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的三种实战能力:群策群力、随机应变、坚持己见。
群策群力的关键是让团队中的其他人多贡献想法和力量,随机应变的关键是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地进行变通,不过最终还需回归——回归到导演自身以及自身的想法、见解、创意。一旦导演确信自己的决定正确无误,就要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持己见。
在实拍阶段,导演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几乎时时刻刻都要做出决断。从某种意义上说,导演工作就是由这无数个决断组成的。
《蜘蛛侠》里有一句经典台词——“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即“能力愈大,责任越重”。导演作为电影艺术创作的总负责人,他的这无数个“坚持己见”决定了影片整体的艺术质量。
以《我不是潘金莲》的“圆形构图”的确定过程为例。
在筹备期去江西婺源的勘景过程中,导演冯小刚和摄影师罗攀几经讨论,确定下来圆形构图的摄影方案。回到北京后,罗攀发现北京的建筑线条感很强,没法弄成圆形,建议把故事中的北京部分拍成方形构图——“北方为方,南方为圆”。于是,冯小刚决定在《我不是潘金莲》里全片使用圆形画幅和方形画幅。
但接下来质疑声四起。
首先反对的是编剧刘震云,他认为用圆和方会让观众太注重技巧、而忽略小说的文本,他希望小说以内容取胜,而不是形式感。而影片的主要出品方“华谊兄弟”的高层对画幅也比较担心——方形画幅还好,因为《山河故人》《聂隐娘》中都使用过,但圆形构图就太少见了,观众未必能接受。
在这种情况下,冯小刚和罗攀决定先拍个测试片,申请下来的预算是100万。罗攀带着个三十人左右的团队去婺源拍了几段原剧本的节选,目的是看圆形画幅是否合适。在拍摄测试片时,罗攀也发现了拍圆形构图的局限——不能使用摇镜头,因为那样很像用望远镜在看;不能纵向运动、而要跟着人水平运动;不能用长焦和广角,不能俯拍、仰拍,也不能拍特写。
测试片剪好后,最终时长20多分钟,在小范围内进行了放映。看过的人要么反对、要么不发表意见,明确支持的寥寥无几。但冯小刚反复考虑后,决定还是坚持圆形画幅。
影片开机后,对圆形画幅的质疑仍没有停止。拍到一个半月的时候,王中磊带着几个“华谊兄弟”的工作人员来探班,几位工作人员对圆形构图依旧不认可。在小范围的会议上,编剧刘震云依旧明确反对圆形构图,管虎导演认为挺好、但也担心不符合观众的视觉习惯,王中磊则沉默不语。冯小刚因此发了火、摔门而去。此后,对圆形构图的质疑这才停止。
影片上映时,观众对圆形构图反响不一。而冯小刚后来对媒体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他之所以坚持使用圆形画幅,是因为虽然不知道它是不是好的、观众是不是能接受,但他特别害怕自己老了以后会后悔。
再举一个科波拉拍摄《现代启示录》的例子。科波拉的妻子埃莉诺·科波拉拍了一部关于《现代启示录》拍摄过程的纪录片,名叫《 黑暗之心:一个电影人的启示录》。通过这部纪录片,能看到一位伟大的导演如何以超凡的意志坚持己见完成一部伟大的电影——《教父》《教父2》上映后,科波拉成为了好莱坞的新贵。他片约不断,却决定要拍不被看好的《现代启示录》。
好莱坞所有的制片厂都拒绝投资这部越战题材的片子,于是科波拉决定自己投资,他想尽各种办法弄来了将近一千多万美金。因为考虑到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科波拉决定在地貌特征等和越南高度相似的菲律宾进行拍摄。他找到菲律宾的国王,国王答应菲律宾的空军在空闲时参与拍摄——当然需要付费,而且费用不菲。
开机三星期后,科波拉对饰演过《穷街陋巷》等影片的男一号哈维·凯特尔的表演不满意,决定换掉他,换成了马丁·希恩,于是之前的拍摄内容需要全部重拍。那时的菲律宾依旧战乱不断,参与拍摄的军方的直升飞机、飞行员经常刚完成一条镜头,就被上级调去参加战斗。这种情况下,剧组所能做的只有等待、甚至重拍。没多久,雨季到了,台风袭来,搭建好的场景有一大半都被摧毁,损失将近200万美金。科波拉只好决定让剧组停拍近两个月,回美国稍作休整。
重新开机后,男一号马丁·希恩心脏病突发、几乎丧命,只得离开剧组休养。科波拉决定坚持继续拍,用替身代替男一号,回头再补拍近景。一个月左右后,马丁·希恩终于重回剧组......经历了这一生死插曲,马丁对死亡有了全新的认知,因此对威拉德这名以终结他人生命作为使命的角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而因为拍摄时间一再推后,马龙·白兰度在收取了剧组支付的100万美元的定金后让律师联系科波拉,说因为拍摄时间变动他无法出演,甚至不打算退回已经拿到手的100万美金。当然,最终马龙·白兰度还是来了,档期是三星期,每周片酬100万美金。原著小说《黑暗之心》对马龙·白兰度饰演的库尔兹的描述是他面容憔悴、瘦骨嶙峋,但马龙·白兰度出现在剧组时却是一个体重暴增、腆着啤酒肚的大胖子。
而科波拉马上就发现,马龙·白兰度根本就没读过科波拉一再要求他去读的原著小说《黑暗之心》,甚至连剧本都没读完。马龙·白兰度和科波拉在现场聊角色、聊表演方案,想不清楚就不拍,刚开始一天拍不了一个镜头......科波拉绞尽脑汁,最终决定将库尔兹完全隐入黑暗之中,让马龙·白兰度穿上黑色的衣服,只拍摄他脸部的特写,并通过库尔兹这一角色的死亡,使影片变得更加充满神话般的寓言色彩。
《现代启示录》原计拍摄周期五个月,结果从1976年3月一直拍到了1977年8月,多出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预算也从最初的1500万美元左右上升到3100万美元左右。
为了将影片拍摄完成,科波拉抵押了所有的资产,还和发行公司“联美影业”签下了票房要超过4000万美元的对赌协议——如果票房低于4000万美元,科波拉将一无所有。最后,《现代启示录》获得第3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大奖,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一亿美金左右的票房成绩。
*文章内容节选自侯亮导演即将出版的《牵牛鼻——低成本电影的导演创作要领》一书。
作者丨导演侯亮
排版丨马东西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如果你还想学习更多导演创作干货,侯亮导演将在5月17日-18日开设线下《导演工作坊——电影导演第一部作品创作指南》。
课程大纲如下:
益起映创的新老朋友们:
我们专注影视教育12年,提供300+门课程覆盖电影全产业链,助力超100万爱好者与从业者成长。现在发起"学电影"用户调研,填写问卷即赠100元课程券。您的意见将帮助我们更好陪伴电影人"一起硬闯"!
扫码填写问卷(1分钟),领取福利>>
益 起 推 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