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物生辉。4月17日至18日,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系列巡讲活动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火热举行。来自司法实务、法学理论等领域的法官、专家与400余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师生共赴盛会,展开为期两天的“实务-学术”对话。
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系列巡讲活动现场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4月17日上午,系列巡讲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松江校区信息楼正式启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汪荣明出席活动并致辞。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理秋介绍“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系列巡讲”项目和巡讲专家。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周汉民出席活动并发表讲话,鼓励在场师生借助讲座学习的契机,“开拓国际环境视野,将法学研究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沈艺主持活动。
作为本次系列巡讲活动授课的实务专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王光贤,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二级高级法官黎淑兰,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二级高级法官肖凯,上海海事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高级法官胡永庆出席活动。
周汉民(右二)、王光贤(左二)、汪荣明(右一)、王理秋(左一)共同启动“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巡讲”活动
现场,周汉民,王光贤,汪荣明,王理秋共同启动“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巡讲”活动,通过深化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打造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融合新范式,为院校合作开创新局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是长三角地区唯一一所长期聚焦对外经贸领域的特色型高校和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地方高校。该校法学院长期聚焦国际法学、涉外法治等前沿领域,构建起“法商融合、德法兼修、实务化、国际化”为特色的教学体系,并深度融入上海法院“双百行动”协同育人战略,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培养体系。此次巡讲活动是上海法院协同院校深化法学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实践,为涉外法治人才贯通培养探索新方案。
启动活动后,4位实务专家结合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和审判实践经验,为师生们带来精彩纷呈的主题讲座,展现了理论与实务碰撞的思想火花。
王光贤
《新时代刑事审判中情理法的融合与实践》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
王光贤现场授课
此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系列巡讲活动,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一级高级法官王光贤领衔首讲。作为本次系列巡讲活动授课的实务专家,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与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主持编写多部实务专著。他围绕“新时代刑事审判中情理法的融合与实践”主题展开生动讲解。本场讲座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乔宝杰主持。
“情理法的结合不是降低法律的权威,而是注入人文的关怀,使刑事司法从犯罪惩治向社会治理延伸,构建新时代的和谐生态。”授课中,王光贤系统阐述了中华传统司法智慧与现代刑事审判理念的有机融合,通过古今中外的典型案例生动展现了如何在具体案件中实现情理法的辩证统一。“国法是司法裁判的底线,天理是司法裁判的精神,人情是司法裁判的温度。”讲座通过对传统司法文化中“天理、国法、人情”理念的现代诠释,深刻揭示了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价值,为构建兼具法治权威与人文关怀的刑事司法体系提供了实践路径。王光贤指出,新时代刑事审判应当通过精细化裁判,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同时注入个案正义的温情考量,使司法裁判既符合法律逻辑,又契合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观念,真正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在随后的与谈环节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桂亚胜表示,王光贤副院长的讲座内容详实、纵横古今、紧贴实践、立足当下,通过典型案例生动诠释了现代刑事审判中情理法融合的裁判智慧。讲座中提出的“国法是司法裁判的底线,天理是司法裁判的精神,人情是司法实践的温度”这一精辟论断,深刻揭示了情理法在刑事司法中的价值定位。期待在座学子都能成为兼具法律专业素养、公正司法信念和人文关怀精神的法律人。
肖凯
《防范金融风险的司法实践》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
党组书记、二级高级法官
肖凯现场授课
第二讲的主讲人是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二级高级法官肖凯。作为本次系列巡讲活动授课的实务专家,兼具法检系统履历,长期从事金融检察和金融审判工作,审理过多起全国首例金融案件,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他以“防范金融风险”为切入点,深入解析人民法院在金融风险防控与化解中的积极作用。本场讲座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乔宝杰主持。
