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一条消息的出现,瞬间引来了众多网友的注意,那就是中方驻日本大使馆发文,要中国游客注意自己人身安全。
毕竟日本的治安现在逐渐有了“恶化”的趋势,甚至根据报道来看多地都发生了“无差别的杀人事件”,多名无辜的人都成为了他们伤害的目标。
那为啥日本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实际上的日本究竟是咋样的?
从街区到校园的随机暴力事件
2024年12月14日晚,福冈县北九州市一家麦当劳内,一名40岁无业男子持刀刺向两名中学生,15岁少女中岛咲彩当场身亡,这场持续仅30秒的杀戮,拉开了日本新一轮治安危机的序幕。
2025年1月在长野县的中央站,发生了一起随机砍人事件,多名中年上班男子中刀,其中最严重的一位甚至因为伤过于重,哪怕当地的医生已经采取了治疗,依旧是没有救回来,最终只能宣布其身亡。
很快2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就当很多人都以为之前的事情只是意外时,又被爆出一名20岁女子深夜独自行走时被刺杀。
而凶手在之后躲避到人群中,偷偷溜走了,可见现今的日本根本就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发达国家,连居民的安全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到了4月14日日本居然又出事了,一位15岁女高中生在放学时,遭到了一位青年男子的袭击,上半身多处都出现了刀伤。
之后当警察对此事展开调查后,更是发现此人在之前就因为抢劫入狱过,精神状态很可能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甚至他还曾在社交平台上,说出过“谁都行。我想分尸”的恐怖言论,通过上述的这些案件,我们就能发现一个相似的地方。
那就是凶手大多数是无业人群,与受害者没有任何的接触,就是要发泄自己的情绪,干出了如此恐怖的事情。
并且他们这些人是根本不在乎周围的环境,不管是学校还是街头,只要是安全盲区,他们都会选择直接下手。
触目惊心的治安乱象
除了耸人听闻的“无差别杀人”和针对女性的恶性犯罪,日本社会还面临着传统犯罪与网络犯罪的双重夹击,治安形势日益复杂化。
街头抢劫、盗窃案件频发,2023年日本警方统计的刑事案件超过70万起同比增加17%,其中街头抢劫、盗窃等案件超过24万起,增幅高达21%。
入室盗窃案件也增长了19.1%,严重威胁着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网络犯罪也呈现出爆炸式增长,2023年网络诈骗造成的损失金额高达772亿日元,非法资金转移案件数量更是2022年的5倍。
“黑兼职”招募、恋爱诈骗、投资诈骗等新型网络犯罪层出不穷,犯罪手段不断翻新,令人防不胜防,甚至出现了跨国盗窃团伙,利用社交平台组织作案,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犯罪产业链,对社会治安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外国人犯罪问题同样不容忽视,2024年日本查办的访日外国人犯罪案件超过2.1万起,涉案人数超过1.2万人,其中越南籍和中国籍占比最高,外国人犯罪类型以盗窃为主,例如商场偷窃、药妆店团伙作案等,一些案件甚至涉及有组织的犯罪链条。
东京和埼玉县成为外国人犯罪的重灾区,大阪等地甚至出现了持旅游签证入境实施恶性抢劫的案件,这些案件不仅损害了在日外国人的形象,也给日本的社会治安带来了新的挑战。
屋漏偏逢连夜雨,栃木县和埼玉市爆发的诺如病毒群体感染事件更是雪上加霜,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病例的出现,使得社会不安情绪进一步蔓延,这起事件暴露出日本在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存在的漏洞,也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恐慌心理。
治安问题的恶化不再仅仅是犯罪数量的增加,更体现了社会秩序的失衡,以及政府在应对危机方面的不足。
冰山之下的社会结构性失衡
是什么导致了日本治安的急剧恶化?这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恶果,如同一个复杂的病灶,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才能找到真正的病根。
现今的日本社会面临着严峻的人口结构问题,老龄化和少子化如同两座大山,压得日本社会喘不过气。
老年人口占比接近三分之一,而出生人口却持续下降,这种失衡不仅带来了沉重的社会负担,也加剧了代际矛盾。
老年人掌握着大部分社会财富,年轻人却面临着就业难、晋升难的困境,这种不公平的财富分配,加剧了年轻人的不满情绪。
经济学家成田悠辅“让老年人集体自杀”的惊人言论,虽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却也从侧面反映出日本年轻人内心深处的绝望和不满。他们看不到未来,也看不到希望这种绝望的情绪,很容易转化为对社会的报复心理,最终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
其次畸形的职场文化也是导致社会问题的一大因素,“加班地狱”、“工作至死”的观念根深蒂固,许多职场人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身心俱疲,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经济的长期低迷和物价的上涨,更让他们不得不拼命加班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取消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后,职场竞争更加白热化,非正规雇佣员工占比不断上升,许多年轻人沦为“打工人”,看不到未来,也看不到希望。这种高压的职场环境,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引发极端行为。
此外法律体系的滞后性,也使得日本在应对新型犯罪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现行法律对网络犯罪的规制存在明显漏洞,政府的立法速度远远赶不上犯罪形势的变化。对轻罪初犯者的“不起诉”政策,也被批评为变相纵容犯罪,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更加肆无忌惮。
“观光立国”政策虽然为日本带来了经济效益,但也加剧了治安管理的难度,签证政策的放宽,被一些跨国犯罪团伙利用,他们持短期签证入境作案,然后迅速离境,给警方侦破带来了极大挑战。国际合作的缺失,也使得打击跨国犯罪更加困难。
日本社会信任危机的加剧和个体孤立现象的蔓延,也使得社会互助机制失灵,新宿区凶杀案中,受害者呼救却无人施救,正是这一现象的缩影,冷漠的社会氛围,使得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受害者,也让潜在的犯罪分子更加肆无忌惮。
裂痕蔓延带来的多重冲击
治安恶化带来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比如治安恶化导致民众安全感丧失,人们对社会失去信任,社会凝聚力下降,其次旅游业受到重创,部分游客取消了赴日计划,一些国家甚至收紧了对日本的签证政策,这对日本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之后随着恶性案件频发,也损害了日本的国际形象,曾经的“安全国家”光环逐渐褪色,这无疑会影响日本的国际地位和软实力,最后治安恶化还会加剧社会矛盾,引发更多社会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迷雾中探索可行之路
如何才能治愈这道深深的社会溃疡?日本需要的是一场刮骨疗毒式的改革,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比如完善法律体系,堵塞漏洞,加强对网络犯罪和跨国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法律的震慑力,加强社会支持,消除犯罪诱因,通过就业扶持、心理辅导等方式,减少边缘群体犯罪动机,为他们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
推动国际合作,联手打击犯罪,建立高效的跨国犯罪打击机制,加强情报共享和司法协作,形成合力。
最后强化公民意识,筑牢安全防线,提高公民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鼓励社区联防和自我保护,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日本政府也需要正视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警力部署,提升破案效率,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同时也要关注社会民生,解决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中国驻日大使馆也多次发布安全提醒,建议在日中国公民避免夜间独行、注意饮食卫生,并通过“中国领事APP”登记信息以备紧急联络。
日本的前车之鉴,也值得其他国家深思。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如何保障民众安全感,如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日本的今天,会不会是其他国家的明天?我们又该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这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