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老街
是城市里的时光隧道
满载岁月痕迹的青石板
随着滚滚车轮
连接起一方水土的过去与未来
位于滨湖区雪浪街道许舍社区,是雪浪街道最早形成的自然村,2012年被认定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本体主要包括鹤溪河道、沿河街巷以及部分传统民居。
许舍老街始于宋元时期,这里依山傍水,原本是一片浅滩和芦苇荡,各类群鸟在这里栖息繁衍,其中以野鹤最多,因此起名鹤溪。北宋徽宗年间,太常少卿许德之在北宋灭亡后,随高宗南渡,定居无锡,为锡山许氏二世祖。许德之听闻鹤溪后慕名而至,在此建造读书亭,晚年也定居于此,鹤溪遂更名为许舍,隶属于开化乡。
明清时期,得益于长广溪便利的水路运输条件,加上周边山区山货物资丰富,往来许舍的船只络绎不绝,形成了一条繁华街市。清末,英商在许舍街上开办“其均茧行”,用大秤收购鲜茧,这也是无锡最早的外商茧行。民国初年,许舍老街正式成为许舍镇,老街上商店、当铺、镖局、客栈、赌场、茶馆齐全,很是兴旺。
然而,1938年春,日寇入侵锡南地区。1940年冬,日军火烧许舍,制造了“许舍惨案”。如今,村中矗立的“许舍惨案纪念碑”,还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沉痛的历史。在艰难时刻,共产党领导的无锡县抗日政府积极组织赈济,才帮助受难村民熬过了那个寒冬。
许舍
老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舍镇上成立了供销合作社,此后又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迁,最终形成“十字河浜、河街相依”的传统格局。老街上的许多民居就地取材,用黄石砌墙,建筑风格充满了浓郁的山村风情。如今,虽然部分建筑、商铺已经翻建,但整条老街的原始格局依然清晰可辨。
人杰地灵
许舍老街不仅历史悠久,还名人辈出。许舍许氏始祖许德之定居于鹤溪之畔;南宋四大家之一尤袤曾在许舍读书,并考取功名;无锡历史上第一个状元蒋重珍,少年时在许舍拜读于尤袤门下;到了近代,这里还走出了教育家薛馥佩、生物学家薛仲薰、作家罗叔平、水利工程设计大师周君亮等杰出人物。
漫步许舍老街,青石板被岁月打磨得光滑而温润,那些或急促或悠闲的脚步,曾为老街带来无尽的生机;河浜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水波轻拍着岸边,似乎在低语着古老的传说;古老的建筑静静伫立,木门上的雕花虽已斑驳,却仍能窥见往昔的精致与奢华,每一砖一瓦都记录着时光的痕迹,诉说着老街的兴衰变迁。在这里,每一段记忆都值得被珍藏,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无尽的故事,等待着人们用心去聆听、去感受。
(图文来源于“滨湖区文体旅游局”,侵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场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会参与,人人尽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