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将聚焦一个关键但常被忽视的挑战:为躯体疾病患者开具精神科药物。人们常以为用药是简单的“对症服药”,但现实复杂得多——尤其是当精神药物与严重躯体疾病相互作用时。
以下内容是对Jim Levinson博士的采访,他是该领域权威专家,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精神病学教授,兼内科与外科教授。接下来我们将讨论精神科医生面临的挑战,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与其他医疗提供者协作的重要性。
为什么对躯体疾病患者开具精神科药物如此复杂?
原因包括:
患者对副作用更敏感,尤其肝肾功能受损者代谢药物能力下降;
躯体疾病症状易被误诊为精神障碍(如某些代谢性疾病可能引发类似抑郁的症状);
精神科医生需保持全科医学知识更新,即使不从事会诊联络精神病学,也会接诊合并慢性或急性躯体疾病的精神患者。
这是否意味着精神科医生需承担更多传统内科医生的角色?
不,核心是保持医学知识的更新,而非接管其他疾病的治疗。需理解躯体疾病如何影响药物选择与剂量调整。例如:
克罗恩病或胃旁路手术患者肠道吸收面积减少,需避免缓释剂型,甚至改用液体制剂并调整剂量;
肝硬化患者代谢能力下降,若需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应选择较少依赖肝脏代谢的类型(如劳拉西泮、奥沙西泮、替马西泮),以防血药浓度毒性累积。
另一个复杂性在于多药联用。如何评估药物相互作用?
举例说明:
它莫西芬(抗乳腺癌药)需经肝酶CYP2D6激活,而2/3的抗抑郁药抑制此酶,可能降低抗癌疗效并增加复发风险;
可待因(镇痛药)同样依赖CYP2D6转化为吗啡,联用抗抑郁药可能导致镇痛失效,甚至被误认为“药物滥用”。
面对患者冗长的用药清单,如何高效管理药物相互作用?
电子病历的自动警示系统需谨慎解读。
例如:SSRI与曲唑酮联用常被标记为“5-羟色胺综合征风险”,但临床实践中两者联用数十年未见显著风险;真正的风险多见于曲马多(合成阿片类)高剂量联用SSRI。此时应教育患者识别症状(如激越、高热),而非直接停药。
对躯体疾病患者,精神科医生需警惕哪些严重药物反应?
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NMS):非精神科医生可能忽略某些胃肠药物(如异丙嗪、甲氧氯普胺)也可引发NMS或迟发性运动障碍;
锂盐毒性:心衰或肝硬化患者因肾功能波动或利尿剂使用,易致血锂浓度不稳。但透析患者可安全使用锂盐——透析日停药,非透析日固定剂量即可维持稳定血药浓度。
如何权衡药物风险与获益?
无绝对禁忌,需个体化评估。例如:
QT间期延长药物:若患者仅对某药有效,即使QT间期轻度延长,也需综合评估停药的精神风险与继续治疗的心脏风险;
手术前是否停用锂盐:双相障碍不稳定者停药可能诱发躁狂,反不利于术后恢复。
妊娠期用药有何特殊考量?
双相障碍:避免丙戊酸钠(致畸风险),必要时可谨慎使用锂盐(孕早期后风险较低);
拉莫三嗪:妊娠期安全,适用于抑郁/焦虑;
抗抑郁药:多数产科医生支持继续使用,因未经治疗的抑郁/焦虑风险更高。
哺乳期用药建议?
需与儿科医生、产科医生协作:
部分药物几乎不入乳汁(如舍曲林);
兴奋剂数据有限,需告知患者潜在未知风险后共同决策。
最后的建议和提醒
勿因患者躯体疾病复杂而拒用精神药物!通过多学科协作、利用在线工具(如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可安全有效地治疗。慢性躯体疾病本身即是情感障碍的风险因素,需积极干预而非归咎于“正常反应”。
大话精神编译,转载请联系编辑部。
投稿请联系:dahuajingshen@126.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