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又上热搜了。
这次不是因为花边新闻,也不是因为商业战略,而是因为他在火锅桌上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希望京东的全职外卖员超过100万人。”
100万外卖员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中国现役军人总数的三分之一,比北京、上海的地铁早高峰人流还要拥挤,比某些欧洲国家的总人口还要多。
更魔幻的是,就在五年前,刘强东还在各种场合强调“京东要做科技公司”,而现在,京东却要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卖员雇主之一。
所以,读书的尽头真的是送外卖吗?
一、当“学历贬值”遇上“就业寒冬”
刘强东的“百万外卖员计划”背后,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中国的就业市场正在两极分化。
一边是985、211毕业生挤破头争抢月薪6000的“体面工作”;
另一边是外卖、快递、网约车行业疯狂扩张,吸纳着无数“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1200万,而新增的“高质量岗位”却不到200万。剩下的1000万人去哪了?
答案很可能是——送外卖、跑滴滴、做直播。
这不是危言耸听。
某招聘平台的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外卖骑手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已达21%,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生。甚至有人调侃:“现在送外卖都得卷学历了,没个本科文凭,连电动车都抢不到单。”
二、“五险一金”是福利,还是最后的体面?
刘强东在火锅局上特意强调了一件事——京东要给外卖员交五险一金。
这听起来像是“良心企业”的典范,但仔细一想,却透着一股悲凉。
20年前,大学生毕业进外企、考公务员,五险一金是标配,没人会为此感动。
20年后,送外卖能交社保,竟然成了值得夸耀的“福利”。
更讽刺的是,“五险一金”本应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但在今天的零工经济里,却成了稀缺资源。
美团、饿了么的外卖员,大部分是“外包制”,没有社保;滴滴司机是“灵活就业”,自己交保险;就连写字楼里的“白领”,也可能只是“劳务派遣”,福利缩水一半。
相比之下,京东的“百万外卖员+五险一金”计划,看似是进步,实则更像是对现实的妥协——既然创造不了高端岗位,那就至少给底层劳动者一点保障吧。
三、“读书无用论”再起?不,是赛道变了
有人说,外卖员越来越多,证明“读书无用”。
但真相恰恰相反——不是读书没用,而是“传统赛道”正在崩塌。
过去,大学生毕业后的路径很清晰:考公、进大厂、当白领。
现在,公务员缩招、互联网裁员、教培行业消失,传统“上岸”通道越来越窄。
而另一边,新经济催生的“零工岗位”却在爆发式增长:
1、外卖、快递、同城配送(京东、美团、顺丰)。
2、直播、短视频、带货(抖音、快手、小红书)。
3、网约车、代驾、跑腿(滴滴、货拉拉)。
这些行业不看出身、不卡学历,甚至不要求“坐班”,只要肯吃苦,就能赚到钱。
所以,不是读书的尽头是送外卖,而是“就业的形态”彻底变了。
四、未来的职场没有铁饭碗,只有“拼体力”和“拼流量”
刘强东的“百万外卖员”预言,或许只是开始。
未来的就业市场,很可能分成两条路:
- 拼体力:外卖、快递、工厂流水线,适合能吃苦但没资源的普通人。
- 拼流量:直播、短视频、自媒体,适合有创意敢折腾的年轻人。
至于传统的“写字楼白领”?他们的岗位正在被AI取代,被外包压缩,被降本增效优化掉。
这不是悲观,而是现实。
五、别嘲笑送外卖的,他们可能是最后的赢家
当刘强东说“京东要有100万外卖员”时,很多人嗤之以鼻:“这不就是底层劳动力吗?”
但换个角度想,外卖员至少收入透明,多劳多得,不像某些“体面工作”月薪3000还要加班到凌晨。
外卖员有五险一金,比很多“灵活就业”的网红、自由职业者更稳定。
外卖员不会被AI取代,毕竟机器人暂时还不会爬楼梯、等电梯、对付保安。
所以,别急着嘲笑“读书的尽头是送外卖”。
在就业寒冬里,能靠体力吃上饭,或许已经是幸运。
至于那些还在纠结“学历贬值”的人?
建议早点想通一件事:未来的社会,要么有资本,要么有流量,要么有体力——如果都没有,那可能连外卖都送不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