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上市险企执行新保险合同准则的第二年,年报数据显示,保险服务收入增长呈现显著分化。不同于保费收入的普遍增长,保险服务收入在财险和寿险领域表现迥异。财险公司保险服务收入均实现增长,而寿险公司则多数出现下滑。这一现象反映出新准则对保险行业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但行业整体适应仍需时间。
财险增长寿险下滑 分化趋势明显
根据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4年年报,财险公司保险服务收入普遍增长。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的保险服务收入分别为4852.23亿元、3281.46亿元、1913.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4.7%、8.1%。相比之下,寿险公司保险服务收入则呈现下滑趋势。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的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分别下降2%、0.1%、2.3%、0.5%。唯一例外的是人保寿险,其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3%。
这一分化趋势与财险和寿险业务的特点密切相关。财险业务大多数险种没有投资成分,且保单期限较短,受新准则影响较小。而寿险业务因涉及较多投资成分和长期保单,在新准则下收入确认方式发生变化,导致保险服务收入缩水。
新准则影响深远 收入确认方式变革
新保险合同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2020)》的实施,改变了保险收入的确认方式。旧准则下,保险收入以保费收入为核算基础,采用收付实现制;而新准则下,保险服务收入基于权责发生制,需在整个保险服务期间按照提供服务的进度确认,并剔除投资成分。这一变革使得趸交业务和投资型业务收入大幅下降,导致保险服务收入相较保费收入出现缩水。
德勤分析指出,新准则下保险服务收入涉及拆分投资成分和保险风险收入分期确认,尽管各上市主体保费收入均维持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保险服务收入却出现了较大分化。寿险公司因保单期限较长且投资成分较多,收入缩水幅度更大。
行业适应期仍需时间 新指标重要性渐显
目前,保险行业仍处于新旧准则过渡期,行业内外部对保险服务收入指标的重视程度尚未完全提升。一方面,保险服务收入指标较新,行业多年来一直关注保费收入,存在惯性;另一方面,保险服务收入涉及多项假设和摊销计算,相对复杂,外界对其构成和趋势尚不清晰。
尽管如此,随着新准则的逐步实施,保险服务收入的重要性将逐渐提升。相较于保费收入,保险服务收入波动较小,且根据发挥的保险功能来计量收入,更能反映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未来,行业整体将逐步转向关注保险服务收入指标,推动保险公司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结语
保险服务收入的分化趋势和新准则的实施,标志着保险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财险公司的稳健增长与寿险公司的调整压力,反映出新准则对不同业务领域的差异化影响。尽管行业适应期仍需时间,但保险服务收入作为新准则下的核心指标,其重要性将日益凸显,推动行业向更加透明、规范的方向发展。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观察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