肖凯从“上海法院金融纠纷整体情况、防范金融风险典型案例、治理路径思考”三个方面展开系统论述。针对近年来上海法院金融案件呈现“借款与保险纠纷案件双攀升,证券虚假陈述案件量大幅下降,新型疑难问题持续涌现”等特征,肖凯从“法律供给、监管套利、自害性投资、威慑不足”四个角度剖析成因,并指出成文法滞后性与金融市场创新性之间存在张力,“可通过健全案例指导机制弥补滞后性的问题”。讲座重点解析了三个典型案件,展现司法实践对制度建设的推动作用。肖凯强调,“法律的有效实施需要双轮驱动,既要有行政监管部门的积极有效的作为,同时也要有司法路径的完善和匹配”,金融的法治考量要在“公力和私力”间做好平衡,最终实现协同善治。
在随后的与谈环节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解正山表示,讲座从全新的素材和独特的视角出发,对金融风险司法治理进行了系统性、多层次的深刻阐释。人民法院作为金融风险治理的重要主体,通过依法裁判抑制经营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借助指导性案例统一裁判标准,稳定市场预期、降低不确定性,展现了其在塑造健康有序的金融环境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司法与监管的协同共治,为我们理解金融风险司法治理的逻辑与路径提供了重要启示。
黎淑兰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法院为视角》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二级高级法官
黎淑兰现场授课
第三讲主讲人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二级高级法官黎淑兰。作为本次系列巡讲活动授课的实务专家,长期致力于知识产权法治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她从探索与实践的双重视角为在场师生深入剖析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的“上海经验”。本场讲座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乔檀主持。
“知识产权审判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必须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授课中,黎淑兰强调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激励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作用,详细介绍了上海法院在知识产权审判领域的专业化建设历程,展现了上海法院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不懈努力和显著成就。黎淑兰以丰富的案例,展现了上海法院在技术类案件审理、商业秘密保护、反垄断司法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体现了司法在保护创新成果、规范市场竞争中的关键作用。对于新时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发展,黎淑兰表示:“面对人工智能、数据权益等新兴问题,司法保护需要不断适应技术发展,平衡各方利益,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随后的与谈环节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诚表示,黎淑兰专委的讲座内容系统全面、见解深刻,通过丰富的司法案例生动展现了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实践探索与最新成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需要平衡好保护力度与创新空间的关系,既要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又要避免过度保护阻碍技术进步。期待未来能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胡永庆
《涉外海事审判与航运新质生产力发展》
上海海事法院
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高级法官
胡永庆现场授课
第四讲的主讲人是上海海事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二级高级法官胡永庆。作为长期从事涉外海事审判及理论研究工作的审判专家,参与和主持过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他围绕“涉外海事审判”如何服务航运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师生们分享了司法实务中的热点问题。本场讲座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蔺捷主持。
“航运与贸易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胡永庆以生动比喻开篇,强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涉外海事审判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护航者”。他指出,数字化航运、绿色低碳转型等新兴领域为司法实践带来新挑战。面对航运市场一体化、海洋权益多元化、海事规则国际化等新课题,胡永庆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涉外海事审判的“突破”路径:一方面要通过建设纠纷解决“优选地”、优化诉讼服务流程机制、完善外国法查明体系、深研涉外海事纠纷审判规律等举措,提升中国海事司法公信力;另一方面要主动对接数字化航运发展,强化海洋环境司法保护,为航运产业转型保驾护航。胡永庆特别强调,新时代海事审判要从单一民商纠纷向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拓展,更新和丰富涉外海事审判的类型和内容,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人民法院发展,并加大涉外海事司法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将中国的海事法院打造为全球海事争议解决“优选地”为目标,着力提升中国海事审判的话语权、影响力。
在随后的与谈环节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党委委员、教授陶立峰表示,胡永庆副院长的分享“兼具战略高度与实践智慧,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指明方向”。她特别指出,讲座中涉及的诸多前沿议题都直指实体程序问题,为师生们研习海事审判提供了宝贵的方法论启示,即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来把握国家海洋战略要义,理解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司法需求。陶立峰强调,学习不仅要关注最新立法修订动向,更要密切追踪国际条约的制定进程。“不仅要研读案例文书,更要走进法庭亲身体验,用心感悟司法裁判背后深远的战略考量”。
“如何平衡情理认知的差别来实现情理法的融合?”
“新质生产力加速影响各行业,审判思路会有怎样的变化?”
“在现阶段学习法学,有什么方法可以向您取经?”
