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拒绝了朋友离谱的借钱请求后,反而更愿意借给他小额应急?
这种心理博弈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被搬进了实验室。
实验人员在学校里招募了一些大学生参与者,设置了两种不同的情境来测试他们的反应:
第一种情境中,让学生连续52周抽时间无偿清扫公厕,绝大部分学生听完后觉得这个要求非常荒谬,不假思索地拒绝了;
随后,实验人员给出了第二种情境:“你们可以帮忙布置社区读书会的鲜花吗?只要半小时左右。”
神奇的是,在经历第一个要求后,78%的人接过了这束花,同意了第二个要求;
然而,直接收到鲜花请求的另一组参与学生,对这个简单要求的同意率只有32%。
在被拒绝后,如何提出要求让其更容易被接受?
那就是先提大要求,再提小要求的策略,这就是“断桥效应”。
“断桥效应”这一命名,源于对人际互动中心理修复机制的诗意隐喻。
想象你站在湍急的河流两岸:
当一座石桥因“拒绝”而崩塌时,人们会本能地在断裂处抛出一条绳索,这种用妥协重建联结的心理本能,恰是该理论的核心。
“断桥效应”背后的心理机制
1、拒绝后的愧疚感
出于社会道德观念影响,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互惠互利;
因此当我们拒绝了别人的请求后,内心容易产生一种愧疚感,担心自己破坏了互惠的人际准则,担心别人觉得自己是一个自私、不好相处的人。
但出于现实或种种因素考虑,我们可能确实无法答应对方的请求。
这个时候,如果对方退而求其次,提出一个相对来说小很多的请求,我们往往不好意思再拒绝一次。
我们会觉得第二个请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便答应了。
2、前后对比拉高了心理预期
这个效用中还运用到了“对比效应”,因为第一个请求是比较大的,当提出之后,会拉高对方的心理预期。
当听到第二个更小、更合理的请求后,由于预期被之前请求的拉高了,便觉得第二个小请求更好接受。
因此,有人为了自己的目的更容易达到,故意说一个比自己本来需求更大的,先拉高对方的心理预期。
例如,孩子想玩会游戏,先对妈妈说:“我想整天玩游戏,作业下周再做。”
被拒绝后,他马上改口:“那做完作业后多玩半小时游戏可以吗?”妈妈觉得这个要求合理,就答应了。
“断桥效应”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断桥效应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不管是在职场、还是朋友和恋爱关系中,当你刚认识一个人时,如果想拉近彼此的距离,那么需要增强与对方的互动、交流。
但是,怎么“破冰”才能更容易让对方能够答应你的邀请呢?
可以先提出一个较大的请求,比如邀请对方一起去参加一个周末周边旅游。
如果对方比较犹豫,再顺势提出一个较小的请求,比如改日吃顿饭聚聚。
这么一来,对方更容易答应你的邀请,还感受到了你为人热情。
在与人谈判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这个技巧。
比如,在职场中,你想在公司里想争取一个项目资源,但直接开口可能会被拒绝。
于是你运用“断桥效应”,先找到部门经理,说:“经理,我想申请咱们部门最大的会议室,连续用一周,做一个大型项目策划。”
经理一听,可能会觉得这个要求有些过分,毕竟会议室的使用需求很大,还需要照顾到别的员工的需求。
于是,他没多想便拒绝了你。
这时,你接着说:“那这样吧,我只要会议室用三天,每天下午就行。”经理一听,觉得这个要求合理多了,就答应了你。
所以说,通过这种先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再退一步提出真正需要的小要求的方式;
你不仅更容易达成目标,还能让对方觉得你很灵活、很讲道理。
“断桥效应”的动态博弈与风险控制
1、动态博弈:拒绝与回应的节奏把控
当面对“断桥效应”时,拒绝方与被拒绝方之间的互动就如同一场微妙的博弈。
如果被拒绝方因愧疚感而主动示好,拒绝方需要格外注意回应的时机和方式。
过早妥协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从而在未来可能不断试探你的底线。
相反,如果拒绝方持续保持冷漠,可能会让被拒绝方感到被忽视和伤害,进而彻底失去耐心,导致关系不可挽回地破裂。
因此,拒绝方需要在回应中找到平衡,既要保持自己的原则,又要给予对方足够的空间和机会来修复关系。
2、风险控制:避免愧疚感反噬
长期利用拒绝来操控他人,可能会引发道德风险,譬如我们常说的PUA手段。
例如,如果拒绝方总是通过拒绝来获取对方的补偿或关注,希望对方答应自己一个又一个更小的请求;
久而久之,这种行为可能会被对方视为一种情感勒索。
这样一来,不仅会损害双方的信任,还可能导致被拒绝方因过度补偿而滋生怨恨。
因此,运用“断桥效应”时,必须基于真诚的沟通和相互理解,而不是单方面的利用对方的情绪。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愧疚感的反噬,真正实现关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心理学上的“断桥效应”虽被视作一种高级的心理操控技巧,是对人性弱点的洞察与策略性运用,但其本质并非人与人之间冰冷算计。
真正的高手,懂得在拒绝与接纳之间找到微妙平衡——既不滥用愧疚感压迫他人,也不因过度共情而丧失主动权。
学会运用这一效应,能让我们在复杂社交中游刃有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