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深秋的大别山区,冷风刮得人脸上生疼。刚满17岁的秦基伟憋着一肚子火,踩着吱呀作响的老布鞋,把总部营房的木门踹得震天响。
这位红四方面军警卫团手枪营二连的年轻连长,冲着屋里正在补衣服的营长吼道:"这岗我不站了!咱们连的兄弟要上前线!"
屋里头,营长捏着针线的手顿了顿,头也不抬地回呛:"行啊,把你那连队留下来,你自个儿扛着大刀片子去砍人吧。"
这话把秦基伟噎得直瞪眼,他参军才两年时间,从放牛娃到连长的火箭式升迁,全靠战场上不要命的狠劲。如今被安排在后方守大门,就像野马被拴在磨盘上,浑身不得劲。
这个浑身是胆的湖北汉子,往后的人生就像他踹门的架势一样横冲直撞。谁能想到,当年这个脾气火爆的愣头青,62年后竟成了副国级领导人?
他当年带着部队在朝鲜战场死磕美军43天,把上甘岭打成让美国人做噩梦的地狱;回国后还敢跟毛主席当面扯谎,硬是戒掉了二十年烟瘾。
这个从黄安农村走出来的放牛娃,硬是活成了军史教科书里的传奇。
故事得从大别山南麓的黄安说起。1914年深冬,秦基伟降生在七里坪镇秦罗庄一间土坯房里。家里守着三亩薄田,老爹咬着牙供他念了半年私塾。
这野小子在学堂坐不住,整天带着村里娃在河边摸鱼打架。教书先生举着戒尺追着骂:"秦罗庄出不了秀才,倒要出个混世魔王!"
这话还真让先生说中了。1927年黄麻起义的枪声一响,13岁的秦基伟攥着红缨枪就冲进了赤卫队。
两年后这个半大孩子揣着乡苏维埃的介绍信,领着七个光屁股兄弟翻山越岭投奔红军。
招兵干部瞅着这群面黄肌瘦的娃娃直摇头:"你们这小身板,扛得动枪么?"秦基伟当场抡起柴刀,把碗口粗的树桩劈得木屑横飞。
在红军队伍里,这个打起仗像疯子的"红小鬼"很快出了名。1931年打黄安县城,他带着敢死队顶着炮火爬城墙,腰上别着四颗手榴弹,嘴里咬着大刀片子。
守城的国民党兵看见这个眼冒凶光的黑脸汉子,吓得腿肚子直转筋。这场仗打完,17岁的秦基伟胸前多了朵大红花,成了全军最年轻的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