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五行生克,十天干相克:甲乙克戊己【木克土】、戊己克壬癸【土克水】、壬癸克丙丁【水克火】、丙丁克庚辛【火克金】、庚辛克甲乙【金克木】。
天干对应体脏歌诀: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属肺,膀胱三焦在壬方,
若问肾水心包处,二者皆在癸中藏。甲头乙项丙肩求,丁胸戊肋己腹收,
庚是脐轮辛为股,壬胫癸足一身周。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12地支,这是和天干并驾齐驱的内容,也是术数预测的常用工具。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为十二支。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纪时、纪月。
地支纪时就是将一日均分为12个时段,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子时为23~1时,丑时为1~3时,寅时为3~5时,卯时为5~7时,辰时为7~9时,巳时为9~11时,午时为11~13时,未时为13~15时,申时为15~17时,酉时为17~19时,戌时为19~21时,亥时为21~23时,称为十二时辰。
十二时辰有别称,过去很多人家没有时钟,问出生时间的时候,会说一些情节和情景,这时候你可以根据情景来判断他出生的时间。比如他说子夜出生,那就是子时。比如说鸡刚刚叫,那就是丑时。当然这样,也不是最准确的。因为鸡叫时辰不一定在丑时,可能在寅时。我小时候在农村,家里养鸡,对这个还是比较熟悉。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国人民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地支纪月就是把冬至所在的月称为子月,下一个月称为丑月,以此类推。地支与十天干顺序相配,组成甲子、乙丑……癸亥,以六十为周期用以纪日、纪年。
十二地支:干支历将一年划分为十二辰,“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古代天文学称北斗星斗柄所指为“建”,一年之中斗柄旋转而依次指为“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节气月,是阳历月,不同于阴历月(朔望,分为初一十五等),配十二地支,如建子、建丑、建寅等等。
现代理论认为,地支来源古代二十八星宿另一种一年的表达,有上古神话,大家可以作为参考。《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地形起于昆仑之虚,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号曰‘防五’,兄弟十三人继相治。乘风雨,夹日月以行。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共治一万八千岁。天皇被迹在柱州昆仑山下。”
昔盘古氏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气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前三皇之后,乃是中三皇。其首中天皇君,史书上说中天皇君兄弟十三人,号曰天灵,起于天灵山,其中一人发明了数字,继而又发明了天干、地支,为人推为皇。其余兄弟十二人带领部众各占一方,立国称皇,各传国一万八千年。
天皇地皇人皇开治各二万八千岁。(《路史》引《河图》《帝系谱》)发明数字: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 sà ]、卌[ xì ]、百、千、万。卅是30、卌是40。历史上有五卅运动,就是发生在1925年5月30日。
明代著名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文献明文记载确定干支为天皇时发明。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干支的发明,正是以天皇兄弟十三人的名称命名,除了中央天皇天灵氏(亦曰天穹)外,还有兄弟十二人,为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阉茂、大渊献。天皇则以十兄弟为十天干,以阉茂、大洲献配入十二地支,另以十名(后来的地皇兄弟名)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合为十二地支。这就是天干地支的命名来源,我们现在用的都是简称。
在后来的传承中,黄帝时代把干支之名简化为一个字。在《史记》《尔雅》等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不过《史记》与《尔雅》的版本不一样。
地支所代表的十二月建分别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的关系: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同时古人发现十二属相的分布很有特点,比如,鼠年旺的年份,北方的鼠更多,因此子为北方;我国东北的虎很凶很大,因此寅居东北;东南为沿海地带,为龙之故乡,因此辰居东南方。古人根据这种规律,发现了十二属相与十二方位的关系,如下图表示:(十二属相图、十二方位空间图)
