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着中美贸易关税战愈演愈烈,不仅美国商人叫苦连天,就连国内的外贸工厂也受到了冲击。
在浙江、广东这两大中国工厂聚集地,美国市场都是他们外贸的核心出口板块,所以这次关税战影响肯定是有的。
刚开始很多美国厂家以为是中国工厂要付这笔关税,但其实是美国商家如果要买中国的东西,就得给美国海关交税,这笔账最后落到终端售价上,也就是美国人买东西更贵了,相比以前要花更多的价钱。
这家跨境商家:订单不降反增
如果关税成本上涨,很多美国企业肯定就寻找其他出路,不找中国工厂下单了。
但是,就在美国145%关税落地当天,浙江做阳光房定制的跨境商家熊伟平团队就收到了美国波士顿客户价值200万美元的订单,金额超过千万人民币。
熊厂长的厂是专做定制阳光房的,单2024年就卖了一个多亿,美国市场就占据了六成。
因为美国地广人稀,美国人家家户户都有个大院子,他们很喜欢享受生活,大部分都会在自己院子里搭建阳光房,没事的时候坐在里面喝喝咖啡,和朋友聊聊天。
所以连续几年,美国都是国内阳光房工厂的top客户群。
关税战下来之后,熊厂长也感觉天塌了,完了,这下美国市场丢了,自己工厂也就失去半条命了,该怎么办啊!
可就在熊厂长忧愁时,之前的美国客户又给他下了千万订单。
熊厂长很纳闷,问美国客户难道就不担心关税吗?价格已经涨了很多确定要下单吗?
连续问了三遍,都得到客户肯定的回答。
美国人也不是人傻钱多,他们之前试图去东南亚的工厂找“平替”,但是发现根本就替代不了中国工厂。
“找了一圈平台,实在没辙啊,就是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为何美国商家继续选择和中国工厂合作?
熊厂长举了个例子:
之前有个洛杉矶的客户想定制一批带智能遮阳系统的凉亭,尺寸要适配不规则的庭院。
这个带智能系统的又是不规则的,价格不便宜,于是这个客户就不继续和中国工厂合作,自个大费周章跑到东南亚的越南和印度,跑遍很多工厂,结果要么说 "做不了定制",要么一口答应下来,结果拖了三个月图纸都没搞明白,害得这个客户浪费了时间金钱和精力,还啥也没干成。
最后客户不得不巴巴继续找熊厂长的团队,从设计打样到生产安装,45 天全搞定,按时交货,保质保量。
当然,这次关税战下,客户还是不得不又去找东南亚的工厂,但是算了一圈成本下来,反而还是中国工厂最划算。
熊厂长说:“像国内这样的工厂,他们很难找到,为什么呢?”
“在中国,我们能把整个阳光房一整套,所有的材料一下子配齐,让客户完成整体的采购。但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在其他国家都要在几家不同的厂里面分开来配零件,每个厂里面都需要沟通,都需要加利润,并且尺寸之间相互未必配得上。”
这些层层利润算下来,比中国工厂一家产品整体采购再加上关税后的价格还要更贵。
难怪美国客户说,除了中国,真的找不到相替代的品牌。
熊厂长的客户甚至自掏腰包买机票请厂长赴美量尺寸,推进订单,可见他们对中国工厂的信任。
除了熊厂长,山东一家主营机械设备出口的公司,其美国客户直言“仅中国能提供同等性价比产品”,明确表示不会转移订单。
美国客户更关注工期延误风险,而非单纯关税成本。
美国《连线》杂志调研指出,在采访了十多名美国企业家之后,得出结论:大多数美国中小企业无法在本土生产制造,美国从根本上离不开中国制造业。
挑战与机遇并存
所以,中国工厂在世界上依然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挑战下,也可能是机遇。
正如熊厂长说的:“外贸仍然大有可为,国际站上的机会非常多,我们中国的外贸工厂都需要抓住这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所以,希望中国制造们别放弃,时代浪潮下,机遇与风险并存,只有敢于迎接挑战,才有胜利的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