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收到刘强东送的外卖
你们好,我是歪歪
感谢各位能保持深度阅读的习惯,本篇文章约2500字,阅读时长大约需要4分钟。如果觉得还算可以,麻烦您点个“在看”支持一下,如果有不同的看法,请在我的评论区留下意见,每一份意见都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感谢!
一场“外卖战争”,敲开了用户家门
4月21日,北京望京某小区,一份标价二十多块的湖南菜
由一位特殊骑手送达:刘强东本人。
这不是“偶遇”——而是一次有预谋的突袭。
从App页面跳跃至线下交付的那一刻,“即时零售”的战争已经从数字端口,延伸到了现实生活。
对手是谁?
坐拥700万骑手的美团铁骑。
这是一场不对称的较量。
- 一边是刚刚上线、尚未被用户广泛认知的“京东外卖”
- 一边是早已深入三线以下、构建闭环生态的美团闪购
在消费低频、资本转向谨慎的当下时代,一顿二十几块的晚餐,可能比一个亿的融资还难争取。
刘强东的出场,不是作秀,而是一记信号弹。
京东外卖,直接选择了“正面硬刚”的打法:
不走试水路线,创始人亲自下场,宣战意味拉满。
01|争骑手,就是争命根子
很多人看热闹,说刘强东“接地气”;
但行业看门道——
这是一次罕见的“为骑手背书”。
就在他送完这一单当天,京东发布了一封《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直指“竞对平台二选一”。
信里没有点名,却句句暗指美团。
具体指控:
如果骑手同时接京东与其他平台的单,就可能被封号、限制接单、甚至被劝退。
乍一看,是“为兄弟们发声”;
实际上,是一场资源争夺战的全面升级。
为什么焦点落在骑手?
因为即时零售的本质竞争,不在于补贴多少、价格几何,而在于——谁能以更低的履约成本、更快的时效完成交付。
这一切的核心,只有两个字:人力。
具体来说,愿意干、能干、听调度的本地可用劳动力,尤其是高峰时段的“可控骑手资源”。
京东一套组合拳下得毫不含糊:
- 宣布超时20分钟免单,设立赔付底线;
- 组建紧急运营小组,专门应对履约问题;
- 公布10万全职骑手计划,强调“缴社保”“家属双职工”;
- 甚至直接打出“保障工作尊严”的口号。
这套打法,不只是抢人,更是以高投入换取行业中的“士气溢价”。
对比之下,当前主流平台的骑手体系更偏“灵活用工”与“兼职化运营”。
京东的“全职正编+服务保障”模式虽然更重,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建立起一套更有黏性的配送网络。
这是用“结构性福利”来换取劳动力忠诚度——
在平台大战中,这是比补贴更长效的护城河。
——京东·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部分)
02|美团有没有“二选一”?
针对京东的指控,美团回应称“相关截图为谣言”,并强调平台始终尊重骑手自由流动。
听起来似乎言之凿凿,但事实真相远比公关声明复杂得多。
“多平台跑单”在业内早已不是秘密。
多数骑手同时挂靠2-3个平台,早上送达达、中午跑美团、晚上兼顾京东,看哪边单多、路线好,哪里就成“主战场”。
但问题在于:平台算法是不是真的中立?
不少骑手表示,在多平台并用时,可能会出现“后台突然不给单”“权重下降”“接单距离加长”等情况。
虽无明文规定,但行为后果已经在“技术中立”的幌子下完成惩罚。
这就是“隐性二选一”。
它不像早期电商那样赤裸裸让商家签独家协议,而是把“选择权”装进了代码里,让人不得不“自愿放弃”另一个平台。
所以京东这封公开信,不只是喊口号,而是在揭示:
劳动平台之争,正在变成算法对人力的隐性操控战。
——京东秒送
03|京东希望重写菜谱
一句话:
增量见顶,存量必争。
- 2023年后,中国外卖市场整体订单量增长放缓。根据《艾瑞咨询》数据,全国日均外卖订单已稳定在6000-7000万单之间,增长率由两位数跌至个位数。
- 原因很明确:
- 人口结构转变——中国城镇化接近尾声,新增城市人口增速趋零;
- 用户习惯饱和——外卖消费高频区间用户已无增长空间。
增量红利消失后,平台的竞争逻辑也彻底改变——
从争用户,变成争订单密度、骑手效率与商户服务水平。
京东入局的时机,乍看“为时已晚”,但恰恰踩在了产业结构转向的临界点上。
京东外卖,选择不走美团的“幽灵厨房”路线,主打“堂食品质”。
这是对“体验劣化”的一种回应,也是一种对抗。
所谓“幽灵厨房”,是平台基于数据选址、后厨标准化生产的“专做外卖、不接堂食”的产物。
它们牺牲了品牌感与服务体验,换来了效率与低价。
而京东要求“必须具备堂食”,本质上是把外卖重新拉回到“真实商家+真实场景”的轨道上。
这不仅是一种品质策略,也是对行业模式的价值重塑。
这种模式的背后,是京东的“电商基因”在起作用:
物流+仓配+服务体系的延伸,补上最后一公里的“即时履约”。
换句话说,它不是简单来分蛋糕的,而是希望重写菜谱。
——外卖小作坊(图源网络)
04|“开战式巡视”
很多人把刘强东的下场当成“表演经济”,但他的行为细节,完全不像是一次短视频式的“流量表演”
这更像是一次“指挥官视察前线”。
在中国商业史上,每一次大佬亲自下场,都意味着公司战略已发生根本性转向:
- 马云发支付宝红包时,正值阿里钱包上线关键期;
- 雷军组建米粉社群,是小米构建用户社群裂变的开始;
- 黄峥研究每一个拼团路径,是拼多多爆发前的用户心理观察。
刘强东的“湖南菜行动”,透露出同样的信息:
这是他亲自确认战略关键路径的方式。
京东与美团的对抗,绝不是“争一口饭吃”那么简单。
即时零售作为“到家经济”的核心环节,正成为平台生态的“中轴结构”
美团将其定义为“万物到家”,京东定义为“品质即时”;
两者话术不同,实质相同——
谁能主导即时交付场景,谁就能定义平台服务边界。
而服务边界,正是未来商业生态的“边界线”。
——美团VS京东
05|京东的冲锋号
刘强东这次送的不是菜,是“战争动员令”。
京东外卖不只是上线,而是要开打。
美团会退让吗?不会。
即使零售这场战争,不会因为谁先送单就结束,也不会因为谁吵得凶就定胜负。
但可以确定的是:
用户家的那扇门一旦被敲开,平台之间的较量,就进入了深水区。
你点的不只是外卖,你站的,也许是一种未来的生活方式。
其次,外卖骑手关心的是平台吗?
不,是生活
——外卖骑手(AI生成)
关注我,狠狠吐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