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凌晨4点不到,天色尚暗,在稽东镇大桥村“一桌土菜”共富工坊的菜地里,满垄的菜叶上挂满了晶亮的露珠,几位村民正在来来回回地忙碌。
村民胡富民一边割着卷心菜,一边和记者攀谈起来:“山里人习惯早起,越早送出去的菜越新鲜,城里人也喜欢吃。我一年种菜有两三万元收入,现在大桥村有五六十个村民在种菜。”
说话间,大桥村党总支书记黄钢强闻讯赶来。他介绍,以前老百姓的菜都是自种自吃,因为到集镇上卖,收入抵不过跑路钱和功夫钱,最终大部分烂在地里。“大桥村一带又是绍兴小舜江水库的水源保护地,为让村民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我们村党总支商讨后,决定把种菜的村民联合起来,主打山里蔬菜新鲜、绿色、健康的概念,再通过‘一桌土菜’这个品牌进行推销。”黄钢强说。
说干就干,村里成立了“一桌土菜”共富工坊,一边帮助解决蔬菜销路问题,一边组织百姓科学种菜。到目前,该村签约共富工坊的农户年均增收1.3万元,按照“村级15%、村民85%”的比例,村级集体经济一年也能增加110万元。
凌晨5点20分,天色渐亮,在“一桌土菜”共富工坊蔬菜收购点,附近村的菜农纷纷把大清早的辛劳收获送到了这里。村民蒋云娟给记者报账:卖了2.5公斤小土豆、10公斤小白菜,还有一些韭菜等。“有了这笔收入,不但能贴补家用,还能存下不少。”这时,随着“嘀”的一声,蒋云娟的手机里显示出175元的入账金额。
“多的时候一天能收1500多公斤,少的时候也有两三百公斤,主要以当季鲜蔬为主。”黄钢强一边帮着收菜一边介绍,大桥村“一桌土菜”走红后,周边村的村民也“眼热”起来。在稽东镇的牵头下,大桥村与车头、竹田头等村成立了“一桌土菜”党建联建共富体,签约农户扩大到了6个村300余户。同时,还有70多位村民从事收购、分拣、粗洗、包装以及深加工,帮他们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工作。
早上7点15分,随着最后一筐鲜嫩欲滴的蔬菜装进车厢,贴着“一桌土菜”LOGO的面包车驶上了宽敞的车竹线。随车押货的大桥村金融特派员孙凯从瑞丰银行退职后,成为这里的联络员并常驻大桥村。“今天这车菜要送到瑞丰银行的7个支行,还有鲁越大酒店以及其他联盟单位。”孙凯说,“一桌土菜”共富工坊从原来只有蔬菜,发展到现在有肉、蛋、茶、酒等6大类54种农产品。为提高“土货”的质量和产量,村里和瑞丰银行还请来专家,开展了种植、厨艺、直播等培训,目前已培训农民240余人次,并引进浙大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1支专业队伍。
送菜车穿行在洒满晨光的山岭和菜地之间,仿佛在寓示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金光大道。黄钢强说,“一桌土菜”的集体收入也得到了充分利用,目前,大桥村的“烟雨大桥”“北溪临风户外音乐会”“我在大桥有块田”“七十二家房客”等文旅研学活动正在逐次展开。“我们的想法就是通过‘一桌土菜’上城,形成一种共富产业生态,最终换来一村百姓的富裕幸福。”黄钢强满怀希望地说。
柯桥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吴坚封雪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