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政策持续发力,保险资金加速入市,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显著提升。在低利率环境和优质资产稀缺的双重压力下,险资逐步增配权益类资产,尤其是高分红与高成长板块,成为其投资布局的重要方向。
政策推动险资入市,试点规模持续扩大
2025年以来,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5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已批复两批试点,累计规模达1620亿元,参与机构扩展至8家头部险企。首批试点中,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通过募集保险资金发起设立的鸿鹄志远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已成功投资落地500亿元,二期规模为200亿元。第二批试点中,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等机构获准参与,规模达520亿元。2025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再批600亿元试点,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人寿、平安人寿等机构加入。
通过设立私募基金,险资能够降低权益配置的业绩波动影响,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模式下,险资发起设立的基金以长期股权投资形式计入资产负债表,通过持股比例乘以基金公司当期损益的方式进入利润表,减缓了权益资产公允价值波动对报表的直接影响。
高分红板块受青睐,险资布局稳健收益
在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下,险资对高分红板块的偏好显著增强。国金证券研报测算,当前新配债券难以覆盖新流入保费的负债成本,叠加非标资产大量到期,预计每年有超3.5万亿元资产面临再配置。优质非标资产稀缺,险资通过增配高股息股票以股息补票息,成为提升净投资收益率的重要路径。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22日,险资一季度共现身62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股159.08亿股,持股市值达1634.09亿元。其中,平安银行、中国联通、南京银行等金融板块个股持股数量居前,分别持有112.45亿股、31.90亿股和4.07亿股。从行业分布来看,险资主要集中在材料、技术硬件与设备、资本货物等领域,分别有14只、12只和10只个股被持有。
高成长板块获关注,险资布局科技企业
在政策引导下,高成长板块也成为险资关注的重点。东兴证券分析师指出,保险资金的长期属性和对短期业绩波动的高容忍度与科技初创企业的发展模式高度契合,能够全流程伴随高科技创新企业成长。金融科技与保险公司传统经营方式的融合,有力提升了险企经营质效,降低了经营成本和风险暴露的可能性。
险资通过增配科技成长板块,不仅能够获取超额收益,还能优化投资组合结构,分散风险。随着A股上市公司2025年一季报逐渐披露,险资持仓情况逐渐清晰。金融、基建等高分红板块仍是险资首选,但科技、医药等高成长板块的配置比例也在逐步提升。
险资入市空间进一步拓宽,未来配置潜力巨大
金融监管总局近期上调了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进一步拓宽了险资入市的空间。业内人士认为,在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入市的必要性显著提升,高股息与科技成长板块将成为未来配置的重要方向。国金证券预计,未来三年保险资金每年增配高股息约3000亿至4000亿元,存量权益中高股息的占比还将持续提升。
总体来看,险资加速入市,增配权益类资产,不仅有助于提升投资收益,还能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长期资金,增强市场稳定性。高分红与高成长板块的双重布局,体现了险资在追求稳健收益的同时,积极把握市场机遇的战略眼光。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观察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