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祀农大典,清代的“劳动节”!

0
分享至





清代对农业十分重视,每年的祀农大典也堪称宫廷版的五一 “劳动节”。这场仪式在古代延续了近三百年,不仅是皇权对农耕历史的传承,更是帝王躬耕的治国谋略。

祀农大典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周代的籍田礼,但完成跨越式的制度革新却在清代。康熙皇帝将一直传承下来的籍田礼革新为“亲耕礼”,规定皇帝必须亲自扶犁耕作,宣告着之前“表演味”十足的做法行不通了。雍正年间更是将亲耕写入《大清会典》,使其成为国家大典,可见当时对农业的重视是自上而下的。


《雍正帝祭先农坛图》卷(局部)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到了乾隆时期,皇帝对仪式又进行了更为精细化的改革,他命人绘制《雍正帝祭先农坛图》,将亲耕场景跃然纸上,后世可以依照上面的图画开展农事。

画作中,雍正皇帝头戴朝冠、脚踏朱履,在百官簇拥下扶犁耕地,身旁的老农则神情专注,整幅画作展现出君臣共耕的美好画面。

皇帝之所以身体力行地做这些,更多的是想通过这一举动践行他独特的治国谋略。康熙皇帝曾主持绘制《耕织图》,以46幅图画展现从浸种到入仓的完整农耕过程,这些图画的背后,是帝王向臣民传达重农思想的良苦用心。


《胤禛耕织图册·收刈》页(局部)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因为有了父亲的“示范”,雍正皇帝也命人绘制了《雍正耕织图册》,不过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将自己扮成了农夫的形象。画中的雍正皇帝头戴斗笠、手持锄头,身旁的嫔妃则身着布衣采桑。看似有种搞怪的成分,其实是为了打破帝王高高在上的形象,进而拉近与百姓之间的距离。

在清代的祀农大典中自然也不缺有趣的传闻故事。其中,相传在乾隆年间,一次皇帝亲耕时,耕牛突然受惊,拉着耕犁奔跑。随行的一众大臣惊慌失措,唯有60岁的刘墉沉稳上前,拉住缰绳安抚耕牛,化解了这场危机。事后乾隆特赐刘墉“护耕功臣”匾额,以示嘉奖。


《耕织图》瓷板书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在众多皇帝当中,道光皇帝是将亲耕礼推向极致的一位,他不仅在先农坛亲耕,还在圆明园开辟“一亩三分地”,命皇子们每日参与耕作,亲自体会农耕的辛苦。据《清史稿》记载,皇四子奕詝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因祀农成绩优异,深得道光皇帝喜爱。

道光皇帝如此费心费力的重视祀农大典,在当时也取得了不错的影响,皇室亲耕的消息传遍全国,地方官员也受其影响纷纷效仿,设立先农坛,举行仪式。


《绵亿耕织图册》(局部)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皇帝亲耕的同时,还会做技术推广。其中,康熙时期培育出的“御稻米”,就是通过祀农仪式展示后得到了推广,进而促成了双季稻的种植。乾隆年间编纂的《授时通考》,将农耕方面经验总结汇编成册,发放全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进步。

不过,随着清朝覆灭,祀农大典也逐渐成为了历史,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深藏在故宫的典籍、画作来了解那段历史。

本文内容以官方及网络资料为基础,在细节创作上适当地发挥了一些联想和创造。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私信联系【松兰书社】小学士说明,万分感谢。转载文章需经【松兰书社】授权。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CBA大罚单来了!孙铭徽成争议焦点,浙江广厦:夺冠,赶紧做1件事

CBA大罚单来了!孙铭徽成争议焦点,浙江广厦:夺冠,赶紧做1件事

话体坛
2025-05-18 22:49:41
家里有人过世,四做三不做,亡魂会一直看着你的所作所为

家里有人过世,四做三不做,亡魂会一直看着你的所作所为

阿郑的读书日常
2025-05-16 14:47:51
TVB演员艾威妻子Lisa病逝,周润发曾探望,二人曾上过《再见爱人2》

TVB演员艾威妻子Lisa病逝,周润发曾探望,二人曾上过《再见爱人2》

潇湘晨报
2025-05-18 16:11:20
穆迪首次下调美国信用评级!明天大盘是涨是跌?

