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联勤集结号」加入我们光荣的队伍!
“别怕,我是医生!”
近日
在第900医院军医沈锋
代职所在的某部营区附近
发生一起货车侧翻的事故
危急之中
他闻讯火速赶到现场
与战友一起争分夺秒展开施救
为伤情严重的车祸伤员
成功开启急救“生命通道”
第一时间赶赴车祸现场——
“性命攸关,抓紧救治伤员!”
“营门北侧50米处发生车辆侧翻,驾驶员受伤严重……”前不久,一辆载满沙石的货车在某部营区附近发生侧翻事故,驾驶员在车祸事故中头部流血,情况十分危急。
“收到,马上赶赴现场!”接到值班室紧急通知,正在该部代职的第900医院骨科军医沈锋匆匆离开训练场,火速携带急救器材奔赴车祸现场,与战友们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
来到事故现场,映入眼帘的情景让沈锋大吃一惊:一辆红色的货车完全侧翻,车辆的挡风玻璃完全破碎,装载的沙石全部倾倒在地面……不过,在交警的现场指挥下,负伤的驾驶员已被群众合力抬出驾驶室。
救治过程中,军医沈锋看见伤者的脸上布满血迹,满脸惊恐。经过检查,他发现伤者由于颈椎严重受损导致四肢无法动弹,且左下肢踝关节明显畸形,头面部伤口还嵌着玻璃碎渣。
“伤员性命悠关,抓紧救治!”完成初步验伤后,沈锋迅速带领几名卫生员制定术前急救方案,争分夺秒地投入到救治工作中:“我们必须为接下来的手术救治创造有力条件,避免伤员出现休克等症状!”
全力以赴救治危重伤员——
“危急时刻,必须挑起重担!”
“我是军医,必须挑起重担!”在处置伤情的危急时刻,军医沈锋一边担当救治“协调员”,临危受命带队对伤员展开紧急施救;一边担当急救“主力军”,通过伤情处置帮助伤员度过术前救治的“危险期”。
“保护颈椎!”救治过程中,沈锋用双手轻轻地托住伤员的颈椎,与卫生员合力将颈托固定在其颈部,防止颈椎二次伤害。紧接着,他查体发现伤员嘴角渗出血迹,当即清理口鼻腔分泌物,确保伤员呼吸通畅。
在清理面部伤情的过程中,沈锋半跪在水泥地面上,由上而下快速“扫描”伤员面部的血迹与伤情,随后从急救箱拿出镊子,小心翼翼地清理着伤员面部伤口的玻璃碎渣,同时用棉球给伤口涂上碘伏,防止伤口感染。
“头部受伤,赶快止血!”在完成面部清创处置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取出急救箱里的绷带,对头部受伤部位进行止血和包扎。“伤口包扎在卫勤救护训练考核中应用很多,没想到在这又派上用场!”他一边避免颈椎活动加重伤情,一边屏气凝神地完成伤口包扎。
沈锋带领救治小组在危急时刻紧急处置,伤者在送达医院后顺利完成手术,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解放军同志,感谢你们救命!”家属感激连连。
代职期间倾心为兵服务——
“职责所系,干好本职工作!”
“救死扶伤是医生天职,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从救治现场回到部队营区,沈锋如是说。在部队代职期间,他主动为训练考核做好医疗保障,定期组织战救技能培训和训练伤知识授课,常态化开展防疫消杀、防蛇、防鼠等卫生防治工作,助力优化改善营区卫生环境。
险情,也是考验。一次,一名战士在训练中出现头晕、胸闷、呕吐等症状,耳温监测达到39.1℃,指脉氧仅92%,与热射病症状相似。对此,沈锋迅速给这名战士给予补充水分、降温模块覆盖等处置,最终化险为夷。
针对部队开展高强度训练的实际,他利用自身运动医学专业所长,将自主设计研发的热射病防治及创伤外固定支具样品带入考核现场,同时配备智能电除颤仪、血脉氧监测备、电子耳温枪等设备,对热射病、训练伤及心跳骤停等体能考核环节容易出现的“意外”伤病进行积极防控。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代职半年多以来,沈锋在与官兵们的朝夕相处中建立起深厚的战友情。于他而言,这份战友情谊激励着他更好地当好官兵生命和健康的“守护者”,为保障打赢贡献一份力量。
总 监 制:邢高峰
总 编 辑:袁百舸
主 编:王照亮
责任编辑:张添溯
编 辑:张宜海
作 者:张文明 吴诗蕾 陈秋豪
刊 期:第 4924 期
来 源:本号原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