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作家萧雨写《向上管理》的时候,接触过很多中高层领导。
他发现这些“职场大佬”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有点冷”。
交流过程中他们普遍话不多,也很少谈及自己和同事之间的关系。
至于杂七杂八的八卦传闻,就算刻意去问,大佬们也是一问三不知。
起初,萧雨觉得这些人多少有点“职场冷漠症”。
但随着了解的深入他才恍悟,这种冷漠,恰恰是他们在单位安身立命,步步跃迁的安全气囊。
就像心理学家马洛斯说的:
“一个人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何时保持冷漠,它可以帮助你节约能量,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对工作中的人和事“冷处理”,是一种自保,更是一种智慧。
01
工作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
有人向你倾诉烦恼,你不断安慰他,不知不觉间你的心情也变得很差;
同事跟你吐槽,你起初不在意,但听着听着,也开始烦躁不安;
明明和自己没关系的一些事,却能搅扰地自己心绪不宁。
为什么会这样呢?
心理学上,有个“情绪护城河”的概念。
意思是,当我们对他人的负面情绪不设防,自己的生活就容易被他人情绪的洪流冲击,进而崩溃决堤。
工作的负累已经很重了,再背上别人的情绪包袱注定走不远。
不共情抱怨,不附和牢骚,是一种清醒,更是一种远见。
罗振宇分享过一个职场故事。
一位985院校毕业的高材生到公司实习,被安排在客服岗。
他的任务是接听客户的投诉电话,干一些打印资料、送单据、走流程的杂事。
所有人都认定他撑不到实习期结束。
因为当客服每天都要听客户的谩骂抱怨,给团队干杂活,也不免被同事们挑刺儿。
按照规律,这个岗位上的大多数人,坚持不到两周,就变得心浮气躁,负能量满满。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实习生不仅干完了整个实习期,在结束后还主动递交了一份长达30页的文档,内容是客服问题和解决办法。
他完全没有受到干扰,始终保持情绪稳定,智商在线。
这让罗振宇刮目相看,当场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留住这个人才。
后来果然不出预料,这位实习生被高薪留用,成为客服部的负责人。
在单位免不了要和别人打交道,太过决绝地切断与他人的交流自然是不可行的,对此我有一妙招。
你可以在头脑里安装一个“开关”,随时随地提醒自己关闭对外界的关注。
听到同事开始抱怨,你可以找个理由走开,听到大伙一起吐槽,就赶快去找点事做。
任何可能牵扯心神的人和事,就让他们像风一样刮过,不留痕迹。
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只要对他人的情绪冷处理,你就能稳住自己的情绪。
而一旦稳住了自己,也就稳住了工作局面。
02
卡耐基有个叫惠登的朋友,是一家石油公司的销售员。
刚入职时,惠登被分配到偏僻的罗德岛加油站。
这里破烂不堪,设备落后,员工也不思进取,整天混日子。
但惠登有个“金牌员工”的梦,所以从第一天起,就勤勤恳恳干活。
如此格格不入,自然招来很多麻烦。
有同事嘲笑他这是白费功夫,毕竟这么多年,没人提拔罗德岛的加油工;
有人见他从不和大伙一起打牌,就造谣说他是老板的眼线,派来监视大家;
还有人,捕风捉影地说他夜里值班,是为了偷油……
然而无论外界怎么评判,惠登就像榆木疙瘩一样,毫无反应。
他既不生气,也不着急,就那么一个人默默地工作。
一次,一位运营经理来岛上度假。
惠登抓住机会,把他对加油站的改革方案交了上去。
经理一看,发现惠登不仅对设备升级很有思路,还提供了筹资方案和利润测算。
经理将方案发到总部,总部领导在一番讨论后采纳了惠登的方案,并任命他为加油站站长。
后来他将罗德岛加油站扭亏为盈,当他被授予“金牌店长”称号时,曾经的非议与诋毁都变成了赞美与掌声。
作家周国平说:
“一个人把心力全用来评论小事的对错,就没有力气去在乎重要的事情。”
出门工作,遭遇误解、质疑,打压、孤立,再寻常不过。
若一味较劲,急于自证,很可能陷入圈套,令自己焦头烂额。
倒不如不去搭理,先靠实力站稳脚跟。
等做出成绩,那些人和事都会成为无关紧要的背景。
工作其实就是两件事——把事做好,把钱拿到。
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事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有人找茬也好,受人排挤也罢,你不当回事,这事就像没发生一样。
不凑上去计较,不浪费心力周旋,完全冷处理,很多事自己就凉了。
在单位,千万别困在烂人烂事的泥潭,果断抽身,才是上策。
03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合作了超过半个世纪。
在世人眼中,他们是彼此最知心的朋友。
但芒格却说:“我和沃伦在工作时谈论的,是工作、工作,还是工作。”
这是大佬教我们的职场生存法则:在职言职。
单位上班,牢记一点,不要在讲利益的地方谈感情。
这不是职场厚黑学,只是人心难测,人性更是经不起推敲。
想必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你对人掏心掏肺,人家只是把你当免费劳力;你忙着攀交情,别人只是把你当成棋子一枚。
把同事当朋友,交付真心,最后大概率会遍体鳞伤。
心理学家哈丽雅特·布莱克,讲过一位高管的故事。
这位高管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为了和同事打成一片,对人是有求必应。
帮人加班,替人拿包裹,到处打杂,为此牺牲了不少自己的工作时间。
结果年末,她因为考核垫底,受到了上司的斥责,那些平常看起来是朋友的同事,却在私下里嘲笑她。
备受打击之后,她带上了冷漠的面具,不再对同事予取予求。
她职责内的事情积极处理,人情上的请求一概拒绝。
没过多久,她的工作就顺利铺开,还一步步成为高管。
工作的最高境界是:心中只有事,没有人。
事办不好,就算你和所有同事攀上交情,在老板那里也会被一票否决。
到那时,那些称兄道弟的、无话不谈的朋友们,谁能站出来替你说句话?
相反,你若是能扛事,即便在单位没朋友,也不影响你的发展。
上班是来成长自己的,不是来结交朋友的,
所谓同事,不过是在同一个单位共同干事的人而已。
关系上拉开一点距离,感情上冷淡一点,彼此才都有余地。
要懂得“情钱分离”,聪明人不会在赚钱的地方谈感情。
创造苹果商业帝国的乔布斯,在传记作家艾萨克森笔下,是“冷酷无情”“一意孤行”,“冷静到异乎寻常”的形象。
在和乔布斯深度接触之后,艾萨克森如是评价:
那些冷漠而稳定的人,足以胜任任何一种工作。
冷,是强者的行事风格,是极度专注的工作态度。
复杂的职场环境中,人要给自己设置一道自保的屏障。
屏蔽一切不利因素后,我们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心无旁骛地做事。
最终,用“做成的事”,托举起自己的未来。
文末点个赞,与朋友们共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