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4月21日,泽连斯基总统表示,本周三,美、英、法、乌的代表将在伦敦会谈,讨论乌战停火问题。由于此前乌克兰常驻联合国代表梅利尼克,曾公开呼吁德国候任总理默茨为乌克兰提供战斗到2029年的相关保障。因此,俄罗斯军事专家推测,基辅和欧洲,将在伦敦会谈中,力促美国坚持军援乌克兰至2029年。而之所以是2029年,主要原因则有如下三个:
第一个,特朗普总统的任期到2029年就自动结束了。特朗普总统重返白宫之后,其“美国优先”政策再次主导对乌战略,尽管出于国内政治考量,美国仍维持对乌克兰最低限度的支持,但白宫近期尽快从乌战中脱身的态度,却越来越坚决。
不过,无论是基辅,还是欧洲,大部分领导人都认为,特朗普只不过是一个过客,他能挺过美国会的中期选举,不变成瘸腿总统就不错了。所以,若乌克兰能坚持到下一届美国大选,2029年1月份特朗普下台之后,民主党上台后可能重启大规模军援。这种政治周期的不确定性,成为乌克兰拖延战争的重要动力。
第二个,四年后德军会成为一支能抵抗俄军的生力军。尽管,俄军在乌克兰挑战的是北约,但北约中常规力量最强的美军和土耳其部队,都在努力远离乌克兰战场,因此,现在的欧盟中,并没有能够和俄军做百万级对抗的部队:英法所谓的联军入乌作战,人数也不过三万人左右,根本不可能对俄军构成威胁,但向来能打的德军却不然。
根据德国国防部规划,到2029年其总兵力将达23万,并配备“未来步兵拓展系统”等现代化装备。这种军事扩张被欧洲精英视为对抗俄罗斯的“救世主”。而且,乌军坚持的越久,为欧洲提供的缓冲期也就越长:在缓冲期内,既能避免立即与俄罗斯正面冲突,又能借军工合作重塑产业布局。所以,德国近期对金牛座导弹的犹豫,实为权衡短期军备消耗与长期战略自主的缩影。
第三个,乌军将借助无人机战斗到最后一人。由于俄军真正的对手是北约,所以,在与乌克兰的缠战中,一直避免高战损,最终将乌战打成了长期消耗战,以至于克里姆林宫发狠说,要将乌战打成百年战争。因此,基辅现在的军事战略,正从传统消耗战转向“非对称战争”。通过在欧洲的帮助下,大规模部署无人机、强化本土军工生产,乌方试图以低成本技术抵消俄军火力优势。
这一转型直指两个目标:一是降低对西方武器供应的依赖(尤其在美援可能中断的背景下),二是将乌克兰变为西方新型武器的“试验场”,从而绑定欧洲产业链利益。欧盟计划投资乌国防工业、转移冻结俄资产的举措,正形成“投资替代援助”的新模式——既缓解欧洲军火库存压力,又为未来抢占军工市场埋下伏笔。
然而,这一路径暗藏结构性风险。乌军虽然还能再动员百万雄兵,但精锐部队损耗严重,防线依赖第聂伯河天险与西部山地的地理优势。一旦关键节点失守,溃败可能呈链式反应。更严峻的是,兵员补充日益依赖强制征兵,社会承受力逼近极限。毕竟,乌克兰的“战斗意志”叙事,本质上是以民众牺牲为筹码,换取西方持续输血的政治杠杆。
总之,乌克兰的“2029战略”本质是一场政治豪赌:通过延长战争消耗西方资源,同时利用无人机等非对称手段维持战场存在。但这一战略的脆弱性在于,其生存完全依赖外部输血。一旦欧洲经济崩盘或美国政策转向,乌克兰防线可能在数周内崩溃。
更讽刺的是,这场战争的真正受益者并非乌克兰人民,而是西方军工复合体与基辅寡头——前者通过武器倾销获利,后者通过“以战养政”维持权力。当欧洲最终被迫在“经济稳定”与“永恒战争”间做出选择时,乌克兰或将成为第一个牺牲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