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2023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年度10强作者(运营领域),9年新媒体一线从业经验,关注小红书、公众号、视频号
微信公众号文章成为AI产品元宝的信息源、公众号无需注册即可发布、朋友圈分享文章显示公众号名称……近期的公众号迎来一系列大更新,这也让业内很多朋友产生疑惑:2025年公众号有没有可能迎来第二春?
其实,这些更新并不是这两年微信公众号迭代的全部动作,早在这之前,公众号就已经加入新号助推、服务号小绿书和微信小店打通且有流量扶持、订阅消息大折叠以及取消底部相关推荐等更新。
这些功能对于创作者的价值,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但是唯一可以达成共识的是:频繁更新代表着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内部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产品。
那么在2025年,微信公众号还有红利吗?如果有的话这波红利属于哪些人?想要抓住红利应该如何做?
一、还有红利吗?
一般而言,一个行业的红利会出现在两个阶段:
其一是行业早期发展阶段,这类很容易被大家发现,公众号的早期发展红利位于2014-2018年。其二就是行业核心资源大洗牌的阶段,对于内容平台而言,核心资源就是流量,这两年公众号行业正好在经历流量重新洗牌。
呈现的趋势是:微信公众号红利的这块蛋糕被切得更小了,吃蛋糕的人更多了,但是想吃饱更难了。
二、红利属于哪些人?
1、有势能且擅长精细化运营的品牌
微信生态的下一波红利,绝对是系统化运营的红利,不单属于视频号、企业微信、公众号,也不单属于私域,而是属于能将微信生态内公私域和业务完美融合,搭建起获客、构建信任、促成成交以及持续复购一体化运营系统的团队。
这类系统的构建,对于产品的势能以及团队精细化运营能力要求极高,一旦成型,业务上限会大幅度提升。
这种模式所带来的红利,其实是品牌自身业务营销模式升级带来的红利,只不过这种升级是借助微信旗下的一系列营销组件去完成的,之所以是微信,是因为现阶段只有微信可以在公私域上做到完美闭环。
举个例子:
如果类似于快消行业的活力28去做微信生态,那么大概率能够迎来大幅度的业务增长。
2、真正有东西且懂内容生产的垂类专家
对于没有品牌势能的朋友,还有第二种方向,那就是垂类的专家➕标品非标化后的产品或者服务。
一方面,这群人可以依靠专业的能力去服务于B端客户,另外一方面,这批人可以为C端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比如说AI领域去为某个行业、某家企业甚至某个个人提供具体的方案,在国外目前有围绕保险行业的成熟案例,叫做Vantel,具体的大家可以搜索查看。
3、副业创收的人群
如果前面两种都不满足,那么还有第三种方向,那就是副业创收的人群。
当下的微信公众号生态对于新人而言极为友好,哪怕你没有任何积累,只要发布内容都能有流量,500粉丝即可开通流量主,相当于发布内容就能有收入。只不过赚得多还是少,那就是全凭本事了。
而且这种模式下,收入并不稳定,但是绝对是不错的副业选择。
三、如何做能抓住红利?
1、只想短期:流量主创收红利
持续竞品选题+日更,最好是3个以上账号持续运营,同时结合AI写作。
要求懂一定的流量逻辑,同时要能坚持,不需要文笔好,但至少需要初中作文以上的写作能力。
2、想要有以年为单位持续吃到红利
(1)修炼内功
能同时做到有东西又懂内容和流量的人很少,大部分人是二者都不懂,少部分人懂二者中的一种。
对于二者都不懂的,建议直接放弃这种路径,因为时间成本太高了。
对于二者懂其一的,有两种方法,要么找到懂另外一点的去合作,要么就是自己补齐短板,从时间成本角度考虑,前者性价比更优。
比如说,你是资深的从业者,你的合伙人就可以是懂得流量的运营操盘手。
(2)重新梳理和调整业务线
对于企业或者个体而言,需要迎合平台的趋势去对业务进行重构,同时围绕着业务去优化组织架构。
大致的趋势是:优化流量承接路径、缩短成交层级、重构产品线确保能有持续复购。
(3)大力出奇迹
所谓的长期红利和短期红利,永远都是相对的,我个人并不看好公众号的这波红利会持续很久,所以在红利期内必然要加大力度,矩阵、批量绝对是标配。
更多好文
如果有问题
可以添加微信联系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