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花落谁家?这个问题近年来引发了不少猜测。作为经济大省浙江的“双子星”,杭州和宁波也算是较为热门的候选者。尤其是杭州,无论是经济实力、政策定位还是战略布局,都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可能性要大于宁波。
杭州的经济底气首先来自亮眼的成绩单。2024年杭州GDP已突破2万亿元大关,常住人口超1250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1%,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科技巨头在此扎根,浙江大学等顶尖高校持续输送创新血液。
更关键的是,国务院在《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复中,将杭州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并赋予其“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这些定位与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高度契合,既要引领区域发展,又要具备国际影响力。
特别是萧山机场三期投用后年旅客吞吐量可达5000万人次,杭州西站构建起“轨道上的长三角”,智慧高速公路和千吨级航道建设让海陆空立体交通网日趋完善,这些基础设施正是国家中心城市必备的硬实力。
政策红利的持续加码为杭州再添砝码。2025年杭州推出升级版“8+4”经济政策,502亿元财政资金中有15.72%投向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目标直指培育像DeepSeek这样的独角兽企业。政府还通过“带项目条件出让”总部地块、给予车牌指标等“十大礼包”,吸引643家总部企业落户,其中8家跻身世界500强。
这种“政策找人”的精准施策,让杭州在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领域持续领跑,2024年数字贸易额突破3200亿元,占全省73%。
相比之下,宁波虽然坐拥全球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但产业结构仍以石化、纺织等传统产业为主,在数字经济等新赛道上稍显逊色。
从国家战略布局看,杭州的区位优势更为突出。作为长三角南翼核心,杭州都市圈横跨浙皖两省,联动湖州、嘉兴、黄山等五市,这种跨省协同能力正是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考核指标。
而《杭州加快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实施方案》中规划的八大标志性工程,比如萧山机场第三跑道、杭温高铁、千吨级航道建设,都在强化其“链接双循环”的枢纽功能。反观宁波,虽然承担着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重任,但在带动内陆省份发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辐射范围相对有限。
当然,杭州也面临挑战。国家自2018年后未再新增国家中心城市,长三角已经有上海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区域平衡考量可能成为变数。
但综合来看,杭州问鼎国家中心城市的条件正在日趋成熟。宁波虽然在港口经济、制造业基础方面实力雄厚,但在城市能级、创新生态、战略定位等方面仍需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