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高新业绩失速:生长激素神话褪色与转型阵痛
2024年4月,长春高新交出了近二十年首份营收、净利润双降的年报,叠加一季度业绩持续下滑,其股价应声下跌。这家曾凭借生长激素缔造“药茅”神话的企业,正面临核心业务受挫、新增长点乏力、多元化转型受阻等多重挑战。业绩颓势的背后,折射出中国医药企业在政策、市场与技术变革中的生存困境。
一、核心业务受挫:集采冲击与竞争加剧的双重绞杀
作为长春高新业绩支柱的金赛药业,2024年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3.73%和40.67%,直接拖累集团整体表现。其核心产品生长激素的市场地位正被逐步瓦解:
集采重压持续:自2022年广东联盟首次将生长激素纳入集采后,全国多省跟进。虽然长春高新以粉针降价换取集采入场券,但水针等高毛利产品价格体系仍面临压力。2023年毛利率同比下滑2.03%,显示其议价能力减弱。
竞争格局剧变:2024年特宝生物、诺和诺德等企业的长效生长激素相继进入审评阶段,打破金赛药业长期垄断。长效剂型作为技术壁垒更高的产品,曾是长春高新维持高毛利的“护城河”,但竞品入局将加速市场分流。
需求端收缩:新生儿数量下降导致儿童生长激素需求增长放缓,而成人适应症拓展(如AGHD)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叠加经济环境波动,部分家庭延缓治疗计划,进一步压缩市场空间。
二、新增长点失速:百克生物的疫苗困局
曾被寄予厚望的百克生物,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32.64%,净利润腰斩,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更暴跌98.24。其主打产品带状疱疹疫苗遭遇多重挑战:
国际巨头碾压:GSK的Shingrix凭借先发优势和全球口碑,2024年批签发量反超百克生物(49 vs 39批次)。智飞生物代理后,GSK渠道覆盖能力增强,对国产疫苗形成挤压。
市场教育不足:带状疱疹疫苗属于自费二类苗,消费者接种意愿受经济因素影响显著。2024年百克生物计提近4000万元资产减值,反映库存积压与需求疲软。
产品单一风险:百克生物过度依赖单一疫苗,在研管线中仅有狂犬疫苗等品种推进,短期内难撑业绩。
三、深层矛盾:单一依赖症与转型阵痛
长春高新的困境本质上是“成也生长激素,危也生长激素”的缩影:
收入结构失衡:金赛药业常年贡献约80%营收,其他业务如华康药业(中药)、高新地产等规模有限。当核心业务失速,集团缺乏缓冲地带。
研发投入滞后:2023年研发费用率仅为8.5%,低于生物医药行业头部企业15%-20%的水平。在生长激素迭代(如口服剂型)和新技术布局(如基因治疗)上未见突破。
政策适应性不足:对集采冲击的应对停留在被动降价,未能通过成本控制、海外市场拓展或差异化适应症开发形成新平衡。
四、破局之路:重构增长逻辑
面对危机,长春高新需在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1. 存量业务挖潜:加快成人适应症临床推广,探索“身高管理+健康消费”新模式;通过海外注册(如东南亚市场)对冲国内集采风险。
2. 增量市场开拓:推动百克生物与跨国药企合作,借力GSK的学术推广经验;加速狂犬疫苗、流感疫苗上市,分散产品风险。
3. 技术壁垒重塑:加大基因编辑、多肽药物等前沿领域投入,将生长激素的技术积累转化为平台化创新能力。
图片来源:西南证券研报
结语
长春高新的业绩下滑并非偶然,而是过度依赖单一产品、应对行业变局迟缓的必然结果。在带量采购常态化、创新药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中国药企必须从“爆品依赖”转向“生态构建”。能否在阵痛中完成从“激素神话”到“多元创新”的蜕变,将决定长春高新下一个三十年的命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