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我终于能痛快吃碗热饭,安心躺平睡觉了!”近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病房里,42岁的福清人李先生长舒一口气。谁能想到,他这个看似普通的愿望,竟被胃食管反流病折磨了整整4年才实现。
01
“寝食难安”为那般?
胃酸常“杀回马枪”
4年前,李先生在饭后就常有食物上涌的感觉,随着时间推移,症状愈加凶猛。先是每顿饭后,刚咽下的食物总会带着苦涩的酸水“杀回马枪”,喉咙像被灼烧般刺痛。更煎熬的是夜晚,平躺瞬间,胃里便“翻江倒海”,胃酸如潮水般反流,弄得他常常得保持半躺姿势才能入睡。即便每天吞药,病情依旧反复发作,睡眠质量被搅得一团糟。
最近,李先生经朋友推荐找到协和医院胃外科王家镔副主任医师。王家镔问诊时发现,他除了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的反酸、烧心症状,连吞咽都变得困难,病情已颇为严重。经详细评估,团队决定为他实施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手术中,王家镔团队将他的胃底折叠包裹住食管下端,重新加固胃和食管之间松弛失守的“阀门”,也就是贲门。
术后仅3天,李先生就能正常进食,久违的平躺睡眠让他直呼“像换了个人”。
02
此病症状多样
很容易被误诊
“胃食管反流病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但群众知晓率不高,而且症状表现多样,很容易被误诊。”王家镔副教授介绍,临床上常有患者因胸闷胸痛跑心内科,慢性咳嗽看呼吸科,甚至有人因口腔异味跑口腔科检查。实际上,这些都可能是胃酸反流的“烟雾弹”。据文献统计,这种疾病容易被误诊为30多种病症。
追根溯源,胃食管反流的原因出在食管与胃的连接处——“贲门”。这个“关卡”,会因肥胖、饮食习惯长期不良(比如暴饮暴食、高油脂饮食、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等)、年龄增长等原因逐渐松弛或突然松弛,导致胃酸、胃蛋白酶、气体,甚至胆汁、胰液、胃中食物等容易涌上食管,灼伤食管、咽喉甚至气道。更危险的是,长期反流刺激会让食管黏膜发生病变,大大增加食管癌风险。
“治疗手段因人而异,要按需选择。”王家镔指出,轻度患者通过抬高床头、睡前3小时禁食、远离烟酒咖啡等生活调整,配合抑酸药物就能缓解;但像李先生这样“吃药无效”的患者,经过评估,可使用微创手术疗法。
下周一协和医院
有胃食管反流病义诊
记者从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获悉,该院胃外科郑朝辉教授、王家镔副教授领衔的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治专家团队,将于4月21日(周一)8:30—11:30在医院于山院区新门诊楼一层大厅举办一场大型义诊及健康讲座,有需要的市民可带着过往病历(若有)前往参加。因活动时间与名额有限,大家可提前通过下图中的二维码报名。
协和医院胃外科隶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是我国规模最大、医疗水平最高,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胃外科诊疗中心之一。
记者 朱丹华
新媒体编辑 徐强
监制 管慧 危砖黄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和
转发分享更多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