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复旦大学是一所顶尖高校,作为985、211院校,它位列“华五”之首(注:“华五”通常指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复旦的保研率超过41%,此外还有不少优秀学生选择出国读研或直接就业。在复旦就读,深造机会远比高考冲刺更具优势,这也是其吸引力之一。
若深入了解复旦大学的历史,会发现它能有今日的成就,离不开师生共同的努力。在中国近代高校史上,复旦大学堪称最具担当、最有血性的学府之一,它一路在艰难困苦中前行,其历程堪称一部鲜活的近代史。
溯源:从震旦到复旦的曲折建校
复旦大学的故事要从震旦学院说起。这所由法国天主教会资助成立的私立学校,校长是马相伯——他曾担任李鸿章幕僚、袁世凯顾问,蔡元培多次邀请其出任北大校长,还与梁启超、章太炎、陶行知、宋庆龄等名人交往密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与社会活动家。马相伯在教会学校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后执掌震旦学院,办学成果显著。然而,法国教会意图干涉学校事务,培养代理人而非真正的中国人才,甚至派神父接管学院、逼迫马相伯“住院”。这一行为激起师生强烈反对,130多名学生和部分教师决定退学。
在震旦校友于右任(曾任民国交通部次长、最高检察长)和邵力子的支持下,马相伯于1905年另起炉灶创办新校,取名“复旦”,取自《尚书》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既怀念震旦渊源,更寓意自主办学、振兴民族的理想。建校初期,复旦面临经费匮乏、无固定校舍的困境,但师生始终不离不弃。于右任多次向孙中山求助,最终获拨1万大洋,以李鸿章祠堂为校舍,学校才逐步步入正轨。
李登辉校长:艰难岁月中的坚守与开拓
1913年,李登辉(与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无关联)出任复旦校长,开启了长达23年的治校历程。当时的复旦以“穷”和“有血性”闻名:经费短缺、上海局势混乱,部分校董甚至逃至南洋,但李登辉带领师生勒紧裤腰带、开源节流,多方募资办学。1918年,他从南洋募得15万大洋,才为学校奠定了第一个永久校址。
在李登辉任期内,复旦大学师生始终站在爱国运动前沿:1919年响应五四运动,成立上海学生联合会;1925年五卅运动中组织抗议游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坚决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呼吁抗日;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学生甚至自行修复铁路、驾驶火车赴南京抗议,虽遭武装押送返回,却展现了无畏的担当。1936年,李登辉因压力被迫辞职,但他已将复旦办成初具规模的全国著名私立大学,“担当”与“血性”成为学校的精神底色。
西迁与崛起:在战火中淬炼的学术根基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上海沦陷。国民政府要求复旦与大夏大学、大同大学、光华大学组成联合大学西迁,后大同、光华因经费问题滞留,复旦与大夏分别迁至重庆和贵州。在重庆时期,复旦在艰难条件下坚持办学,不仅巩固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还新增园艺、农艺、茶叶专修科等应用型专业,迎来第一个稳定发展阶段。1941年,复旦正式成为国立大学,隶属国民政府管理。
1946年抗战胜利后,复旦迁回上海。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多次试图将复旦迁往台湾,学生自发组建护卫队,在地下党和进步力量支持下,成功将学校留在大陆。新中国成立后,复旦经历院系调整:法学调至华东政法、农科调至沈阳农业学院等,但也迎来关键机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校的理科和人文社科专业并入,汇聚江浙沪顶尖师资,完善学科架构,奠定了其文理学科的全国领先地位。校长陈望道请毛主席题写校名,狠抓教学质量,1950年代培养出70多位院士,科研实力跃居全国前列。
腾飞之路:从恢复高考到顶尖学府的跨越
文革期间,复旦发展一度受阻。1977年,数学家苏步青在全国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议恢复研究生招生,被中央采纳,复旦由此开启快速发展通道。凭借深厚的理科底蕴和人文社科积累,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稳居全国顶尖(如数学为全国三个A+学科之一),哲学、中文、新闻、外语等文科专业也声名远播。1994年入选“211工程”,1999年入选“985工程”,2000年合并上海医科大学,进一步夯实医学实力;2017年入选“双一流”,成为文理医工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今日复旦:担当与实力并存的学府标杆
如今的复旦大学,学生发展路径多元:
• 仕途与公共服务:作为选调生大省,毕业生深受北上广等城市青睐,上海落户、北京落户政策对复旦学子有显著倾斜,大量进入政府机关,成为国家治理的新生力量。
• 学术与医疗领域:硕士、博士毕业生进入高校、科研院所或顶尖医院(如复旦附属医院),延续学校“重基础、重科研”的传统。
• 企业与创新前沿:虽非就业主流,但仍有学子加入华为、阿里等头部企业,在科技与商业领域崭露头角。
从百年前艰难建校的私立学堂,到如今稳居全国前三的顶尖高校,复旦大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奋斗史。它历经战火迁徙、院系调整、时代变革,却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精神,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兼具学识与担当的国之栋梁。正如复旦校歌所唱:“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这所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大学,仍在继续书写属于中国高等教育的辉煌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