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体面、社会地位高,这几个词语是大家对高校教师的第一印象。
但这三个词语的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辛酸。
现在的高校教师好像成为了“高危职业”,就自今年以来,就有数位优秀教师出现了早逝的悲剧,这些人才的早逝不仅给高校带来了损失,也给家人带来了无法接受的悲痛。
近日,从北京大学传来了一个噩耗,北京大学42岁的陈昊副教授突然去世。
虽然大家与陈昊副教授素未谋面,只是陌生人,但当大家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感到震惊和痛心。
陈昊是北京大学副教授,来到北京大学任教要求非常高,而陈昊能来到北京大学任职,说明他的学历背景和个人能力都非常出色。
反观陈昊副教授的履历,他在1983年出生,是四川成都人,他本科和博士均毕业于北京大学,其中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是北京大学录取标准最高的学院之一,基本上只有各地的高考状元或高考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才有机会进入到北京大学读书。
- 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在全国和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位列全国第1名,并被评为了A+级学科。
由此大家也可以感觉到陈昊副教授的个人学历含金量非常高,而他在博士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了,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任教,担任讲师,在工作近10年后,晋升为了副教授,同年来到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任职,担任副教授。
陈昊副教授在2021年晋升为副教授,从2021年到现在,他才在北京大学工作了不到四年时间,却突然去世,他的去世对北京大学来说是一笔大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7月初,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举办了第五届“一起来写科技史”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当时陈昊副教授在夏令营欢迎仪式上进行了发言,就北大科技医史系及研究生项目的概况向营员们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在2024年9月,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举行了2024-2025学年迎新暨开学仪式,陈昊副教授也在仪式上进行了发言,对本系的教学和思政工作进行了系统介绍。
从这两次公开露面的照片来看,陈昊老师本人精神状态看起来非常不错,完全就不像身体存在问题的人。
在2024年12月6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全球知识史工作坊:以医学、技术与工艺为中心”系列讲座第一讲于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1901会议室举办。
在会议上,北京大学陈昊老师就知识史中的中心与边缘、知识生产的不平等等议题作出精彩点评并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陈昊老师既然能从北京来到上海参加活动,也意味着他的身体没有什么严重问题,但从去年12月到现在,才过去了半年左右时间,他就突然去世了,让人无法接受。
大家一方面对陈昊老师的去世感到惋惜,一方面也想知道陈昊老师到底是如何去世的?
其实要想知道陈昊老师到底是怎么去世的,可以来看一下他发表论文的数量和时间。
陈昊老师在2001年到2011年期间,在北京大学读书,在2011年到2021年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在2021年到2025年在北京大学任教。
根据现有公开信息可知,他在读博和工作期间,发表了数十篇论文。
读博期间:在2006年发表了一篇,在2007年发表了三篇,在2008年发表了三篇,在2009年发表了一篇,在2011年发表了一篇。
工作期间:在2012年发表了一篇,在2013年发表了五篇,在2014年发表了一篇,在2015年发表了两篇,在2017年发表了一篇,在2018年发表了二篇,在2019年发表了二篇,在2020年发表了二篇,在2021年发表了一篇。
陈昊老师在发表论文的同时,还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出版了专著。
纵观陈昊老师发表论文时间和数量,可以得知基本上每年他都在发表论文,在发表论文的同时还在写专著和书评,如此工作强度真的太大了。
对此有网友认为陈昊老师应该是累倒的。
陈昊老师的去世值得引起高校和学者的重视。希望高校可以减轻学者的学术压力,重视学者的生命健康。同时也希望学者要重视起自己的身体健康,如果没有了身体健康,做任何事都没有意义了。
最好希望陈昊老师可以一路走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