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完调解书,原告男方的手机响起短信提示“退还8万元彩礼全额到账”。
4月17日,中宁县人民法院喊叫水法庭通过“情感破冰+当庭履行”双轨调解机制,成功化解一起僵持两年的离婚纠纷,实现调解协议签署、法律文书送达、欠款履行到账“三同步”,让司法裁判形成“闭环”。
上午9时,法庭调解室气氛凝重。被告女方红着眼眶质问:“你想离婚就离婚,你要求退还彩礼就退还吗?和你生活一年多,我的青春不是青春吗”。
原告男方拍案而起:“你不好好过日子,三天两头毫无原因就出走,你是过日子的人吗,你凭什么不退还我彩礼!”眼看调解陷入僵局,法官果断启动“情感破冰”机制,分头疏导对立情绪。
网络图片
法官向双方释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42条“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及司法解释关于彩礼返还的规定,明确共同生活时间、彩礼用途等考量因素,矫正被告必须全额返还的认知。同时结合双方婚后实际生活状况,引导理性看待纠纷。
“面对面”促成和解 待情绪平复后,法官重新组织双方面对面协商,提出“部分返还+当庭履行”的折中方案。最终女方同意返还彩礼8万元,并承诺签署调解书后立即支付。
10时30分,双方签署调解协议,11时,男方收到了全款转账。这场纠纷的快速化解。
【编后语】
中宁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的这起彩礼纠纷案,折射出高彩礼风气下婚姻的异化。男女双方将婚姻破裂的怨气转化为彩礼金额的争执,把感情破裂的伤痛异化为金钱得失的较量,令人唏嘘。民法典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正是要破除将婚姻物化为交易的陋习。
彩礼本是传统婚俗中的美好祝愿,但畸变为明码标价的"婚姻保证金",既加重了家庭负担,也扭曲了婚姻本质。当女方质问"青春损失",男方计较"金钱付出"时,婚姻早已沦为得失博弈的战场。法官的"情感破冰"机制之所以奏效,正是唤醒了双方对婚姻本质的认知——共同生活期间的情感投入无法货币化计量,维系婚姻的应当是责任与包容而非金钱捆绑。
此案8万元的部分返还方案,既尊重了共同生活的事实,也遏制了借婚姻敛财的苗头。社会当以此为镜,认清高彩礼既不能为幸福加码,反而可能为婚姻埋雷。真正的好日子,需要夫妻携手经营;长久的幸福感,源自彼此真诚相待。摒弃彩礼攀比,让婚姻回归情感本真,才是对幸福最好的投资。
转自:中宁县人民法院
编辑:申亮
审核:申亮
监制:孙磊
近日热点短视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