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16日,
美国犹他州发生了一场悲剧: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
一处洲际导弹试验厂发生强烈爆炸,
烧得只剩下框架。
这座工厂可不简单,
它承担着美国90%的,
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任务,
更是新一代“哨兵”洲际导弹的,
核心发动机唯一供应商。
这场灾难,
意味着美国投入1400亿美元的,
洲际导弹项目彻底陷入泥潭。
美媒一片悲哀:
简直是动了美国的“命根子”。
毕竟洲际导弹,
是战略核力量的重中之重,
而固体火箭发动机,
又是洲际导弹的核心,
可如今一声爆炸,
几十年的技术沉淀被一付之一炬。
没了这座工厂,等于技术断层,
那么美国未来的战略核威慑,
就会变成笑话,
眼看他起高楼,宴宾客,
眼看他霸权衰落,
噩耗正在奏响悲歌。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当年苏联被军备竞赛拖垮,
如今美国在军工上,
同样犯下急功冒进的错误。
事实证明,
真正的强大不是比谁导弹多,
而是比谁根基稳。
近三十年来,
我们中国在核力量上,
一直稳扎稳打,
众所周知,东风系列洲际导弹,
是中国战略武器库中,
最具威慑力的存在。
而在这震慑人间的核武背后,
屹立着一位不为人知的巨星,
老美将他视为,
“最值钱”的10位中国男人之一:
他叫:刘宝镛。
新中国成立的第五个年头,
大众眼里最稀罕的是国产汽车。
当时汽车工业刚起步,
引得无数年轻人涌向汽车制造。
那年,刘家一儿一女,
同时报考清华汽车制造专业,
姐姐金榜题名,
而弟弟遍寻名单,
看不到自己的名字。
因落榜清华大失所望的他,
只好就读于第二志愿:北京大学。
看着姐姐潇洒去清华的背影,
他相当悲伤沮丧:
“我造不了汽车了。”
谁能想得到,
这次高考落榜清华,
却是开启“星辰大海”的钥匙,
因为未来,
这个叫刘宝镛的年轻人,
设计出中国“跑得最快”的运输工具。
1955年,
钱学森回国的消息轰动人间,
从那时起,
刘宝镛就将钱学森视为偶像,
他追随偶像的脚步,
从此跻身导弹事业,乘风踏浪!
北大毕业后,
他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
成为钱学森麾下一员“猛将”。
既为“猛将”,必有过人之处,
刘宝镛的本领,就是“变废为宝”。
初入五院,
他连导弹的实物都没见过,
什么也不会,
导弹器件、原理、结构,
统统是一片空白,
可他接到的任务,
却是翻译苏联提供的“技术资料”。
苏联人觉得,中国的研究团队,
没有自己独立制造导弹的本事,
给的资料也是十分敷衍,
成吨的文件里,夹杂着马粪纸,
甚至灯泡、马桶说明书。
刘宝镛需要把这些苏联文字全部翻译,
才能找到有用信息,
再逐步验证数据。
耗尽五个寒暑,
他终于将碎片化的信息,
汇集成真正需要的导弹资料。
中国导弹事业的拓荒起步,
就是刘宝镛这样的技术人员,
一点点从废纸堆里托举起来的。
命运似乎总在给他无穷的考验,
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
本就散装的导弹事业,
变得更加摇摇欲坠。
弹道设计面临严峻问题,
谁来扛鼎?
一堆破铜烂铁间,
他笑着探出了脑袋:“我来。”
担任弹道设计组组长,
临危受命的刘宝镛,
让所有人大开眼界。
什么是真正的破局者?
他主导推导出偏差弹道计算公式,
年仅25岁,就解决了,
中国第一枚仿制导弹的关键难题。
接着参与“巨浪一号”潜射导弹研制,
在没有任何国外技术参考的情况下,
刘宝镛首创水下弹道方程,
这一年,他也不过34岁,
可一出手,
为中国解决的就是“世界级难题”。
国外专家当时都惊呆了,
连叹三个不可能,
但很快他们就领教到了,
什么是来自刘宝镛的“疯狂”。
1987年,刘宝镛,
担任中国某重点型号导弹总设计师,
按照一直以来的国际惯例,
新型导弹采用的新技术比例,
一般不会超过30%,
毕竟导弹的制程也是循序渐进。
可刘宝镛不安常理出牌,
他直接越级开打,
提出要用超过80%的新技术,
这么大胆又疯狂的方案,
一度让众人犯了难。
质疑声重重阻碍,
他干脆利落拿出了成果:
导弹研制12个分系统,
他带着团队拿下了13个技术难关,
制定全新的《设计守则》和考核标准。
当这一套“万全技术”摆上台面,
该导弹型号终于按照他的规划,
成功定型。
1999年10月1日,
中国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
出现了惊动国际的“大杀器”:
东风-31弹道导弹!
这枚洲际导弹,
实力超乎国外想象,
其大胆超前的技术改造,
更令人们惊叹连连。
美国认为,
其成果“改变亚太军事平衡”,
东风-31第一次露面,就被誉为:
中国战略威慑力量的里程碑。
而它的总设计师刘宝镛,
被老美视为中国开国以来,
最为值钱的10名中国人之一。
他在向全世界证明:
这是来自中国人的“疯狂”决策,
用80%新技术改写世界规则!
2001年,
刘宝镛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荣誉等身,
他获得两次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中国航天奖。
当年想学汽车却落榜的孩子,
成了洲际导弹的总师,
成了披就荣耀的院士,
他设计出的东风快递,
比任何车跑得都快!
半世纪铸剑,一身的功成名就,
但因是高度机密人物,
却也是半世纪的默默无闻。
如今,保密期过,
他的名字,当为天下所知所敬!
星辰大海,永不止步,
从汽车梦到导弹魂,
刘宝镛用一生,
诠释了“国家需要就是最高理想”,
所谓科学没有捷径,
信仰可越山海!
今时今日,
发生于美国的这场爆炸,
或许会成为历史的转折点:
当霸权黄昏遇上复兴黎明,
世界的未来已经写定。
也或许,一切早有预兆,
当刘宝镛这样的巨星,
从倾尽自己一切,
只为守护国家安全开始,
所有的故事,
就在那时候一步步走向既定:
航天系统的每一个人,
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这么多水聚集在一起,
可以托起万吨巨轮。
中华民族,
因为有了如此热血的功勋托举,
所以,
一定会有代代相传的奋发精神,
一定会迎无限辉煌的伟大复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