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面对“史上最卷就业季”,如何在低迷的经济环境中突围?政策如何发力?专家有何良策?文章将结合最新政策、专家观点与真实案例,为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尽绵薄之力!
政策助力:从“保岗位”到“精准匹配”!
国家已推出多项政策,精准对接人才供需鸿沟。目前已相继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新规;强调“市场化机制”,推动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例如动态调整低就业率专业,扶持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新兴领域。
此外,紧跟国家就业政策,各地也陆续开始“抢人才”大战:
- 北京、广东:通过缩减低对口率专业招生、发布紧缺人才目录;更甚至提供一线城市落户的名额,精准争夺高技术人才;
- 上海、浙江:校企共建学院,如复旦大学与华为合作集成电路学院,实现“订单式培养”;
- 深圳、重庆:利用AI算法匹配岗位,政校企联动拓岗;
此外,多地推出“青年驿站”为异地求职者提供免费住宿,如深圳开放1万套房源,上海设立70余个驿站;还有每个城市的就业中心会定期提供大型招聘会,现场对接人才需求。
多元化出路自救:除了“打工”,还能做什么?
基层服务:参与“三支一扶”、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可享考研加分、定向考编等政策;
坚持考公:每年一次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每个省份多次的地方公务员考试等;
自主创业:人社部门提供最高30万创业贷款、税收优惠及免费孵化场地,宠物鲜食、AI工具开发等赛道潜力大;
技能转型:参加职业培训(如大数据分析、无人机操作),考取职业技能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
专家支招:冷门赛道与“专业壁垒”
知名就业导师张雪峰多次强调:“选对赛道比盲目内卷更重要。”其核心观点包括:
1、拥抱新兴行业:
宠物经济:2023年市场规模近6000亿,催生宠物殡葬师、营养师等新职业,985硕士转行开宠物殡葬店月入过万案例频现;
AI与新能源:结合国家战略,软件工程、芯片设计等专业起薪超20万,且人才缺口持续扩大;
2、避开“天坑专业”:
土木、新闻等传统行业竞争激烈且待遇下滑,建议转向智能控制、半导体等融合领域;
优先选择计算机、财会等“普适性专业”,法学、汉语言师范类次之,垂直类专业(如药学)岗位受限;
总之,与其在家焦虑,不如重构选择逻辑!就业相对困难的时刻,有政策托底、赛道红利与个人策略缺一不可。毕业生需认清两点:
拒绝“唯大厂论”:国企、外企、新兴行业乃至自主创业,皆是出路;
长期主义思维:选择有“专业壁垒”的领域,持续积累技能与资源;
切记妄自菲薄:持续的专业练习和经验积累,迟早会有机会找上门来;
凡事实践才有出路:不要待在家里想问题,要敢于走出去想办法!
正如张雪峰所言:“普通人上大学是为了找份好工作,认清自己比盲目追梦更重要。”
在1222万毕业生的洪流中,唯有理性规划、大胆转型,方能破局重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