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是俄罗斯最东侧的一片富饶土地,这里幅员辽阔,土壤肥沃,矿产资源丰富,但经济增长却十分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人口外流现象严重,明明远东如此富庶,为何俄罗斯就是开发不起来呢?既然俄罗斯做不到,那能不能交给我国来开发呢?
俄罗斯是如何占领远东的
远东地区地处亚欧大陆最东端,也是俄罗斯的最东端,这片领土北至北冰洋,南与我国东北地区交界,东侧则面向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总面积高达621.59万平方公里。历史上这里的居民受中国影响比较大,不同时期也曾被我国直接或间接统治。但是清朝时期,随着沙俄翻越乌拉尔山脉东扩,很快便在17世纪中叶抵达了黑龙江流域,清俄两次雅克萨之战后,在1689年签署《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双方以外兴安岭一线为界,此时外兴安岭以北至北冰洋沿岸远东领土被沙俄占领,而清朝则保住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包括乌苏里江以东的外东北领土,该条约也暂时遏制了沙俄继续南侵的脚步。
然而19世纪中叶,随着清朝的衰败,内忧外患,沙俄趁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朝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割让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领土,届时,沙俄已经基本占领了整个远东地区。
远东为何发展不起来
在占领远东后,沙俄开始大规模鼓励移民,19世纪后期,还修建了贯穿西伯利亚,连接俄罗斯东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以便于进一步巩固对远东的统治。但由于远东地区纬度高,气候不佳,又远离俄罗斯中心,因此人口增长依旧缓慢。
进入20世纪,苏联的建立,让远东重新燃起希望,远东蕴藏着丰富的铁、钨、铜、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料和燃料。钢铁洪流下的苏联,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资源禀赋的远东因此被苏联视为战略资源基地。
一方面通过迁移费用、工资待遇等优惠政策鼓励移民,另一方面开始有意识的向远东进行工业转移,大力发展机械制造、化工、电力等重工业,远东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一定发展。
但曾经的红色巨人仅存在69年便轰然倒下,此后的俄罗斯国内一片萧条,百废待兴,更加无法顾及远东发展,原本在苏联的强政策支持下,远东的人口勉强达到了800万,但在苏联解体后,又开始了人口外流。虽然2015年俄罗斯曾出台政策支持远东土地无偿赠予居民,但依旧没什么效果,六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只居住了六百多万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1个人。
说到底,远东发展不起来,缺乏劳动力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这里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虽然远东丰富的矿产和林业等资源,成为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但自俄国占领这一地区上百年时间里,却始终未能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起制造业和轻工业,导致远东依旧只能依赖最简单的原料出口,至于生活所需的大部分商品则都需要进口。对传统重工业和采矿业根深蒂固的依赖,导致远东仅依靠政策支持和口头呼吁,根本无法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在缺乏岗位的情况下,人口外流也是必然结果,恶性循环下,远东现代化发展始终十分缓慢。
邀请中国开发远东是否可行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无论如何俄罗斯是不可能丢弃远东的。
过去受历史等因素影响,俄罗斯在中国开发远东方面持谨慎态度,但俄乌冲突爆发后,随着西方的联合制裁打压,让俄罗斯在地缘战略上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调整,随着俄罗斯 “东转南进”策略的加速推进,中俄合作开发远东也出现了新的转机。
我国东北地区与远东直接接壤,两地存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远东的能源矿产可源源不断输送至中国市场,中国的轻工业等商品又能销往远东,这种贸易模式既能实现资源互补,又能打破贸易壁垒,扩大市场规模,打开双赢局面。同时远东的海参崴等港口可弥补我国东北缺乏有效出海通道的不足,俄罗斯又能在与中国的港口等物流合作中,扩大地区影响力,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虽然当下的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地缘关系错综复杂,但中俄合作仍在不断深入,从去年俄罗斯向我国开放海参崴,再到中俄万字联合声明,跨境物流体系的加速形成,能源管道项目的一步步推进等等,无不彰显了中俄在地缘关系上的紧密性和区域发展中的经济逻辑,总之只要俄罗斯足够坚定,双方经贸将会进一步增加,远东的开发也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