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桑拿模式全面开启,华南气温打破纪录
进入4月下旬,华南地区迎来了新一轮大范围的蒸桑拿天气。4月22日下午,在低涡切变南侧活跃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下,广西、广东、福建等地仿佛被热浪包裹,湿度高、温度高,体感异常闷热。特别是在广西东部、广东西部及潮汕地区,地面气温节节攀升,冲击或刷新了多个城市四月份的历史高温纪录。海南昌江的气温更是一度飙升至39.1℃,登上全国气温排行榜首位。广西玉林35.4℃、广东汕头34.3℃、茂名34.4℃、云浮连续两天刷新纪录,36.3℃的气温在4月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出。
这样的天气被称为“桑拿天”并不夸张,闷热湿润的空气让人稍微一动就汗流浃背,尤其在午后阳光直射的时段,防晒、防暑措施必不可少。从当前的环流形势分析看,这种类型的天气意味着地面受到了强烈加热,大气层中上下温差较大,能量聚集迅速,一旦触发,就很容易引发剧烈的雷雨、短时强降水、冰雹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因此尽管这种高温高湿的天气为暴雨埋下伏笔,也同样是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温床。
二、冷暖对撞引发雷暴雨,广西干旱区将迎解渴雨
在这一轮高温炙烤下,大气中的水汽和热量迅速积累。随着北方冷空气的逐步南下,华南地区的这种闷热格局即将被打破。根据最新的超级计算机预测显示,从4月23日开始,广西部分地区将率先迎来一轮较大范围的降雨过程,预计将涵盖桂北、桂中、桂东多个市县,这对于经历了长期干旱的地区而言无疑是场及时雨。
不过,降雨并非全然利好消息。由于前期气温持续偏高,大气结构高度不稳定,一旦遭遇冷空气的扰动,很容易激发出雷暴云团,进而形成剧烈的短时强降水和对流天气。局地甚至有可能伴随雷暴大风、冰雹等极端现象,对农业设施、交通出行和城市排水构成不小的挑战。
当然了,对于一些已出现特旱的区域来说,这场“解渴雨”或将一举改变干燥局势,填补水库水位、改善土壤墒情,有助于春耕推进和作物生长。但也必须看到,如果降雨集中、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就容易造成山洪、内涝、滑坡等地质灾害。我们在此提醒,要高度关注降雨发展趋势,特别是山区、低洼地段居民要做好防范预案,以应对旱涝急转带来的潜在风险。
三、两广福建成雨带核心,长三角成“漏网之鱼”
展望未来十天,南方地区的天气将进入一个多雨周期,特别是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将成为我国新一轮降雨的“核心地带”。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和高原槽前部的水汽通道作用下,暖湿气流将不断输送至南方,而冷空气也将多次南压,两者在南方的交汇区会频繁生成对流系统,使得多轮暴雨不断酝酿。
根据中期的超级计算机模型推测,从4月下旬到五一假期前后,两广、福建将面临频繁的降水过程,不排除部分地区出现累计雨量超过常年同期一倍以上的情况。尤其是此前干旱严重的广西,雨水一旦集中爆发,可能出现旱涝急转的局面。水利设施维护、农田排涝、城市排水等工作都需提前布置,预防“暴雨陷阱”。
相比之下,长三角地区却成为这轮降雨的漏网之鱼。从目前来看,直到“五一”前期,江浙沪一带雨水稀少,干燥状态仍将持续。之前积累的气象干旱情况也可能进一步发展。春季原本是农田需水的关键期,若持续少雨,恐对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相关地区需关注水资源调度和农业灌溉安排,适当开展人工增雨等作业手段,以缓解旱情。面对这种旱涝急转局势,一方面需要把握雨水带来的补水机遇,另一方面也要高度警惕强对流天气造成的突发性灾害风险。特别是在暴雨、大风和冰雹频发的季节,我们需密切关注气最新的天气动态变化,提前做好防暑与防汛的双重准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