《易经杂说》中说:“五行和天干配合,包涵了许多,再下来配合地支,便又不同了。关于地支这一套东西,如果只研究《周易》的学术思想和大的原理原则,则不必要研究五行和干支。如果要了解中国几千年来,《易经》八卦用于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关系,就必须先了解五行干支了。
我们知道天干有十个,就是五行的两极之道,亦即是五行的阴阳变化。而地支是阴阳之道产生变化而成十二位。
12地支也是自然生发过程的表现: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气充盛,阴气开始萌生。
未:眛也,日中则昃【zè 】,阳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既然12天干地支蕴含生命生发的过程,就一定伴随着出生到死亡,再到出生的循环往复过程。这个过程是起伏跌宕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旺死绝过程。
地支对应身体部位有歌诀:
子属膀胱水道耳,丑为胞肚及脾脏,
寅胆发脉并双手,卯是十指内肝方,
辰土为脾肩胸炎,巳面齿咽下勼肛,
午火精神司眼目,未土胃脘膈脊梁,
申金大肠经络肺,酉中正是小肠脏,
戌土命门腿足髁,亥水为头及肾囊。
天干地支生旺:地支生旺墓五行在各地支中从长生到墓绝胎养的十二个阶段(十二长生)。
“长生”就像人出生于世,或降生阶段,是指万物萌发之际。
“沐浴”为婴儿降生后洗浴以去除污垢,是指万物出生,承受大自然沐浴和滋润。
“冠带”为小儿可以穿衣戴帽了,是指万物渐荣。
“临官”像人长成强壮,可以做官,化育,领导人民,是指万物长成,有力量,可承担重任了。
“帝旺”象征人壮盛到极点,可辅助帝王大有作为,是指万物成熟,可独当一面。
“衰”指盛极而衰,是指万物开始发生衰变,就像一个人从青年中年的体力旺盛之后,体力和健康均慢慢下降,开始衰弱。
“病”衰弱到一定程度,就患病了,是指万物困顿,处于病态。
“死”如人气已尽,形体已死,是指万物死灭。
“墓”也称“库”,如人死后归入于墓,是指万物成功或死亡后归库,有一定的归宿。
“绝”如人形体绝灭化归为土,是指万物前气已绝,在地中未有其象。
“胎”如人受父母阴阳之气结聚成胎,是指天地气交之际,后继之气来临,并且受胎。
“养”像人养胎于母腹之中,之后又出生,是指万物在地中成形,继而又萌发,又得经历一个生生灭灭永不停止的天道循环过程。
下面这个表格是天干生旺死绝表。
生旺死绝表是指“十天干生旺死绝表”,属阴阳五行范畴,是古人研究命理中判断日干状态的主要工具。古人认为:从表中长生至帝旺,天干依次增旺。
目前据考古文献记载,五行寄生十二宫最早的源头是战国时期的天水放马滩秦简。天水放马滩秦简的时期:战国秦昭王38 年(公元前267年)。
《淮南子·天文训》所载五行地支关系对照:木生于亥,壮于卯,死于未,三辰皆木也。火生于寅,壮于午,死于戌,三辰皆火也。土生于午,壮于戌,死于寅,三辰皆土也。金生于巳,壮于酉,死于丑,三辰皆金也。水生于申,壮于子,死于辰,三辰皆水也。
请看表内十二运程阳生阴死的自然规律,表中甲丙戊庚壬五干属阳,乙丁己辛癸属阴。阳干顺行,如甲木属阳,长生在亥,沐浴在子,冠带在丑,……顺时针向前数。阴干逆行,如乙木属阴,长生在午,沐浴在巳,冠带在辰,……逆时针回头数。
十二运程分为三个阶段,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这五个运程最好。衰、病、死、墓、绝这五个运程最坏。胎与养这两个运程平常。
十二生旺墓绝的运程规律:
甲木长生在亥,帝旺在卯,墓在未,绝在申。
乙木长生在午,帝旺在寅,墓在戌,绝在酉。
丙火长生在寅,帝旺在午,墓在戌,绝在亥。
丁火长生在酉,帝旺在巳,墓在丑,绝在子。
戊土长生在寅,帝旺在午,墓在戌,绝在亥。
己土长生在酉,帝旺在巳,墓在丑,绝在子。
庚金长生在巳,帝旺在酉,墓在丑,绝在寅。
辛金长生在子,帝旺在申,墓在辰,绝在卯。
壬水长生在申,帝旺在子,墓在辰,绝在巳。
癸水长生在卯,帝旺在亥,墓在未,绝在午。
有歌诀:甲亥乙午丙戊寅,庚巳辛子及壬申,丁已在酉癸在卯,长生只在此间寻。
甲己化土乙庚金,丙辛化水木丁壬,戊癸相合化为火,化合属性要记真。
甲庚乙辛与丙壬,还有丁癸应认清,四对天干为相冲,莫要混淆须分明。
掌诀图的查法:将上面表格内阳顺阴逆的含义标记在手指上,记住阳生阴死的自然规律,即寅申巳亥为四长生,子午卯酉为四帝旺,辰戌丑未为四墓库。应用时记住十二地支位置,如甲木长生在亥,由于甲木属阳,顺时针向前数,一直数到午上为死,这个死位就是乙木长生。乙木从午上起长生,乙木属阴,回头逆数,沐浴在巳,冠带在辰,临官在卯,帝旺在寅……其余类推。
作者简介:灵遁者,中国独立学者。原名王银,陕西绥德县人。1988年出生,现居西安。哲学家,艺术家,作家。代表作品《触摸世界》《行者乾坤》《探索生命》《变化》《相观天下》《手诊面诊色诊大全》《笔有千钧》《非线性波动》《见微知著》《探索宇宙》《伟大的秘密》《自卑之旅》《云淡风清》《我的世界》《牙牙学语》等。其作品朴实大胆,富有新意。
个人座右铭: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探索。
灵遁者热读书籍有:科普五部曲,国学三部曲,散文小说五部曲。
科普五部曲分别为:《变化》《见微知著》《探索生命》《重构世界》《观自在大千世界》。
国学三部曲分别为:《相观天下》《手诊面诊色诊大观园》《朴易天下》。
散文小说五部曲分别为:《伟大的秘密》《非线性波动》《从今往后》,
《云淡风轻》《我的世界》《春风与你》。首推长篇小说《伟大的秘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