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陈总,一楼大厅有位女士在等您。”助理又补了一句,“她说是您高中时的同学。”
我停下手中的工作,心跳突然加快,“她叫什么名字?”
“好像是……陈心仪。”
这个名字像一道惊雷,在我耳边炸响。
8年了,我一直在等这个名字重新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01、
9年前的秋天,我刚上高二。
那时的我,就是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男生,个子不高不矮,性格腼腆,家里条件一般。
父亲在建筑工地当电工,母亲摆了个小摊卖杂货,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也算温馨。
直到那年夏天,父亲从脚手架上摔下来,伤了脊椎。
工地赔了一笔钱,可住院和后续治疗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连买药都要东拼西凑。
为了省钱,我开始计算每一分钱的支出,连午饭都要精打细算。
开学分班,我被调到了陈心仪旁边的座位。
在我们学校,她可能是最引人注目的女生了。成绩永远名列前茅,性格活泼开朗,笑起来明媚动人。
她爸是本地一家公司的老板,妈妈在市一中当副校长。
每次她转过头和我说话的时候,声音清脆悦耳,让人忍不住想多听几句。
“陈阳,今天中午你准备吃什么?”她总是这样问我。
“带了两个面包。”我总是这样搪塞她。其实我根本买不起面包,只能饿着肚子熬到放学。
但我从来不说这些,我不想被人可怜。
班上很多男生都羡慕我能和她做同桌。
不只是因为她长得漂亮,更因为她善解人意,学习还特别好。
每次考试,她都能稳进年级前五,是老师们眼中的优等生。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已经习惯了饥肠辘辘的感觉。
每到午饭时间,我就躲进图书馆最角落的位置,用一本书打发空虚的胃。
实在扛不住的时候,就买个馒头充饥。
“小陈,最近怎么瘦得这么快?”一天,王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啊?”
“没事的,王老师,我……我在减肥。”
见我神色正常,王老师就没再过问。
陈心仪似乎看出了什么。
她开始变着法子给我送吃的:有时说“买多了三明治”,有时假装“减肥不想吃午饭”,甚至直接把饭盒,非说“我根本不喜欢吃这个,你帮我解决掉吧”。
有一天中午,我正在翻课本,突然闻到一股诱人的饭香。
“尝尝看怎么样。”陈心仪把一个保温饭盒推到我面前,“我妈总觉得我要长身体,每次都准备得太多了,我自己吃不完。”
我推了几次,她就是不肯收回去。
那是我那个月吃过最香的一顿饭——软糯的糯米饭,还配着几样精致的小菜。
从那以后,她总能找到各种理由要和我分享午餐。
那天傍晚,我看见母亲蹲在摊前发呆。
她的手上布满一道道冻裂的口子,头发早早地白了一大片。
02、
看着母亲疲惫的背影,我下定了决心。
“妈,以后不用给我零花钱了,您留着给爸买药吧。”
母亲眼眶瞬间红了,紧紧抱住我:“儿子,是妈对不起你,妈没本事。”
我安慰母亲,我已经长大了,妈妈也不容易,让她不要担心我。
就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那个中午,我肚子咕噜咕噜叫着来到食堂,准备买个馒头对付一顿。刷卡的时候,余额显示让我愣住了——500元。
我使劲揉了揉眼睛,又看了一遍。数字清清楚楚地显示在屏幕上,我明明记得昨天还剩三块多。
这件事像个解不开的谜。我去找学校财务处查询转账记录,他们说系统里没有这笔充值的来源。
我私下打听过身边的朋友,都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这样神奇的事情一直持续了两年,每当我的饭卡余额快见底的时候,总会准时多出一笔钱。
慢慢地,我注意到了一些细微的迹象。
每次我省吃俭用,饭卡余额见底的时候,陈心仪总会若无其事地多找我讨论几道数学题。第二天,我的卡里就会多出一笔钱。
有一天放学,我特意躲在食堂后门的树荫下。
远远地,我看见陈心仪拿着一张饭卡走向充值机。奇怪的是,她充完一张之后,又拿出来一张继续充值。
第二天,我试探着问她这件事。
“雨薇,我昨天好像在充值机那边看见你了。”
“是吗?”她明显慌了神,脸也红了,“我经常都要去那边充值啊。”
“那你为什么充了两张卡?”