穆迪首次下调美国信用评级!明天大盘是涨是跌?

春江财富
2025-05-18 14:58:50
俄外长撕掉泽连斯基伪装,被操控的可怜人

俄外长撕掉泽连斯基伪装,被操控的可怜人

猎火照狼山
2025-05-18 17:53:19
家人被害后"复仇"!海地大妈用馅饼毒杀40名黑帮

家人被害后"复仇"!海地大妈用馅饼毒杀40名黑帮

看看新闻Knews
2025-05-18 15:42:17
1.6万/平!天河岑村动了,补偿方案曝光!

1.6万/平!天河岑村动了,补偿方案曝光!

广州楼市发布
2025-05-16 20:00:42
德国总理默茨:将阻止北溪管道重启

德国总理默茨:将阻止北溪管道重启

参考消息
2025-05-18 15:49:17
麻省理工学院不再支持学生的人工智能研究论文

麻省理工学院不再支持学生的人工智能研究论文

cnBeta.COM
2025-05-18 01:16:23
蓝战非吐槽俄罗斯!旅游体验感最差,空姐班味重,最后一句话亮了

蓝战非吐槽俄罗斯!旅游体验感最差,空姐班味重,最后一句话亮了

联友说娱
2025-05-16 11:45:29
上海网友吐槽家里每月2保姆工资2万元!网友:这是什么大户家庭啊

上海网友吐槽家里每月2保姆工资2万元!网友:这是什么大户家庭啊

小人物看尽人间百态
2025-05-17 09:12:41
马英九:若大陆统一台湾的手段不和平,过程不民主,台湾人不接受

马英九:若大陆统一台湾的手段不和平,过程不民主,台湾人不接受

红色鉴史官
2025-04-11 20:15:02
猛降155个基点!发生了什么?

猛降155个基点!发生了什么?

中国基金报
2025-05-18 18:33:18
世乒赛乱套了!种子选手0-4爆冷,金琴英4-2大逆转,王曼昱丢局

世乒赛乱套了!种子选手0-4爆冷,金琴英4-2大逆转,王曼昱丢局

越岭体育
2025-05-18 16:38:36
王皓:樊振东打了8年世锦赛单打才登顶,大家要理性看待年轻球员

王皓:樊振东打了8年世锦赛单打才登顶,大家要理性看待年轻球员

懂球帝
2025-05-18 10:09:23
天津即将开始入户调查!

天津即将开始入户调查!

网信武清
2025-05-18 18:28:12
不可思议!被中国用核武器轰炸45次的罗布泊,现在竟然变成这样!

不可思议!被中国用核武器轰炸45次的罗布泊,现在竟然变成这样!

红色鉴史官
2025-05-08 17:40:03
台岛对陆称呼变了,2字已删除,蔡正元预言结局,解放军终于上场

台岛对陆称呼变了,2字已删除,蔡正元预言结局,解放军终于上场

阿芒娱乐说
2025-05-16 14:21:23
今年前后脚落马的两正部:曾同期公选副厅,仕途交集20年

今年前后脚落马的两正部:曾同期公选副厅,仕途交集20年

南方都市报
2025-05-17 11:57:09
真的赢麻了!沙特买军火、卡塔尔送大礼、伊朗发声明、叙利亚……

真的赢麻了!沙特买军火、卡塔尔送大礼、伊朗发声明、叙利亚……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5-05-15 22:01:22
2025-05-19 00:04:49
松兰书社 incentive-icons
松兰书社
品读经典,学习智慧,传承文明,成就未来!
95文章数 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男子100万理财款提现时变成了牛肉 项目8年吸金5个亿

体育要闻

IFFHS评历史最佳TOP10:梅西第一

娱乐要闻

汪小菲官宣二婚喜讯,深情人设崩塌

财经要闻

潘功胜、李云泽、吴清等,最新发声!

科技要闻

小米“剧透”,雷军将有重大发布

汽车要闻

小米汽车回应前保险杠变形 免费取送车和修复

态度原创

艺术
本地
时尚
手机
公开课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本地新闻

“5·19中国旅游日”2025年主会场活动启动仪式

今夏流行“裙子+平底鞋”!显高显腿长,太撩了!

手机要闻

荣耀400系列续航被确认:标配7200mAh电池,硬件规格也基本敲定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