
本地
房产
艺术
公开课

教育要闻

【资讯】第18场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项目教研活动举办

本地新闻

中国最费腿的城市,不止重庆

房产要闻

看完这份数据,你应该对海南楼市有信心!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