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徐志摩抛弃的张幼仪,在娘家人的帮衬下,翻盘逆转为女企业家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

1922年,有一个22岁的年轻女人,在德国柏林生下了她的第二个儿子,取名叫“徐德生”,小名“彼得”。

按理说,她应该是很高兴的,新生命的诞生,会带给母亲喜悦之情。可彼得的降生,却让这个女人愁云密布,心事重重。

想当初,她在英国剑桥一个叫沙士顿的小镇上,怀上这个孩子后,告诉丈夫时,丈夫却冷冷地说:“打掉他!”

女人很震惊,虽然她心里清楚丈夫不爱她,但没想到丈夫会狠心到这种地步,根本不管她的死活。要知道,那时候流产手术还不成熟,做这种手术是非常危险的。

女人惊恐地说:“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了——”

丈夫依然很冷酷,说:“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的呢!难道大家都不坐火车了吗?”

女人的眼泪“涮”地流下来了,这样一个男人,她还能指望什么呢?

女人不再说话,只是默默地流泪。没想到,接着丈夫就提出离婚了。女人很惊恐,这是要把她逼上死路,是要赶尽杀绝啊!

女人没有答应离婚,丈夫便扔下她,拂袖而去了。

丈夫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她?因为此时的丈夫,正在追求另一个女子——一个被人称为才女的16岁少女。

那这个女人到底是谁?后来怎样了?他丈夫又是谁?还有那个16岁的少女,丈夫真的跟她在一起了吗?

今天,我们来说说民国时期的这个关于爱情、婚姻和责任的故事。

这个女人叫张幼仪,她的结发丈夫是大名鼎鼎的徐志摩,就是那个写下《再别康桥》的浪漫诗人。

而那个16岁的少女,是后来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师林徽因。

很多人知道徐志摩和林徽因,却并不知道张幼仪。其实,张幼仪也是个很了不起的女子,她从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女人,后来逆袭成了上海滩上的女企业家。

今天,那些遭遇被丈夫抛弃的原配们,不妨来看看张幼仪的故事,也许能从她身上汲取一些智慧和力量,让自己也来一次翻盘逆转,让那个负心的男人后悔失去了你。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到最后,谁都有可能是杀出重围的黑马,那些被丈夫抛弃的原配妻子,也是如此。


张幼仪

2

1900年,张幼仪出生在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她的大名叫“张嘉玢”,“幼仪”是她的小名。

张家是名门世家,张幼仪共有12个兄弟姐妹(8男4女),他们都很了不起。

大哥张嘉保,是上海棉花油厂的老板;二哥张君劢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是中国民主社会党创始人;四哥张嘉璈曾是中国银行总裁,被人称为“中国现代银行之父”;八弟张禹九既是诗人,又是商人,创办了云裳服装公司……

按老传统,那个时候的大家闺秀,小时候都要缠足的,要有一双“三寸金莲”,将来才能嫁一个好婆家。

所以张幼仪长到3岁时,母亲也给她缠足了,可张幼仪忍受不了疼痛,就哇哇大哭。二哥看见后,心疼不已,马上求母亲别给幼仪缠足了。

母亲为难地说:“若不缠足,以后哪个婆家会娶她啊?”

二哥马上坚定地说:“没人娶她,我养她!”

于是,母亲没再坚持给张幼仪缠足,张幼仪的脚就长成了天足,这在当时是比较少的。

1912年,张幼仪12岁了,那时候新思潮不断涌入中国。

已经接受了新思潮的二哥和四哥,做通父母的思想工作,把张幼仪送进了江苏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想让她成长为新式女性。

1915年,当时担任浙江都督秘书的四哥,偶然见到了才华横溢的徐志摩。徐志摩比张幼仪大3岁,还没结婚,四哥觉得他大有前途。

徐家是江南富商家庭,家里有众多良田和房产,如果张幼仪嫁到这样的家庭,必定是一生衣食无忧的。四哥便托人去徐家提亲,想撮成这桩亲事。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得知张家想跟他们家结亲后,很高兴,马上同意了。

徐家和张家门当户对,两个孩子也很般配。如果这桩亲事成了,那就是政商联姻,对两个家族都是极有利的。

18岁的徐志摩,羽翼未丰,婚姻大事自然是由父母做主的。

于是,在双方家长的张罗下,15岁的张幼仪辍学回家。哥哥们为了给她办嫁妆,让她风风光光嫁到徐家去,特意去欧洲采购了一批时兴的西洋货,给她当陪嫁。

张幼仪带着丰厚的嫁妆,嫁到了徐家,可徐志摩并不喜欢她。徐志摩是个诗人,骨子里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他觉得张幼仪就是个“乡下土包子”。

徐家父母却对张幼仪这个儿媳非常满意,张幼仪端庄大气,贤良淑德,本本分分,确实是个优秀的大家闺秀。

1918年,张幼仪生下了长子徐积锴,小名阿欢,可徐志摩对张幼仪依然很冷淡。虽然两人已经结婚3年了,但真正在一起的时光,连3个月都不到。


徐志摩

3

在张幼仪生下徐积锴的这一年,徐志摩为离开张幼仪,去美国留学了。张幼仪就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默默地等待着丈夫的归来。

1919年,徐志摩转学去英国伦敦,住到了一个叫沙士顿的小镇上。

徐志摩对张幼仪原本就没什么感情,现在长期两地分居,更不利于夫妻感情了。此时,他遇到了同样去英国留学的林徽因,就被林徽因吸引住了。

徐志摩追求林徽因的事,被张幼仪的四哥知道了。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婚姻,是四哥一手撮合的,所以四哥觉得张幼仪的幸福,他是要负责任的。

四哥就去做徐申如的思想工作,希望徐家送张幼仪去英国留学,让她和徐志摩团聚。

徐申如夫妻俩也听说儿子在英国追求林徽因的事了,他们正在发愁,不知如何是好?现在听见张幼仪四哥的建议后,马上就同意了,他们也不希望儿子和儿媳感情不和。

1920年,20岁的张幼仪前往欧洲与丈夫团聚。在这之前,四哥已经写信给徐志摩了,所以徐志摩不得不去码头接张幼仪。

多年后,张幼仪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

当时,徐志摩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着白丝巾。之前,张幼仪从没见过徐志摩穿西装的样子,可现在,她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徐志摩。

张幼仪后来说:“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

张幼仪到英国后,人生地不熟,语言还不通,她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只有丈夫徐志摩。可徐志摩对她的态度,比在国内时更冷淡了,因为他的心全在林徽因身上。

1921年,在张幼仪怀上二胎后,徐志摩为了能跟林徽因结婚,就向张幼仪提出离婚。张幼仪没答应,徐志摩便扔下她,离开了沙士顿。

张幼仪伤心不已,又孤立无援,看着肚子渐渐大起来,她不知所措。后来,张幼仪只能写信给在法国留学的二哥,二哥又写信给七弟。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