“这个……这个……”她手忙脚乱地收拾桌上的书本,“你可能看错了,我怎么可能有2张卡。”
看着她结结巴巴的样子,还有泛红的脸颊,我突然明白了什么。
但我选择了沉默,因为有些情谊,说破了反而不美。
或许,这就是青春最动人的地方——有些话不必说出口,但心与心之间早已心照不宣。
03、
高中的时光像指缝中的沙,慢慢流逝。
我的成绩一直维持在班级前八,而陈心仪更是出众。
她不仅稳居年级第一的位置,还是学生会副主席,经常代表学校出战省级竞赛。每次看她在领奖台上发言,我都会不自觉地挺直腰板,为她感到骄傲。
陈心仪对我的学习格外上心。
考试成绩一出来,她总是第一个跑来和我对答案。看到我写错的题目,她会仔细地讲解思路,直到我完全明白。
有时候放学后,她会以要去图书馆为由,其实就是在等我把作业写完。
“陈阳,你想考哪所大学?”一个晚自习,她忽然问我。
“我啊,”我苦涩地笑了笑,“可能读不了大学了。”
“为什么?”她放下手中的笔,转过身来。那双清亮的眸子里写满了担忧。
“家里的情况你也清楚,”我轻声说,“大学要花很多钱,我不能再给家里添负担了。”
陈心仪抿着嘴唇想了想,从书包里抽出几张打印纸:“你看看这个,国家助学金每年能有不少,还有各种奖学金,你还可以贷款啊。”
看着她认真研究资料的侧脸,我的心跳不受控制地加快。
其实,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善良的女孩。
喜欢她做题时轻轻皱眉的样子,喜欢她辅导同学时耐心的语气,喜欢她偷偷观察我时躲闪的目光。
但我始终没有说出口的勇气。
因为我太清楚我们之间的差距。
她家住在城里最好的小区,未来可能会去北京或上海的名校;而我,连学费都要东拼西凑,哪有资格说喜欢。
毕业典礼那天,校园里到处都是依依惜别的场景。
同学们互相拥抱,流泪,交换各种纪念品。
我靠在走廊的窗边,远远地望着被簇拥在人群中的陈心仪。
她穿着浅蓝色的连衣裙,在六月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我的书包里放着一封信,已经被我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
那是我熬夜写的感谢信,想告诉她我早就知道了饭卡的事,感谢她这两年来的默默关照。
但最后一段话,我改了一遍又一遍,却怎么也写不出“我喜欢你”这几个字。
因为我知道,有些话,可能永远都不该说出口。
04、
“陈阳,”王老师叫住了正要离开教室的我,“真的决定不读大学了?”
“嗯,已经和建筑工地那边说好了,后天去报到。”
“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王老师叹了口气,“你的成绩能考上不错的学校,何必这么着急工作。”
我沉默着摇头。
父亲的腿虽然能走路了,但一到阴雨天就疼得厉害,母亲的水果生意也越来越难做。
我不能再让他们为了学费操心了。
陈心仪考上了省重点大学的经济学院,这个结果在所有人的预料之中。
她一直都是那个最亮眼的存在。
毕业前的最后一次聚会,我提前两个小时就到了饭店,想找机会把那封信给她。
可是一直到结束,都没见到陈心仪的身影。
同学们说她父亲要出差,她下午去火车站送行,晚上可能发烧了。
我在饭店门口的路灯下站了很久,最终还是没能见到她最后一面。
那封信,和我那份懵懂的心事,永远地锁在了抽屉深处。
走上社会后,我才知道什么叫现实的残酷。
工地上的活又脏又累,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忍着寒风。
每天回到租来的地下室,累得连澡都不想洗。
但看着存折上缓慢增长的数字,我知道自己正在一步步摆脱贫困。
三年后,我从小工升到了工地负责人。
又过了两年,我开始接手一些小型装修项目。
在工程界摸爬滚打,我学会了为人处世,也积攒了不少人脉。
毕业后这8年的光阴,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建筑工人,变成了一家中型装修公司的总经理。
虽然和那些大公司比不了,但也能养活几十号员工。
这些年,我总会想起陈心仪。
通过共同好友的社交平台,偶尔能看到她的近况。她在沪城一家知名金融公司做副总,西装革履的样子,比高中时更加干练。
我为她开心,也庆幸当初没有冲动表白,让她少了些许困扰。
可就在上个月,在一个商业酒会上,我听到了关于她的一个令人心惊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