实务专家们深入浅出的理论阐释和生动翔实的案例分析令在场学子深受启发。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学生们积极踊跃提问,与几位专家展开了问题探讨。专家们对每个问题都给予了专业细致的解答。
听课现场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听听讲课现场的他们怎么说?
林和春
上海市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
在真实纠纷的拆解中感悟司法温度与法治信仰
以“浸润式法治教育”为核心,将司法实践中的鲜活案例转化为课堂教材,极具现实意义。法官们深入解析法律条文背后的裁判逻辑,不仅打破了传统法学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桎梏,更让学生在真实纠纷的拆解中感悟司法温度与法治信仰。这一创新机制既为法学人才培育注入“实战基因”,有利于打造兼具专业素养与职业伦理的法治生力军,让法治精神在青年群体中扎根生长。
张宁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百事通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工会主席
既要有‘法理’的刚性,也要有‘情理’的柔性
我深刻体会到,新时代的刑事审判不仅要坚守法律底线,更要兼顾社会公序良俗和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感受。法官在裁判中既要有“法理”的刚性,也要有“情理”的柔性,通过个案正义传递法治精神,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生动实践。司法智慧就像一盏明灯,上海法院的创新实践不仅让我们触摸到法治中国建设的温度,更为社会治理提供了专业方案。当法官的庭审思维碰撞学术思维,这种“双向奔赴”正是培养新时代法治人才的金钥匙。期待这样的创新合作能成为上海法治建设的闪亮名片!
顾竟
法学院2024级涉外经贸法治人才精英班研究生
形式理性与实质正义间构建平衡
王光贤副院长的授课令人受益匪浅。在传统司法智慧承启上,通过衡情度理实现个案正义,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的实践形成古今呼应。于情理法辩证关系中,国法是底线,需坚持证据裁判,无证据则无罪;依罪刑法定原则,打破“谁弱谁有理”;注重程序公正,发挥程序对实体公正的促进作用。人情是裁判温度,需兼顾案件实际与公众接受度。在融合纠偏与探讨上,强调以人民为中心,防止机械司法。新时代刑事审判情理法融合,是在形式理性与实质正义间构建平衡,未来司法工作者需兼具法律技艺与治理智慧,中国刑事司法正走出兼顾天理、国法、人情的创新之路。
程先钰
法学院2024级民商法学专业研究生
司法是推进金融治理法治化的关键力量
今天有幸聆听肖凯法官的精彩授课,作为法学研究生,我深受触动。肖法官凭借深厚的司法实践经验,深入分析近年来金融纠纷趋势与典型案例,清晰阐释司法机关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的关键角色与实践路径。此次授课,让我从专业角度进一步理解,司法不仅是解决金融纠纷的兜底防线,更是推进金融治理法治化的关键力量。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金融风险隐蔽且传导迅速,司法机关需运用专业法律知识,以更具前瞻性的视角、更灵活的机制参与社会治理,平衡好风险防控与市场活力。未来,期待司法实践不断发展,为金融安全与创新筑牢法治根基,助力经济生态体系稳健发展。
万晓朋
法学院2024级涉外经贸法治人才精英班研究生
知识产权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
今天有幸聆听了黎淑兰专委的讲座,收获颇丰。黎专委强调了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并深入讲解了相关知识点与上海法院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探索与实践。黎专委的讲座颠覆了我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它不仅是著作权、专利和商标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融合法律、技术、商业的立体生态。尤其是“为境外窃取商业秘密罪”的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知识产权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作为一名法学生,我认识到我们要以此次学习为契机,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迈向“知识产权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诗语
法学院2024级法律(非法学)研究生
涉外海事审判是推动航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
胡永庆副院长在讲座中指出,全球航运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海事司法应主动适应新形势,以高质量审判服务航运业高质量发展。他结合经典案例,分析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对传统法律规则的挑战,强调司法应尊重国际规则,结合国情创新裁判思路,保持开放包容。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涉外海事审判不仅是国际航运纠纷的“最后防线”,更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航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我们应关注航运科技前沿,提升涉外法律素养,为建设公正高效的海事司法体系贡献力量,助力我国航运业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大话语权。
来源丨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干培处
文字:陈淋清、侯伊睿
摄影:顾颖婷
责任编辑:胡明冬
编辑:左雨欣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