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这辈子最靠谱的投资,可能正是全球最大的消费主义“镰刀”。
今天咱们聊点扎心的话题。先问个灵魂问题:如果用未来30年的工资换一张房产证,到底是你买了房子,还是房子“买”了你的人生?建议先点赞收藏,因为接下来的内容可能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房贷合同。
房子,其实已经成为比钻石更厉害的财富收割机。今年2月底,林亭居住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全国百城房价收入比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百城房价收入比为10.3。
其中,一线城市2024年房价收入比为26.1,二线城市房价收入比为10.8,三四线城市房价收入比为7.6。深圳高居首位,房价收入比为34.8。这意味着什么呢?
也就是说,2024年在一线城市买一套房子,大概要花一个家庭一年收入的26倍;二线城市大概是11倍;三四线城市是7.6倍。深圳的情况最突出,在深圳买一套房子的价格差不多是一个家庭一年收入的35倍。
更魔幻的是,2023年,一线城市购房者平均年龄已推迟至36.9岁,而90后群体中仅有27%选择在30岁前买房。当你掏空6个钱包,买下那套首付30万的房子时,其实已经掉进了资本精心设计的超级陷阱,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钻石营销大师戴比尔斯用“永恒爱情”包装碳元素,而房地产商更狠,他们把钢筋混凝土包装成人生刚需、阶层通行证,甚至是婚姻入场券。你以为买的是安全感,不,你买的是资本制造的焦虑“连续剧”,每一集都叫“不买房就输在起跑线”。
到底是谁把居住变成了买房?人类对家的渴望被资本拆解成了精确的营销公式。2003年,国务院18号文把房地产定为支柱产业。从此,“买房等于成功”的叙事铺天盖地。丈母娘说,没房不嫁你;开发商说,首付分期轻松“上车”;就连小区保安都在问,您是业主还是租客。
但别忘了,刚需的本质是生存需求。香港劏房里住着70万人,人均居住面积5.7平方米;东京年轻人在胶囊旅馆花1500元月租,也活得好好的;深圳城中村的年轻人用2000元月租就能解决居住问题。为啥非要花600万买一套钢筋水泥?资本最厉害的地方,是把居住权偷换成所有权,就像钻石营销,让爱情和石头绑定,房地产商让婚姻、教育、社会地位全部和房产证挂钩。
2023年,北京学区房调研显示,30平米的老破小能卖800万,家长们买的不是房子,是名校的敲门砖。这种“刚需绑架”比奢侈品柜姐的PUA狠1万倍。有人反驳,过去20年买房的人都赚了,房子难道不是最好的投资?
好,咱们用数据说话。1998年房改至今,全国平均房价涨了12倍,看似造富神话,实则是货币超发的“海市蜃楼”。2024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3.53万亿元,是2000年的23倍。钱印多了,房子自然水涨船高。但别忘了,2019年之后买房的人正在经历“接盘侠时代”。鹤岗3万元1套的房子没人接,玉门老城1万元买两层楼没人要,就连苏州、东莞这些明星城市,二手房挂牌量都超过50万套,降价50万都难出手。
更残酷的真相是,如果房子真能稳赚不赔,开发商何必打折促销,银行何必放宽贷款?真正的优质资产从来不会靠广告轰炸推销。资本玩的是“击鼓传花”游戏。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前,华尔街把房贷包装成金融衍生品卖给普通人;2021年,中国房企高周转模式下,购房者用首付30%撬动100%的房产,本质都是用未来收益抵押现在的欲望。
2023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17万亿元,相当于每个中国人背负2.7万元房贷,这不是投资,是把后半生的劳动力抵押给了银行。
最有意思的是,现在的00后正在用“不买房”对抗这套逻辑。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量仅610.6万对,创下近45年以来的最低记录。其中有很多新人选择租房结婚,上海青年公寓入住率连续三年上涨。年轻人宁愿把钱花在环球影城年卡、switch游戏机上,也不愿给房贷“打工”。
资本急了,开始玩新套路。深圳推出“以旧换新”政策,鼓励业主卖掉小房换大房;武汉放宽限购,大学生凭毕业证就能买房;开发商更绝,推出首付分期、延期还贷,甚至帮购房者垫付首付。这些操作像极了钻石滞销时推出情侣对戒套餐,本质都是怕“接盘侠”不够用了。但年轻人越来越清醒。
有位网友做过测算,在二线城市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按月供8000元算,30年总共还288万,其中利息168万,相当于用168万利息“租”了30年房子,最后还不一定能卖出原价。
与其说是买房,不如说是和银行签了一份长期“卖身契”。对比全球,中国年轻人的购房压力堪称“地狱模式”。根据相关数据,2023年全球房价收入比排名中,上海以房价收入比44位居全球第一,广州以37位居全球第二,北京以33位居全球第三,深圳以32位居全球第四。
好家伙,全球房价收入比前四名,直接被中国的北上广深“包圆”了。虽然只是一线城市的数据,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购房压力。这种畸形的房价收入比正在透支整整一代中国人的未来。
更讽刺的是,当中国年轻人为房贷焦虑时,日本偏远地区的房产正在以“鹤岗价”吸引中国买家。北海道2.3万人民币的温泉空置房,关西地区9.3万人民币的百年老屋,正在成为年轻人逃离内卷的新选项。这种“反向买房”现象,本质是对国内高房价的无声抗议。
面对困境,年轻人开始探索新的生存方式。有的年轻人选择“反向买房”。2024年,广西来宾市象州县57万就能买下320平米的房子,月供仅1800元;有的选择轻资产生活,北京青年选择月租1800元的康盈家园,省下的房贷用于环球旅行、技能培训;而有的人直接选择跨国置业,日本2.3万人民币的空宅,德国慕尼黑2000欧元每平米的公寓,正在成为新选项。这些选择背后,是对“房子定义人生”的集体反叛。
当房价收入比突破40%,当房贷利率跌破3%,当政策红利此起彼伏,年轻人的选择理应更自由。各位,我不是说买房不好,而是想让大家看清真相。当你每月为房贷焦头烂额时,当你不敢辞职、不敢生病时,当你把提前还贷当成人生目标时,其实已经被消费主义驯化了。房子本该是生活的容器,却变成了锁住自由的枷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但更重要的是,人生不是用来被房贷定义的。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靠房产证上的名字。当你不再被社会“时钟”驱使,当你能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这才是对抗消费主义最锋利的武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