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律失常专家段江波教授的技术指导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一科陈爱明科主任带领的心脏电生理团队成功完成我院首例持续性心房颤动Marshall静脉无水酒精消融术,并于当日开启了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高功率短时程”术式的房颤射频消融,开启了房颤消融节律控制的又一篇章。
患者为老年男性,既往高血压病、冠心病PCI术后,持续性房颤病史,心脏彩超提示心房明显增大,建议其行房颤“一站式”导管介入手术。采用高功率短时程消融技术完成常规环肺静脉消融术后,通过高密度标测导管基质标测,发现冠状静脉心内膜面及二尖瓣峡部区域紊乱电位,考虑Marshall静脉心外膜房颤驱动灶参与,患者目前心房明显增大,联合Marshall静脉无水酒精消融可显著提高房颤消融治疗的成功率。患者房颤合并冠心病,需要长期抗栓治疗,抗凝治疗有较高的出血风险,手术团队又同时为患者成功施行左心耳封堵术。手术采用全程局麻,患者无不适症状出现,术后第一日患者即可下地行走,术后监测心律为成功转为窦性心律,复查心脏彩超无心包积液等情况,患者心悸及胸闷显著改善。
冠状静脉造影显示Marshall静脉 (箭头处)
工作导丝及OTW球囊送入Marshall静脉
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术后造影, 提示远端心肌组织染色
我国心房颤动患者基数庞大,许多持续性房颤患者就诊时,房颤已进展多年,心房明显增大。对于此类房颤,仍应积极为其寻找窦律转复的机会,采用高功率短时程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联合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不仅手术时间短,且能够干预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难以到达的心外膜驱动灶,是导管消融治疗的有效补充,为更多持续性房颤患者长期维持窦律及心功能提供了可能。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可能给患者带来以下多方面的危害:
心功能受损:
房颤时,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室率过快,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长期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患者会有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表现。
血栓形成与栓塞:
房颤使心房内血液淤滞,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流流向全身,可导致脑栓塞、肢体动脉栓塞、肺栓塞等,其中脑栓塞后果最为严重,可致患者偏瘫、失语,甚至危及生命。
心律失常相关症状:
患者常出现心悸、头晕、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日常活动能力,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认知功能障碍:
房颤增加了脑梗死的风险,反复的脑梗死或慢性脑供血不足会影响认知功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执行功能下降等,严重时可发展为血管性痴呆。
增加其他疾病风险:
房颤患者发生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同时还易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进一步加重病情,影响患者预后。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能使心脏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让心房恢复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善心脏泵血功能,有助于逆转心脏重构,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恢复窦性心律后,能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减少栓塞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我院自2021年成立方唯一专家工作站以来成功开展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ICE、食道超声技术、TEE等房颤诊疗技术,成功为数百例患者行房颤介入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
“高功率短时程”(high-power low-duration,HPSD)采用50W功率为基础,借助三维标测系统实时掌控消融深度及安全性,因消融能量更高,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效率。
目前,我院心血管内科陈爱明主任率领的心脏电生理团队,以院内“方唯一专家工作站”平台为依托,聘请业界知名心律失常专家与我院展开长期紧密合作,成功开展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房颤“一站式”手术及左心耳封堵术。此后,我院心脏电生理团队将继续发展房颤诊治技术,为金普新区房颤患者提供优质治疗方案,为金普新区房颤患者治疗关口前移、打赢房颤保卫战不懈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