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tani konatsu
这周本想找机会,聊聊A股。
但不知道从哪说起。
A股先是反弹,然后又回调。
然后国家队托一把...对着沪深300、上证50等ETF,biubiu地打了几梭子子弹。
硬控了它的走势。
我每天都经历着,先是账户失血,临近收盘又突然嗑药回血的日子...
好几天如一日。
这样行情下,散户朋友都丧失了交易兴趣,成交缩到了1万亿以下。
进入了贤者冷淡期。
目前为止,我的账户已经收复了上周一大跌的所有损失,还赚了点。
可以不用看股票APP,专心在酒店带娃。
现在算啥呢?
「特朗普」真空期吧。
他脱了第一只靴子,打出了对等关税战,把世界地板震荡得不行;
然后大家都在茫然地等待:
会不会有第二只靴子?第二只靴子会是啥?啥时脱呢?
金融市场,不确定性最让人困惑了。
昨天读者问:
黄金这波会涨到多少?
真的难说。
这得看特朗普会有多作妖?现在最拿捏不准的,是这位80岁的精神小伙。
他说:他在等电话,等我们这边电话。
他说:“球已经踢到你们那边了,你们(中国)怎么还不回球呢?”
haha
二
有时候也忍不住想:
这种跌了又涨、涨了又跌回去的日子算啥呢?感觉时间都被玩弄消磨了
A股总这样,起起落落,磨来磨去。
最后很多人都吐槽:
浪费了时间。
A股在3000点拉扯了N年,最大成本是:时间成本。
我倒是会好很多。
因为每过一年,我就收一笔分红钱嘛。企业机器一直在响、每天在赚钱。
那我就能分到钱。
其实,收息股最保底部分是:
时间是值钱的。
持有超过1年还免个税呢。
之前读者说分红没意义,“拿着白菜钱,操着股价波动的心”、“股价一个波动就损失没了,因小失大”
短期这么看是对的。
但它的长处是:时间是值钱的。
假设4%股息的公司,如果稳定分红25年,持仓成本就变成0了。
届时,你手上还攒着这个公司的股票呢。
(而且这还没按复利算呢,假设的是钱拿到就花了,而不是再投资出去)
很多人可能说,你又在吹收息股了。
不是不是。
时间对于成长股,其实有更厉害的意义。
一个股票业绩快速增长,它的股价一定会反应出来的。
10亿利润的公司,如果它用了三年时间,翻倍到了20亿利润。
它的股价会很难停留在原地,翻一倍是理论上的应有涨幅。
甚至有更大惊喜。
因为A股成长股的上涨,往往并不匀速,而是陡峭式地上涨——
短短时间内实现。
有小概率停在原地,但概率不高,不妨耐心等等。
时间对于哪些公司没有意义呢?
对于大量蹭热点、业绩拉胯的公司,时间可能就没啥意义、甚至是负面意义了。
时间久了,它们的遮羞布就越容易被撕下。
三
写到这里,忍不住要写段鸡汤了。
很多人感叹中年艰难:
“35岁失业,60岁才退休...中间漫长的职场真空期怎么办?”
中年人,似乎变得一无是处了。
被嫌弃。
工作难找、薪水大降、身体也变糟,很多事都力不从心。
如果家庭再出现纷争,就容易一秒钟崩溃,破碎一地。
但,值得注意的是——
从35岁,到60岁。
中间有25年的宝贵时间。
能否让这25年的时间资源,发挥出更大复利作用呢?
巴菲特自己都说:“我一生中99%的财富,是在50岁后赚到。”
中年、老年时光,也是蛮重要的理财时期嘛。
当然了。
前提是,有一定原始资金。
这可能需要尽力储蓄。
抠出不必要的花销,将它们转化成适合自己的生息资产。
昨天读者分享生活的秘诀:
“奶茶可以自己用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兑纯牛奶,比例一对一,除了青柑普洱,剩下的都好喝”
还有读者跟贴:
“土豆丝和胡萝卜丝同炒,赛螃蟹”
haha,你看,生活处处有惊喜,不一定要烧钱才能体验。
ps.
当然,我不是提倡刻意的节俭。
只是大家都明白:
自己的幸福感,往往并不挂钩高价消费。
得益于互联网分享、甚至得益于经济下行、得益于通缩。咱们普通人能用少量的投入,就过上丰富生活了。
拆除了幸福、昂贵消费...二者之间的=号。
生活豁然开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